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芬兰式生活”的诗意和文艺

2018-06-26尹业光

环球人文地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芬兰人芬兰教堂

尹业光

有纯净的空气、冰雪和湖泊,也有丰足的森林、神秘的北极光,以及无处不在的桑拿,芬兰的“幸福指数”让全世界羡慕不已。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也曾作诗来赞美:“信是千湖国,港湾分外多,森林峰岭立,岛屿似星罗。”

然而,芬兰的迷人之处远不止于此。绝美的自然环境,更容易催生浪漫的艺术氛围。波罗的海的风,吹来文艺复兴的气息,似乎几百年来一直萦绕不去。顺着波的尼亚湾的洋流而来的各种文明碰撞交锋,从中古世纪传承至今的建筑、文化、艺术与生活,凝固在一座座风情各异的小城:图尔库、波尔沃、伊塔拉、纳坦利……它们穿越古今,见证历史,将诗意小城的“芬兰式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之都”图尔库大教堂与古城堡

如果要问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芬兰,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首都赫尔辛基,但论及历史,另一座比它小数十倍的城市图尔库,才是芬兰最古老的城市。它建立于 1229 年,过去长期作为芬兰的海运、商业、文化、宗教和科技中心,直到1812年,芬兰独立建国并迁都赫尔辛基之前,图尔库一直是芬兰的首都,因此被誉为“芬兰文化的摇篮”和“文化之都”。

图尔库是仅次于赫尔辛基的重要文化中心,市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典幽雅的建筑,最为著名的是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图尔库城堡和大教堂。

圖尔库城内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是两大古建筑——大教堂和古城堡,它们把浓郁的中世纪风情从几百年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曾作为芬兰首都的图尔库,也是教会的首脑——大主教所在地,城里的图尔库大教堂就是芬兰路德教的主教堂。大教堂位于奥拉河靠上游的市中心区,始建于1229年,几乎与图尔库这座古城同步建立,后来曾多次扩建,到14世纪末就达到了目前的规模。

这座大教堂意义非凡,每年的圣诞节前夜,芬兰人都会在收音机前等候,因为只有图尔库大教堂的钟声响起,才标志着圣诞节的正式开始。

推开教堂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博物馆,穿过博物馆拾级而上,进入教堂正厅,高大而狭长的大厅里,整齐地排列着可容纳数百人的黑色木椅。座位的前方是一个圣坛,圣坛后面是一幅大型精美壁画。与圣坛相对的大厅另一端是一组庞大的管风琴。与芬兰大多数教堂不同的是,大厅的两侧还附有小教堂。早先在小教堂内设有供奉各种圣徒的圣坛,后来逐渐成为墓穴,也是不少历史名人的埋骨之地,如瑞典国王埃里克、芬兰第一位主教等等。几百年来,大教堂曾多次被毁,但又多次被重建,如今101米高的教堂钟楼就是1827年大火后重建的,它已成为图尔库的城市标志。

图尔库古城堡位于奥拉河下游入海口处,与大教堂遥遥相望。它最初用于军事防御。旧堡始建于1280年,前后历时近300年才完工,后来又新建了文艺复兴式的新堡,才达到如今所见的庞大规模。早期的图尔库是属于瑞典的领地,有14位瑞典国王先后把这座古堡设为行宫。

这座古朴而雄伟的城堡是用巨型岩石垒就而成,高大的外墙没有任何装饰,刻满了常年风雨侵蚀的痕迹。如今它是图尔库市博物馆所在地,来到这里仿佛就回到了几百年前,既能看到王公贵族留下的各种珍宝,也能看到关押囚犯的地牢。城堡里的工作人员,穿着中世纪的服装接待各国参观者。城堡的顶层,有手持长矛、头戴盔甲的卫士站岗,还有同样身着古典民族服装的侍者为宾客服务,整体环境充满了历史风情。

芬兰人喜欢亲近自然,但也喜欢在古城享受慢节奏的生活。一有空闲,人们便坐在河边的椅子上,观赏着静静的河水,任思绪漂流。当圣诞节的钟声响起,唱诗班的圣童们歌颂祝福,街道安静下来,窗户里的圣诞树上亮起星星点点的灯,雪中的奥拉河倒映着周围古老安详却又被装饰一新的建筑,对未来美好的祈愿,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萦绕回转……

图尔库古城堡曾在二战中遭到破坏,战后经修复,新堡部分被改成图尔库文化历史博物馆。城堡内还有18到20世纪的古钱币和徽章展览。

镇上的玻璃陈列馆犹如“圣地”一般存在,一旦走进去,会立刻被繁星一样闪亮的玻璃制品包围。芬兰人对于自然和阳光的热爱,在玻璃中体现到了极致:房檐下的冰挂、初夏冰雪融化时的水滴、含苞的花蕾、反射在湖面上的阳光……小镇另一边,一座完全由玻璃搭建的小屋,像水滴一样在阳光下焕发柔和的光彩。每当夜晚来临,站在屋顶下,眼前是墨蓝的天幕和星斗,仿佛旋转于茫茫宇宙。

