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

2018-06-24赵媛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校策略

赵媛

【摘 要】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计划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专业学识上,还应包含学生心理素质上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使得高校学生从专业能力到心理状态上都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本文便从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必要性开始入手,然后分析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最后提出了加强高校心理学教学的策略,希望为相关高校开展心理学教学活动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心理学教育;策略

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突然从高约束的状态转变成一种高自由度的状态,这样的转变为让很多大学新生感到不适,在脱离父母庇护的同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在这样还没具备成熟自我约束的能力。在面对很多挫折时会感到手足无措,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问题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段心理承受的脆弱区,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必要性

1.积极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随着基础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也在年年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在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而高校的培养计划中很少有对学生心理教育制定专门的教学安排,这样便会造成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空白。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具有宽容度的环境,经过紧张又紧凑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学生,突然感受到高校这样的高自由度,这个时候在脱离父母庇护,老师管教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就开始放纵,挥霍自己的青春年华,随心所欲地规划自己的生活。但是此时他们未经世事,并不具备很强的自控力以及成熟的判断力,往往会陷入一些成长误区里。

他们在面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诱惑选择去盲目追求享受,养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绝大多数的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还不够重视,当学生的脆落心理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时,往往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任由其发展,也许会断送学生的锦绣前程,给学生、家庭、社会带来伤害。因此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大势所趋,只有积极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去排解不良的心理,塑造健康心理,成为一个人格健全,三观正确的人才。

2.通过针对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素质不够,所造成的抗压能力不足而引发的校园悲剧屡见不鲜。这样一次次的教训需要我们去反思我们的高校教育机制,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是否忽略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刚步入校园的大学生羽翼未丰,跟真实社会生活的接触不多,也不具备成熟的判断能力和强大的自控能力。往往在遇到较大的挫折时,就会感到不适,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去合理面对,此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学生的心理情绪也得不到很好的释放,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屡见不鲜,需要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大学教育模式需要增加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这一环,这是目前高校教育最薄弱的一个教育环节。新一代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大有不同,大学的心理教育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心理教育就是要顺应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念、成長环境,去制定出适合当代学生的心理教育良方,通过针对性教育,让学生不仅学业有成,更应该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高校心理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心理学教育方式落后

高校课程的教育方式一直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采取以授课老师为主,教师满堂讲,而学生被迫接受的方式。可见,很多学校的心理学教育课堂上也是这样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见一斑。心理学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课程,它更加强调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学生只有当课堂的主人,去积极融入到心理学课堂中去,积极地同授课老师发表见解,让老师去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才能更好地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一些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制约着心理学教育的推广,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生硬,纯粹就是照本宣科,拿着教材生搬硬套地向学生传输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被动让学生接收这样的知识,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学习心理学感到厌烦,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心理学教育投入不够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展,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基础作为支撑。教学基础包括围绕教师资源为主,然后辅助以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来展开教学的,而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教学投入。在当前的大学心理学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对于心理学的教育投入远远不够,只是迎合相关部门对于课程的要求而去开设心理学教程,并没有很好地去真正去施行。这也折射出很多高校对于心理学教育课程的不重视,很多只是当做选修课去让学生去选择上,没有让学生去重视心理学教育,也没有创造相应的教学条件去展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心理学教育的投入不够,心理学教育的投入不够导致心理学教育的缺失,心理学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心理教育跟不上引发的心理问题。这样的教育恶性循环应该避免,使得我们的心理学教育早日取得效果。

3.心理学教学忽视实际

心理学教学的落后不仅体现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更重要地是体现在心理学的实际指导作用上。开展心理学的教学的本质是为了通过心理学教育让学生懂得一定的心理学常识,当感觉有类似的心理问题倾向时及时去同相关的心理老师去咨询,寻找心理指导,最后是培养健康的心理人格。而传统的心理学教育往往忽视心理学实际作用,没有传授学生心理学知识应用的技能。这就会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心理学知识与相关实践能力的运用。这便需要高校心理教师在传授心理学知识的同时,要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相关的教学实践出发去引导心理学教学,让学生不仅懂这个心理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去运用。

三、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

1.丰富心理学教学内容,创新心理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心理学模式显然不适合当前的心理学教育,高校要创新心理学教学模式,要把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多与教师进行交流谈论,让学生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首先改进心理教学方式,针对之前心理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做法,高校在心理学教育时要将心理学教育同学生实际相联系,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作为课堂案例进行实际教学,让学生懂得去学会自己梳理情绪,去养成健康的情绪。其次就是丰富心理学教学内容,在心理学教学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去展开,比如可以举办心理教育周,在心理周内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进行心理剧表演,可以进行心理学辩论,可以进行有关心理学的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去接受心理学知识的熏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学素质以及相关的实际运用能力。

2.重视心理学教育,加大心理学教育投入

高校应该重新审视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要去重视心理学教育对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去深究因心理问题而造成校园悲剧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总而言之,就是高校要开始重视心理学教育,要追加心理学教学的投入,让更多的教育资源倾斜到学生的心理学培养课程中去。具体的措施可以从教育目标、教学安排、资源配置来展开。首先是明确心理学教育目标,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其他的教学计划开展才能井然有序。新时期下的心理学教育目标就是适应新时期下社会趋势,去通过心理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加适应社会需求,使得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其次是关于心理学的教育安排,高校很有必要将心理学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而且要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心理学辅导,针对每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波动制定出最佳的心理学教学安排,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最后就是对于心理学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引进心理学教育人才,提高心理学教育队伍的教学水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同时就是要增设相关的心理咨询室,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时的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排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深化心理学教学内涵,开展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在开展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深化心理学教学内涵,即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的落脚点也应该在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因此高校在开始心理学课程的同时,更关键针对学生的心理考核,从而建立学生心理管理档案,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档案,由专门负责的部门开展密切的关注,去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真实心理想法,然后对其开展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让这些学生可以早日恢复,走出心理问题的困扰。同时在开展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个人隐私问题,对于调查的结果要严加保密,不能泄露任何学生的任何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让学校可以全面获得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信息,同时让学生不会去害怕跟相关的心理辅导老师倾诉,从而建立起一种信任的关系,有助于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进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教育的重视,才可以让各种心理学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综合素质,保证高校学生成为三观正确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高校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