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故乡“石猴街”

2018-06-27尹世昌

北广人物 2018年20期
关键词:石猴大栅栏三井

尹世昌

2015年12月初,意外地收到张杰邮友从“石猴街”临时邮局寄来的猴年明信片,让我喜出望外。因为,我不仅得到一份具有纪念性的邮品,而且那个“石猴街”正是我85年前的出生之地啊。

石猴街,位于原宣武区前门大栅栏地区,该街南北走向,南起三眼井胡同(后改为三井胡同),北至大耳朵胡同(后去掉“朵”为大耳胡同),中接汾州营(后改为汾州胡同),全长不过90米,宽4.5米。从《北京宣武区地名志》一书中看到,早在明代就有了石猴胡同,清康熙年间改称“石猴街”。皆因在街北口有一石碑,碑上刻有“泰山石敢当”,后面一块青石,刻有一只精灵灵的小猴骑在马上,非常神气,即所谓马上封猴。

在石碑的西侧不远处,一所由四合院改成的学校名叫“培幼小学”,我在这所小学读书直到毕业。当时我家住在三井胡同5号院,每天上、下学必经过石猴街。过去很少有大人送孩子上学,大都是哥哥带着妹妹,姐姐领着弟弟,仨一群俩一伙地结伴去上学,每次都能与石碑打个照面。小学伴们看见那活泼可爱萌萌的小猴子,都会情不自禁地上去摸一下。你摸摸,他摸摸,摸来摸去,日久天长白猴变成了黑猴。

说起这块石碑,乃是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所设置。主人特意刻上石猴一以“猴”喻“侯”,“猴”与“侯”谐音,侯者官也,祈求官运亨通,光宗耀祖。这个石碑乃是“石猴街”一道小景,可惜上世紀80年代被拆掉。

我离开“石猴街”差不多有半个多世纪了,如今见到“石猴街”三个字非常亲切。尽管石猴已不在,但胡同在、名字在,何不去走一走,寻找儿时的记忆。于是带着明信片——如同揣着“护身符”似的重走一次故乡之路。我独自一人从海淀乘公交车先到前门大栅栏走北火扇街,进三井胡同中段再向北就是‘石猴街了。一路上走走停停、寻寻觅觅,虽然少年时的印记已经模模糊糊,但那些耳熟目详的胡同氛围与我心灵感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又闻到许久没有享受过的胡同气息了,毕竟我是从胡同里长大的。

“石猴街”还是那个老样子,清静、安谧,两边居家各户大门和外墙虽经粉刷仍掩不住陈『日。门道好像小了,街道似乎窄了,但路面比较干净,封闭式的垃圾箱也很整洁。街北口的小学校早已变成民居。这里再也听不到我们小时候那朗朗的读书声:“天亮了,弟弟妹妹陕起来……”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老住户去了,新住户又住进来了,出出进进,来来去去。比邻而居、朝夕相处,相互帮衬是老北京胡同的共同特色。从某种意义讲,它体现了一种平等、和睦、包容的“北京精神”。当然,它也在与时俱进。就在我饶有兴致地东瞅瞅西看看时,竟然在这又小又窄的“石猴街”里停放着三辆小轿车、两辆摩托车和一辆小面包,成了老胡同里的新景观。回想起我儿时的印记,与只有人力车、排子车和自行车的时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猜你喜欢

石猴大栅栏三井
CF与三井在美蓝氨项目具有100万吨产能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日本百年船企交付最后一艘商船
大栅栏 承载南城地脉 见证数度繁华
《猴王出世》缩写
三井记忆仓库
“一尺大街”长几米?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
民间艺术的奇葩:漫谈方城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