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弟子规》之当代幼儿蒙学教育研究

2018-06-27唐芳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蒙学弟子规启示

唐芳

摘要:随着中国传统蒙学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弟子规》将作为现代幼儿教育的辅助读本登上了幼儿教育的舞台。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弟子规》对当代幼儿语文教育的启示,首先《弟子规》符合现代语文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的特色。其次是《弟子规》对幼儿伦理道德的启示,主要从对“孝”的启示,对幼儿“行为礼仪”的启示两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弟子规;蒙学;幼儿教育;启示

一、蒙学的起源和发展

“蒙学”又称”蒙馆”我国蒙学教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由于当时社会原因蒙学教育并未得到发展,到夏商两代蒙学读物同样无史料可考,到了西周主要代表作是周宣王《史籀篇》。秦朝代表是《仓颉》,汉代主要是周兴嗣《千字文》流传于后世。在到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的《千字文》和西汉识字书《急就篇》为蒙学的主要读本。到了唐宋时期,唐代出现了新编的蒙学读物《蒙求》、《女论语》、《杂抄》等,另外包括宋初成的《百家姓》、宋末《三字经》。元朝代表蒙学读本有《童蒙训》、《小儿语》、《龙文鞭影》、等作品。明清朝蒙学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每个朝代对儿童启蒙教育都有着不同的蒙学读本,重视程度也相应不同。

二、《弟子规》内容探析

《弟子规》内容简短,不求全面,借用孔子《论语·学而》篇第六章的内容改变而成,匠心独运,以三言韵语阐释、演绎成《弟子规》全部内容,规定了子弟居家在外所遵循的礼仪规范和言行准则,其核心为孝、悌、仁、爱、信。

(一)总叙部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总叙主要是讲,首先人要学会懂得孝道,其次就是谨慎诚信,再次学会爱別人,这样就能亲近仁德贤人。在这之后,倘若还有富余的经历,则可以学文,所谓学文,不单单指的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学习利于自身发展的技能或者书籍,内容比较广泛。

(二)“入则孝,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在家我们是如何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如何尊重我们的长辈。首先我们应该听从父母的话,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些小事,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往往因为这些都是小事,却体现我们对父母的恭敬之心,能做好这几句,也算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冬天帮父母暖被,夏天帮父母把床扇凉,早起晚睡都要向父母问候。但是有时候学习就不能太死板,就如早晚给父母请安,现代社会觉得这种太过于客套,但是我们可以将请安转化成问候父母,晚上要睡了告诉父母一声,早上起来问一下父母昨晚睡得怎么样,这就是现代人表达孝敬的方式。另外我们还应该做到“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喜欢的我们应该去争取,“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不喜欢的我们不要去做。假如父母生病了务必做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应该如何尊重长辈,弟子规当中说“称尊长,勿呼名。”不乱叫长辈名字是尊重他们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谨而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

过能改,归于无。趟掩饰,增一辜。

“谨而信”主要是讲做人做事必须要严谨认真,切勿轻易许下诺言,做人讲求一个信字。《弟子规》谨慎认真部分要求我们早睡晚起,人生易老要懂得珍惜时间。其次就是“缓揭帘,勿有声。”做事必须要小心,不可掉以轻心,同时告诉我们做事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别人,特别在公共场合更是如此,如果能从慢慢的揭开窗帘这些小事做起,将来我们也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弟子规》中强调“信”,儒家也指出“人无信,则不立”,在《弟子规》中这样写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佞,奚可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但凡开口说话,就要诚信为先,不可以欺诈荒诞,少说话,多听,说话就要说实话不可以花言巧语,尖酸刻薄的话和污秽之词应该改掉。“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告诫我们不符合情理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如果随便承诺,做与不做那都会是错的。“信”的部分最后还强调:“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无意之间做错事,可以称之为过错,故意干坏事那就是罪恶。做错事加以改正那就可以得到原谅,倘若还要加以掩饰,那错误就会增加一倍。

