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空之吻”缔造者王曙群:从扭螺丝的小钳工到航天特级技师

2018-06-27邢大军

北广人物 2018年20期
关键词:钳工技校技师

邢大军

在上海航天八院的一间厂房里,一项重要的实验即将开始,两个重达八吨的对接机构,将模拟飞行器在太空中对接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项新的挑战,研发人员要将对接机构的使用寿命从天舟时代的两年,延长到空间站时代的十五年,从而满足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十年以上的需要。

王曙群,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中国航天特级技师。和航天打了30年交道,从一个技校生成长为航天特级技师,他牵头研发了50多套专用装备,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

20多年前,他还只是一个扭螺丝的小钳工。1995年,技校毕业六年的王曙群,在全厂技能比武大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出色的表现,让正在组建的对接机构产品的研制团队向他敞开了大门。那时的王曙群年轻气盛,信心满满。

然而,现实却远非王曙群想象的这么简单,由于国外对航天领域严格封锁,没有任何技术、经验可以借鉴,王曙群和团队参照一台简单的原理机,用了9年时间才打造出了我国第一台工程化的对接机构。

“生产完成的时候,我们感觉信心很足,但是一做实验,我感觉我们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全是问题。”在对接机构中,12把对接锁是核心部件。为了保证对接、分离成功,这12把锁必须要做到同步紧锁、同步分离,一丝一毫的偏差,都有可能造成飞行器飞行姿态的严重变形。而王曙群团队打造的首台对接机构,分离姿态屡屡出现无规律的严重偏差。

问题出在哪?面对数万个零部件,上万米的导线,问题查找如大海捞针。

“找不到原因的时候实际上是最痛苦的,四五次无效劳动之后,人的心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怀疑这件事情是不是自己能力能够达得到的程度。”那段时间,王曙群就像着了魔,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试错,每天想的都是公式、数据、算法。这对于技校毕业的王曙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后一年多的苦苦摸索,王曙群和同事們边装配、边调整、边试验。在150多万个数据中,王曙群终于发现,控制锁钢丝绳的张力变化导致了锁的不同步,他迅速提出了方案,一举解决了对接锁同步性协调的难题。一个难题解决了,另一个难题又来了,在研制的十六年时间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了王曙群工作的常态。

2011年II月3日,王曙群团队十六年的努力迎来了最终的大考,凌晨l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被称为美丽的“太空之吻”。这个“太空穿针引线”的超高难度动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猜你喜欢

钳工技校技师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