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2018-06-27黄绪甲

农家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施肥高产栽培粮食

黄绪甲

摘 要:要实现小麦的高产增收,要在播种、田间管理、施肥及后期管理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时期采取不同的措施,本文将对如何实现小麦高产进行探讨。从播种前的准备、播种时的要求、田间管理工作以及灌溉要求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麦高产栽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希望本文所论述的内容可以对今后的小麦高产栽培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粮食;施肥;后期管理

小麦属禾本科小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等特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总面积、总产量及总贸易额均居粮食作物的第一位,有1/3以上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在中国,小麦的地位仅次于水稻。下面介绍一下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一、播种期管理

1.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适合当地播种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

晒种。利用太阳热能,促进种子呼吸,增强种皮透性,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一般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麦种摊晒2—3天。

2.精细整地

小麦播种前要精细整地, 用新式翻转犁深耕,通过耙地消灭明暗坷垃,达到地平土碎, 以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培肥地力。

3.适期播种是形成壮苗的关键

为确保落子均匀,应分厢定量播种;按1.2-1.4m的宽幅,进行机械开沟,沟宽20cm,深25cm,沟要直,厢宽一致,保证麦种盖土均匀,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麦厢中间略高,便于沥水加强田间管理。

二、苗期管理

出苗至拔节为苗期。苗期的生育特点是出叶,长蘖,发根,并开始幼穗分化。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这是决定穗数的时期。因此,力争壮苗早发,促根增蘖,为中期稳长奠定良好基础。主要措施如下:

1.早施苗肥,促根增蘖

在一般情况下,麦苗3叶期前后胚乳养分即已耗尽,完全由异养转为自养;同时,从第4叶起进入分蘖阶段,次生根大量发生,幼穗同时分化,因此,早施苗肥可以培育壮苗,增加低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对手迟播小麦,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高产栽培时还应根据苗情,及时追施分蘖肥,使群体结构合理,制造和积累丰富的有机物质,为壮秆大穗奠定基础,在寒冷地区还能提高麦苗的抗寒能力。

苗肥及分蘖肥用量,应考虑土壤肥力、基肥种类和数量、苗情指标等而定,一般占总用肥量的1/3左右,以人畜粪水、速效氮肥为主,并配合适量磷肥。如果基肥不足,分蘖肥可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并结合中耕培土,将肥料埋于根际,还有冬肥春用的作用。

2.拔节、开花期管理

拔节至抽穗、开花是小麦的生育中期,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生育特点是,叶面积迅速增加,茎秆急剧伸长,幼穗分化长大,干物质积累最快。因此,这一阶段是高产栽培中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关系,田间的主攻目标应当是:促进分蘖的两极分化,使大蘖迅速生长,小檗很快死亡,茎层整齐,麦脚干净;控制基部节间过长,增加单位长度干重,达到壮秆防倒;培育良好株型,协调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对光能的利用;增加小花数,减少退化数,提高结实第,争取穗大粒多。

3.巧施拔节、孕穗肥

在实际生产中,拔节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追肥时期及数量,应以苗情和营养指标为准,如群体偏大,叶色披垂,可以迟施;相反,可在第1节间定长时及时追肥,每亩尿素约6—8公斤,并配合量钾肥。

4.防止倒伏

倒伏可分茎倒和根倒两类。茎倒是茎秆发生不同角度的倾斜,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恢复;根倒则是大角度的倒伏,甚至平铺地面,而且不能恢复直立,影响最大。如果孕穗至抽穗倒伏,减产幅度可能达到50%左右,开花至成熟倒伏,减产20—40%,成熟以后倒伏,减产5—10%,倒伏愈早;损失愈大。

倒伏必须考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在内因方面,主要是品种抗逆性不良,植株过高,根系发育差,株型松散等。在外因方面,主要有播量过大,群体发展过头;或氮肥用量偏多,磷钾肥料不足:或肥水运筹不当,植株发生徒长,或土层浅薄,结构不良,整地粗放,影响根系发育等,随着穗重增加,重心逐渐升高,在雨多、风大就容易造成倒伏,所以生产上要采用综合性防倒措施。

5.防治病虫害

拔节孕穗期的主要病害是纹枯病。纹枯病的田间发病率达70——80%,所以,必须使用井冈霉素进行普遍防治。

6.叶面喷肥

抽穗开花以后,植株早已封行,对于缺肥麦田,多用叶面喷肥,不仅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且效率可达90%以上。喷洒叶面肥,可使千粒重每增加1克,每亩增产15公斤左右,所以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肥料种类和浓度为,磷酸二氢钾0、2%,草木灰5%,尿素、过磷酸钙等1—2%,每亩液量约50公斤,一般在灌浆初期喷施一次,如果喷施二次,则第一次在孕穗期进行。

三、适时收获

适期收获产量高、质量好、发芽率高。但是种植小麦面积大时,不可能全部在最适期收完,必须适当早收,这样可使大部分小麦在适期内收获。过早收获,籽粒不饱满,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晚,籽粒因呼吸及雨水淋溶作用使蛋白质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减少,千粒重、容重、出粉率降低,在田间易落粒,遇雨易穗上发芽,有些品种还易折秆、掉穗。人工收割和机械分段收获宜在蜡熟中期到末期进行;使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时,宜在蜡熟末至完熟期进行。留种用的麦田在完熟期收获。若由于雨季迫近,或急需抢种下茬作物,或品种易落粒、折秆、折穗、穗发芽等原因,则应适当提前收获。

参考文献:

[1]王志芬,吴科,宋良增,王守瑰,范仲学,张凤云,朱连先,张福锁;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2]王水柱,任怀民,张献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3]李洪梅;白洪立;王西芝;孟淑华;王立功;张娟;不同收获时期对夏直播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08年06期.

[4]楊春玲;侯军红;关立;王阔;宋志均;韩勇;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年Z1期.

[5]吕松杰;李改玲;李兰菊;孙灵汁;侯红霞;李楠;超矮秆、超高产中玉王玉米栽培技术[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年Z1期.

猜你喜欢

施肥高产栽培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滴灌棉田氮钾后移和磷肥减半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把粮食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