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我的生活不科幻

2018-06-27张琳

北广人物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刘慈欣三体科幻

张琳

刘慈欣,正如他自己所言:“《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在年轻的粉丝面前,他也比实际年龄要显小。没见到他之前,你是很难想象他是如何普通的。

近日由猫片主办的“银河英雄纪念奖”颁奖盛典暨田中芳树作品中文版连载启动仪式在北京瑰丽酒店盛大开幕。《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田中芳树先生与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二十余位中国原创文学作者一起见证了“银河英雄传说纪念奖”的颁奖盛况,并亲自开启了《银河英雄传说》《创龙传》《亚尔斯兰战记》等名作新译本的网络连载。田中先生很幽默,他说没想到自己在中国这么红,但愿自己的作品没让中国孩子误入歧途。在名利观上,刘慈欣也如是。《三体》第三部出版时,正值微博鼎盛时期,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的刘慈欣,至今依然选择做一个沉默的宅男。田中芳树说:纵观现在的世界文坛,有超过半数的文学具有幻想的成分。刘慈欣同样说得含蓄而直白:“科幻作家也好,其他类型的作家也好,分类,其实是我们人为地限定了一个框架,在这些作家本身来看,在这些框架以内,全都是自己的天地,可以有广阔的发挥。”

其实我想他的本意是“框架”内外皆天地,科幻作家只是个称谓而已。而这位中国科幻第一人,生活中却一点都不“科幻”,相反倒很现实,与某些智商很一般卻活得很科幻的人极具反差效果。

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信阳市罗山,于山西阳泉长大。1985年,他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工程系。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后于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1989年创作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首版和《中国2185》,但未发表。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科幻世界》杂志社投稿。1999年6月,在《科幻世界》首次发表两篇作品《鲸歌》和《微观尽头》,同年首次凭借《带上她的眼睛》获得1999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此后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2013年,更是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

获得雨果奖,使刘慈欣由红变紫。他说:“除了我之外,别人似乎都比我兴奋。”雨果奖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奖。刘慈欣是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心忧柴米油盐的时候,刘慈欣并不忘仰望星空。《三体》走红后,对于众多采访邀约,他一概婉拒。刘慈欣努力将科幻与现实截然分开:我的作品很科幻,我的生活不科幻。

在央视专访之后,刘慈欣回答了笔者的两个问题。据说这是本次活动仅有的一例回答平面媒体提问。想想,他也没说什么。他进一步断言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写作将超越人类(甚至现在已经开始超越),因为人类的情感、心理以及认识世界、反映世界的曾被认为独有的优势很容易被智能超越,“它们太快了,每个人只不过是微弱的个体”,人的速度与人工智能相比,像是马拉松选手与光年赛跑。但他同时又坚称:那些古典作品是不能被超越的。33年前,刘慈欣还是娘子关电厂计算机工程师时就写过一个写诗的小程序,这个程序写出来的诗是意识流……

刘慈欣与当下一直保持着某种疏离。不发微博,不用微信,很少参加各种聚会。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即《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作为新中国输出到美国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英文版在美国的出版发行令刘慈欣声名鹊起。《科幻世界》副主编姚海军评价说:刘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迹。进入刘慈欣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受到如粒子风暴般扑面而来的澎湃的激情——对科学,对技术的激情……这激情不仅体现在他建构宏大场景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抉择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衬得孤独而弱小的生命的这种抉择从另一个角度给人震撼,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评价其“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一个自敛和甘于寂寞的人

在现场,笔者看到甚至一些工作人员都拿着成摞的刘慈欣作品等待签名。刘慈欣不像一个作家,更像是一个“教主”,尽管他低调谦和得无以复加。许多粉丝读者的爆料远比闪光灯下和纸面上的他更加真实可信,有人曾经看到他在阿坝的四姑娘山下喝到半夜;有人说他的脑子里似乎装着无数宏大神奇的创意,但同时又极其矛盾、保守精明,“矛盾”这一点笔者已有领教。刘慈欣早年曾发表过“科幻怎么可能是文学”的言论,而现在的他则更强调科幻要走向市场,应该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他不太愿意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他对金钱需求的唯一可能性是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一个自敛和甘于寂寞的人,学会看人说话、看菜下饭,倒也很正常。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 刘慈欣自述是个很简单的人。出生,读小学、中学、大学,然后,到太原一个电站当工程师,恋爱、结婚、生子,生活顺利,没什么大起大落。

刘慈欣祖籍河南,父亲是一个老军人,国家煤矿设计院的干部。抗战时期,河南闹蝗灾,他的父亲和兄弟一起出去逃荒。哥俩生活无着,唯一的出路是“当兵吃粮”。父亲的兄弟投了“国军”,父亲则投了“共军”。父亲能够当连长,是因为残酷的战斗中人死得太多了……他所在的部队是刘伯承的二野,最多的仗是在云南打的。解放初,由于父亲是小学毕业,在部队里算是个知识分子,因此被调到北京煤矿设计院工作。父亲在那里认识了母亲,母亲是一个复员军人。于是,便有了刘慈欣。“文革”时,刘慈欣的父亲因受当“国军”的兄弟牵连,举家“离开”北京,到了山西阳泉的一家煤矿,父亲当矿工,母亲当小学教师。刘慈欣在这里上小学、上初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据说科幻小说《地火》中有两段描述,可见刘慈欣这一段生活的影子。

网络上有位刘慈欣的粉丝读者分享了一件趣事:GES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当天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在GES演讲,刘慈欣还和奥巴马见了面,当时奥巴马露出了小粉丝的表情,刘慈欣送给奥巴马最新出版的作品,奥巴马也乐得合不拢嘴。未来教育大会主办公司的CTO,一位见过各种大咖的人,在见到刘慈欣的时候,居然会紧张得手发抖——毕竟见到自己的偶像了。当天,大会工作人员还集体排队去刘慈欣房间签名,中间刘慈欣出去接了一个电话,俞敏洪正好走过来,俞敏洪说既然人家还在打电话,你们就快来和我照相吧,好像很尴尬……刘慈欣回到房间后,问每个人名字怎么写,喜欢不喜欢签字笔的颜色。

一个满脑子装着神奇想法的科幻作家,在巨大光环和荣誉下,还能对人对生活如此体贴,也真是不容易。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三体科幻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