APP下载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8-06-27陈伟雄

农家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玉米

陈伟雄

摘 要:科学技术在玉米栽培领域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玉米生产的效率,优化了玉米的质量,在农作物栽培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的玉米栽培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突出问题,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我国玉米发展的现状,结合玉米栽培新技术的特点与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深入分析总结改进方案,为促进我国玉米栽培技术的提高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加大了投入和关注,改变玉米栽培的落后局面,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效防止病虫害,从而提高我国玉米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栽培新技术

1.培育优质的玉米种子。玉米种的挑选的玉米产量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玉米栽培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种子的优质。研究农作物的专家学者要加大对玉米品种的培养与实验中,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研究玉米品种。在研究如何获得高产量的玉米種子时还要关注玉米病虫害的问题,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玉米抵抗病虫害的免疫力。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贩卖商售卖低品质的种子的行为,规范种子市场。鼓励知识青年加入玉米的种植与培育中来,运用科学知识改良玉米品种。

2.合理运用机械。过去由于人力,无法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完成大规模的播种,在收获时节也无法及时收获。机械化让玉米在播种、收获等方面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弱了天气因素的制约,解放人力,为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同时,农用机械在平整土地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要想提高玉米产量,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壤是十分关键的。运用农用机械将上一级种植过玉米的土地翻整到适宜玉米生长的状态,清理遗留的秸秆等杂物,将其转化为肥料。

3.科学的栽培技术。玉米这一农作物适宜生长在阳光充沛的温暖地带,它植株高达根系发达,产量高,对肥料的需求量大并对肥料要求度高,在施肥时要考虑玉米生长的具体情况,合理施肥。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玉米对肥料有着不同的需求。氮元素是贯穿玉米生长全过程的重要元素,其他肥料按照比重依次是钾、磷、钙、镁、硫。玉米在幼苗时期对肥料的吸收较慢,对肥料的需求仅展生长全过程的20%;在抽穗开花时期需求量大增,所需肥料占生长过程的67%;在开花授粉之后,吸收量下降,这一阶段在需肥量中占13%。给玉米施肥要用科学的计算手段,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的指标综合计量。

玉米是比较耐旱的农作物,在保证玉米在生长阶段有250mm降雨量的地方都能种植。当然,最使用种植玉米的地方是在年降雨量在550—650mm之间且降雨分布均匀的地区。由于天气原因不受人为控制,因此人工灌溉就显得极其重要。根据科学研究数据,玉米在苗期需水量少,到拔节期需水量急剧增多,在玉米生长环节不控制好供水量,会给玉米生长带来减产、玉米质量低等后果。因此,运用科学的手段严格把控玉米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对提高玉米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病虫害防治

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病虫害有不少,本文将针对几种普遍存在而长期根治效果不良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解决对策,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危害玉米作物生长的常见虫害包括玉米蚜虫和玉米螟,常见病害包括玉米丝黑穗病,小斑病,穗粒腐病等,从翻整土地,严格把控种子选择,科学选择播种玉米的时间等方法对玉米种植都是有益的,治理好玉米病虫害,提高玉米终极产量和品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玉米蚜虫是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玉米蚜虫均被当作玉米克星。单个的蚜虫并不可怕,但这类害虫的特点就是一旦出现此类害虫,它便会迅速繁殖,大量吸取玉米茎秆的营养,危害玉米植株的生长,进而导致玉米减产甚至死亡。治理蚜虫可以采取物理手段和化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在农田内投放蚜虫克星这类益虫,另一方面选用马拉硫磷乳或敌敌畏等含低毒有机磷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玉米螟是给玉米带来最严重危害的害虫,这种螟蛾科生物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任何部位,玉米一旦遇到此类害虫就和造成减产和影响生长机能等严重后果。当冬季气温温暖时,此类害虫机会大量繁殖,给玉米生长带来毁灭性灾难。防治此类虫害可以利用玉米螟的天敌如寄生卵赤眼蜂,七星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飞蛾类的害虫对光敏感,可以在农田附近设置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还可以通过化学防治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在玉米心叶末期,将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颗粒剂进行虫害防治。

小斑病作为常见的玉米病害之一,它是一种真菌病害,每逢高温季节这种病害就会爆发,虽然它的感染范围很小,但是严重降低了玉米的产量。针对这种病害,农作物种植户在种子选择上要选择抗病害强的优质品种,种植时注意控制间距,保持玉米地通风顺畅,在玉米生长期间喷洒退菌特可湿性粉剂预防此类病害的发生。

纹枯病与小斑病的发生于气候有着极大的关系,这类病害也高发于七八月高温时期,这种病害不仅影响产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因此,防治这类病害要在病情开始初期就及时治理,向发病植株喷洒多菌灵或井冈霉素进行治理。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菌可以落在土壤和种子表面,这类病害的蛰伏期长,它在土壤中可以存活三年之久,在玉米种子萌芽的时候侵入玉米,在种子萌发到五叶期时就被侵染这一病害。针对这种病害,首先在选种方面要选择抗病品种,在玉米生长初期及时拔出患病植株,保护好健康植株免受感染。注意施肥,给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增加植株的抵抗力,平整土地时要对土壤进行深耕清理,减少病虫害的滋生,要注意给种子消毒,用药剂处理种子,在种植之前就严格把好预防关。

三、结语

我国在玉米栽培新技术和病虫害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当前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国玉米种植技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周欣.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 种子科技, 2017, 35(1):67-67.

[2] 吕东红. 新疆塔城地区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 2016, 36(5):38-38.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