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艺菊隐剧场里说“三国”

2018-06-27

北广人物 2018年20期
关键词:书馆吴先生评书

“折扇如枪似棒,醒木拍打惊堂,功夫全凭口一张,道出三篇锦绣文章。”评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由于现在电视以及网络的普及,去书馆听书的人越来越少,可为何2018年5月头两个周末,北京人艺菊隐剧院澄书馆“国人美学故事系列”之“再说三国”剧场版的六场演出,场场爆满。5月5日晚,记者来到北京人艺菊隐剧场,观看了由吴荻先生表演的评书《再说三国》,顿感耳目一新。

舞台一派幽古“气象”

下午七点,距离《再说三国》演出还有半小时,可剧场早已座无虚席。

演出开场前,观众可步入“说书人的客厅”里参观浏览整个舞台的布置。行头栉比,禅椅静待,奇石峋立,妙香氤氲,一派幽古“气象”。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一幅字,一盆桃,一炉香,一壶茶……在椅子上坐一坐,拍一拍醒目,体验到了一种“真实”与“美”同在的“舞台生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这些精致道具里,“澄目之醒”醒木,更是吸引了到场观众的眼光。观众不仅有一晚好书听,还能买块圆鼓鼓的小木头回家,亲自过过“开书”之瘾。十九点三十分,舞台幕布缓缓拉上,又缓缓拉开。整个剧场,顿时安静,感觉整个北京只剩下吴先生一人在说“三国”。好像一切都停止了,这夜晚也停止了……

吴荻:会说评书会唱戏的美术老师

说书人吴先生上台。“今天是‘再说三国第二场。昨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说的是—马超,一位年轻力壮、英俊威武的将军。今天是立夏节气,给大家换个人物——黄盖。昨天我发现来了不少小朋友,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们就喜欢上了‘三国。十年前我登台说书,说的就是《三国演义》。当年穿的那件大褂就挂在这个舞台上。我们的导演张添羽,还有众多朋友,集思广益出来的舞台,赏心悦目。很多观众问我,现场评书《西游记》说完了没有,我告诉大家,早说完了,2016年立秋那天收官的。今年年初,我也在这里连续说了三场‘再说西游。今天我特意穿了这件红色的被褂子來说‘三国,你看这衣服上绣了一个桃,做得可爱,圆润,与众不同……”吴先生吐字绵密,京腔京韵,声情并茂。

“开书!”醒木清脆的撞击声,一下子吸引了所有注意,吴先生开始说书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三国演义》最著名、最著名的篇章必然要说上这么几句话,建安十三年……”寥寥几句,台下观众已对吴先生口中要出场的三国人物了然于胸,叹为观止。开书10分钟,语速随情节的推进已使观众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了。那把扇子似兵器,角色也切换得十分连贯紧密,喜怒恐惊,惟妙惟肖。偶尔唱上一段,更让观众听得入神,并被深深地迷住。有的伸颈、注目,有的屏息、凝神,有的微笑、默叹,有的瞪大眼睛……

“用评书讲京剧的美术老师”,是吴先生的学生对他的评价。199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教美术的他,一改往日的教学模式,在课堂里用评书讲起京剧来,学生一听,掌声雷动。为此,他收集了干余张光盘,每天一早起来就吊嗓子练功。那时,他给4个班的同学讲课,从不用麦克风。有“书”、有“评”,才是评书,和看故事完全不同,评书是综合艺术。听吴先生的“再说三国”,更深刻地感悟到这点。何处停笔,所评何事,如何评说,均应情适景,足见其丰富的知识贮备和人生的阅历。

导演张添羽:真正感人的,是和观众共享这短短的“时间”

作为国人美学生活理念的倡导者和澄书馆创办人,张添羽导演创办“澄书馆”4年,他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艺术之路。

“我创办澄书馆时26岁,之前,我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了电影,又做了文创……”在这人生“最青春”的时光里,“导演”成为最难以磨灭的字眼,张添羽一直在跟着恩师——第五代导演田壮壮在学做导演的本事,也一直没放弃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他说,“田老师是个传奇,我特别服他。没想到陕古稀之年的他居然成为华语文艺片父亲角色的第一人,很惊喜。田老师是宁可不做导演也不愿妥协于不认同的时下标准的人,所以他的做人做事对我影响很大,也很有启发。”

“走过四年,唯有感恩!当然,我首先感恩北京人艺,实现了我们所有的梦想。在剧院你也看到了,这工作不—般、繁琐。能坚持4年做评书(导演),其实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主要是我对它感兴趣,是骨子里热爱评书。(导演工作的)兴趣在哪?有一点,那就是在于我能把握各种转变,这样锻炼了能否在短时间里掌控全局并规范整个事情发展的走向。还有,我爱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自己炒一盘菜或者去参加某个活动,往往会蹦出来一个让我惊喜的创意,这真的很重要。我认为舞台不仅是说书人的表演空间,更可以是直观传达‘国人美学生活理念的具象展区,所以我选择的每一件道具都经过深思熟虑。我从每—件物品的气质、每一处细节的设置中,希望每位观众可以感受到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他说。

谈起与吴先生的缘分,张添羽多次提到“宣南书场”,因为在那儿他与吴先生相识。“吴先生说书,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不局限于前辈的套路,但又不失传统艺术的规矩与魅力。他所说的不单是书,还夹叙文化、艺术(书法、绘画、音乐)、宗教、民俗等诸多科目的知识,引经据典,皆有出处,令人颇受教益。尤其在《三国》中,对于故事背后的真实历史背景、人物小传,先生参考《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做过详细的梳理;又结合《三国演义》流传的不同版本,加以考订,力求所说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真实,而不因说的是历史传奇就敷衍应付,支吾听众。说书,就是拿出一段时间来讲故事,讲故事的同时,再有一些不是故事里的事,真正感动人的,是你和观众一起共享这一点短短的‘时间。”

澄书馆一直在尝试着各种跨界,张导解释说,“我们跨界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评书不土,就看谁做。我打做澄书馆开始,就一直强迫着自己在用切合现代的方式来运营和传播,让新的观众来接受传统的艺术形式,而且要对‘传统这两个字形成新的、对的理解。让听摇滚乐的朋友听了评书,让去音乐节的朋友听了评书,让搞文身的朋友听了评书,让玩极限运动的朋友听了评书,让搞设计的朋友听了评书,让玩资本的朋友听了评书,也让死也不听评书的人听了评书,生生把评书塞进了消费升级行业,这就是我们想做而且我们试出来的路子。如今,评书玩了音乐,玩了雕塑,做了众筹,甚至玩出了日均万人到场的‘国人美学生活节……”

“再说三国”评书专场,如今已完美地落下帷幕,很多观众意犹未尽。那么,张导告诉大家,未能亲临现场的朋友,可以在线上等待,“再说西游”的内容播完之后,本轮“再说三国”的全部视频节目,也将陆续登陆优酷“澄书馆”节目,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书馆吴先生评书
清晰偷摄
紧急避火(三)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第一次去图书馆
纸间美书馆
蒙养山房评书法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