(四)“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这部分说的是每个人都共享一片蓝天,同有大地的承载,所有的人都需要相亲相爱,《三字经》说过每个人生下来生性都是纯净善良的,彼此都是相亲相爱,这样社会才能和谐,自身人格才能健全,我们才能亲近贤德的人。《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学会“泛爱众”。首先应该就是端正态度,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其次要做到自己有才能,切勿自私独用;别人有才能,不要诋毁否定。爱别人就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财物取得给予,应当明白其理,学会给予别人的多,而自己拿取的应当要少,强加别人的事,要先学会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受到别人的恩惠我们要时刻记得,对别人的怨恨应该尽快的忘记。这部分主要教给我们如何“泛爱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亲近贤德之人,使自己变得更好。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这部分强调的内容也是《弟子规》开篇所强调的一个人有了德行以后,如果还有富余的精力才能继续学习文化知识。然而一个道德行为规范的人学文应该注意哪些呢?首先“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学习就应该学会解行相应,把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而不是只知道一味的的死读经典,这样只会徒增浮华的习气,假如只会一味的去做,而不学习经典,那也只是任由自己的偏见肆意妄为。然而读书的时候应该做到这样:“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把书读完之后我们有应该做到“列典籍,有定处。”由于时间原因有些书籍可能已经损坏,我们就应该做到”有缺损,就补之。”《弟子规》最后还强调“非圣贤,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告诫我们读书应该要读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书,不好的书看多了会影响我们身心健康,不应该去接触。

三、《弟子规》对当代幼儿语文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全文通俗易懂,押韵成文,朗朗上口。是古哲先贤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在当代课改的大热潮中,《弟子规》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正是因为《弟子规》有很多地方符合现代幼儿语文教育。所以,为了顺应改革的目标,我们应该推广传统语文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弟子规》能成为幼儿语文教育的辅助读物。

(一)对幼儿识字、认字能力的培养

《弟子规》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其中有536个生字。新课标汉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汉字,学会800~1000。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要求认字2500,识字2000。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认字3000,学会2500。《弟子规》幼儿的初步阶段,536个生字刚好满足新课标汉字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弟子规》生字当中除少数生僻字外(如悌、挞、履、阈、箕踞、髀、孰、佞、跻、戚)其他的都是一些最基本且常用的字。

(二)对幼儿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

首先,为今后阅读打下基础。《弟子规》全文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押韵成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弟子规》全文都是文言文,文言文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弟子规》360句覆盖了初級阶段常见文言词语的85%以上,通过阅读学习《弟子规》,可以增强学生自读文言文的信心,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幼儿在接受蒙学读物的时候要有选择性。《弟子规》中提中要求我们要有选择的阅读,不是高雅有益切记不要去读,不然就会坏了我们的心智。幼儿通过学习《弟子规》能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帮他们今后阅读我国古代优秀文言著作奠定一定基础。

(三)《弟子规》符合现代幼儿语文教育的特色

现在《弟子规》大多数印刷的版本都采用图文并茂的印刷方式,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这样既符合现代教育的特色,与时俱进,幼儿学习起来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另外《弟子规》还结合现代的教育方式把它改编成《中华弟子规》的动画片,这样就更加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向儿童展示出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传统美德。

四、《弟子规》对幼儿伦理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对幼儿伦理道德中“孝”的启示

首先启发幼儿学会养父母之身。《弟子规》对儿童孝道的启示中,告诉我们要先从听父母的话做起,在慢慢学会养父母之身,《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冬天给父母给父母暖被,夏天给父母凉被,早晚都要问候父母身体怎么样。如果父母生病了我们应该时刻照顾他们,这些都是养父母之身的表现。

其次养父母之心。《弟子规》里面说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大小事都要请教父母在去做,任何东西都不可私自收藏,这样会让我们父母伤心难过。子女应多陪他们吃吃饭,多做点家务,聊聊天。还有就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喜欢的我们尽量满足他们,这样他们才会高兴,父母不喜欢的尽量远离。

再次就是养父母之志。《孝经》里面说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这种养父母之志的理想,凡事都应该为父母着想,实现父母未完成的愿望是我们的责任,不过也要试情况而定,如果能做到的就一定要做到,不能做到的尽力就行。《弟子规》要求做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要为父母增光,不让父母蒙羞,不自暴自弃,总有一天会成为贤才,以显父母之志。

(二)对幼儿行为礼仪的启示

首先学会尊师重长,在《弟子规》中这样说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让幼儿树立一种长幼有序的思想意识,应该尊师重长,老幼有序,在路上遇到自己的师长就应该做到这样“路遇长,疫趋揖。长无言,退立恭。”《弟子规》对待师长还要求我们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如果能做到爱自己的叔父像爱自己的父亲,对待同族的兄弟如自己的兄弟一样,那是多么大的胸怀,能够拥有这样的胸怀,对幼儿以后成长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自身仪表的规范。幼儿自控能力很差,也不知道自身行为规范,所以《弟子规》要求做到“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早上起来刷牙漱口,上厕所后需要洗手,另外穿衣服应做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放置自己衣物应做到“置冠服,有定位。”这样对他们自身礼仪有了要求。也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弟子规.李逸安[M].北京:中华书局,2009.3

[2]弟子规四十讲 蔡礼旭[M].江苏:弘化社:2009.5

猜你喜欢

蒙学弟子规启示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日新才能启蒙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