在伊塔拉镇,至今还保留着数量众多的私人作坊,执着地沿袭着传统的玻璃制作方式,手工制作的玻璃工艺品古拙有趣,妙在根本不可能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作品。在芬兰这个森林环绕的千湖之国,没有喧嚣与浮华,有的是匠人们凝心打造的可以一代代传承的器物。伊塔拉有许多经典款式,为全世界津津乐道:梦幻的湖泊花瓶系列,拥有柔和的曲线,晶莹剔透之中仿若能看见沉静的湖泊和蜿蜒的海岸线;国宝级艺术品玻璃鸟系列,模拟出鸟类特有的姿态和神情,每一只都栩栩如生;唯美的露珠系列,灵感来自晨曦中悬挂于草叶尖上熠熠发光的露珠,充满空灵之美;如诗如画的魔幻森林系列,则再现了芬兰广袤的苍翠森林……

也许,黑暗与冰冷给了伊塔拉的设计师更多想象与激情,他们将一个平实的碟子印满花朵的形状,将花瓶弯曲成山泉一样的线条,将杯子赋予一只鸟的形状,让玻璃变得轻盈而温暖,也使“伊塔拉”成了心灵的绝佳演绎——即使外面的世界没有光和热,当你满面风霜地回到家,等待着的仍然是一份干净、纯粹的热情与希望……

“童话之城”纳坦利现实中的姆明世界

享誉世界的芬兰设计,其灵感不仅来自于大自然,也同样来自于另一座中世纪古城——纳坦利,准确地说,是那里的姆明一族。

姆明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芬兰儿童名著中的经典形象,长得像河马,但不是河马,也不是动物,而是精灵。白白胖胖的姆明,是芬兰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偶像之一,近乎于圣诞老人在芬兰人心中的地位。它的原创者是芬兰女作家兼画家托芙·杨松。

童话中,姆明一族居住的地方叫“姆明谷”,那是一个群山环抱的世外桃源,而现实里的“姆明世界”,就在纳坦利。

纳坦利在公元15世纪就出现在北欧的古老版图上,被誉为“坐落在童话和风景之间的情调小镇”。古镇三面环海,到处洋溢着幽雅的闲情逸致。1797年落成的巴洛克风格钟楼,今日依然傲视着小镇的天际线。沿着曼纳海姆路散步,漫不经心地穿过几条小巷,那五颜六色的院墙和形式各异的招牌,以及居民小院里生机勃勃的花花草草,一瞬间就能抓住你的心。在海边的黄金海滩上,矗立着芬兰总统的“夏宫”,巴洛克石柱拱卫着争相斗艳的鲜花,正在真诚地欢迎每一位到访的客人,这座美轮美奂的总统花园真的太美了,所以小镇居民送给它“小凡尔赛宫”的别名。

远离喧嚣、如诗如画的小镇,吸引了芬蘭卡通界的“大腕”姆明定居于此。带着孩子去看姆明的最佳去处,就是坐落在小镇南角的“姆明世界”,那是按照童话中的城堡修建的一个主题乐园。游园季从六月开始,到八月结束,然后在二月份还会开放一周时间。姆明世界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选项,可以和“姆明一族”一起玩雪、跳舞,或者在冒险岛与“海盗”来一场刺激的拼杀,还可以欣赏各种音乐节目,其乐无穷。

姆明一族深刻影响着芬兰文化,成为设计师和工艺匠人的灵感源泉,姆明谷及其居民的奇幻故事,在芬兰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生动再现。继连载漫画和图书大获成功之后,姆明一族向着木偶动画、戏剧、日式动漫等多元方向发展,风靡全球。衍生产品中最有名、最受人喜爱的姆明产品,或许要数阿拉比亚的陶瓷姆明马克杯和穆勒拉的姆明搪瓷杯了,几乎所有芬兰家庭都会使用。

晴明和煦、风景秀丽的纳坦利,是芬兰人心中“最阳光的城镇”,承载着一个个无忧无虑的梦。在这里拥有一个坐拥海景的夏季度假小屋,是每个芬兰人的心愿,而孩子们则盼望着,想快一点进入童话中的世界……

猜你喜欢

芬兰人芬兰教堂
芬兰人的桑拿情结
世界最幸福国,芬兰人无感
不爱社交的芬兰人
教堂
芬兰将迎独立100周年 邻国挪威考虑“割让”山峰作贺礼
芬兰纸与纸板五年连减
关键时刻
芬兰人:快乐比挣钱重要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