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植物害虫桃红颈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018-06-21魏金杰

农业与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

摘 要:通过观察,找出园林绿化植物蛀干害虫——桃红颈天牛的发生规律,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每年节约防治经费50%,提高了园林绿化植物林分的质量,达到了保护树木、美化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蛀干害虫;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197

1 形态特征

成虫:呈现出非常光亮的黑色物质,在背上一共有4个非常明显的疣突,并且包含角状侧枝刺,底部要比胸部的宽度大出很多,端部非常狭小,成虫体自身长度能够达到35mm左右,整个身体光黑发亮,前胸背面呈现出光亮的棕黑色。卵:卵圆形,乳白色,长度大概为6mm左右。幼虫:整个幼虫身体长度大致能够达到43mm左右,为白色,前部胸是比较宽的。蛹:体长35mm左右,刚开始是乳白色,随后会演变成黄褐色。

2 发生规律

桃红颈天牛通常发生概率为2a,这种幼小的虫子平均每年及老熟幼虫在第2年顺利越冬。一般每年的5—8月份成虫出现,到8月中旬的时候处在成虫的旺盛阶段。在2d以后成虫外出活动开始,并且经常会看到成虫就开始交尾产卵。通常情况下,成虫会在午间进行交尾和栖息,在树干中间的位置进行产卵,贴近土面的位置产卵量非常大,整个产卵时间在1周左右,并且在每年7月中旬、8月中旬会进入到成虫的高峰期。一般情况下,成虫外出活动2d之后便会有交尾产卵现象的出现。产卵在树枝的缝隙中进行,通过产卵孵化转变成幼虫,幼虫在孵化之后向下蛀蚀韧皮的位置,每年能够生长6~10mm,并且通常会在皮层里过冬。第2年春天幼虫便开始活动,逐渐向下皮层转至木质部表层,形成浅短的椭圆形蛀道,到炎热的夏季整体长度达到30mm的情况下,在蛀道的中间蛀入木头的深部位置,到寒冷的冬季幼虫便会在蛀道里越冬。第3年春季的时候蛀害不断发生,幼虫在成熟的情况下使用分泌物粘结木屑这时便会在蛀道中转化成蛹。在蛀道末尾的位置,成長的幼虫在越冬之前就要通向外面的羽化孔,孔外树皮的完整度是非常好的。幼虫自上而下进行蛀食,在树干当中蛀成弯曲的孔道。蛀道可到达主干地面6.67cm的位置,并且幼虫钻入到隧道中以后,在树干的蛀孔之外和地表将会有大量的红褐色粪屑产生。

3 危害症状特点

桃红颈天牛在朝阳园林景区的危害较为常见的有樱桃、梅子等,树干中幼虫会侵蚀成一条隧道,并且使整个树皮皮层不断脱落,这对于树木养分的供给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久而久之,造成树木的最终死亡。其中,桃红颈天牛对树木的质部造成的危害是最为显著的,通常在树皮的缝隙中产卵数量是非常多的,等第2年春天的时候幼虫便开始恢复活动,而下由皮层不断地蛀食,最初是比较浅短的椭圆形蛀道,慢慢地便会逐渐地蛀到木质部,整个蛀道形状并不是规则的。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了解到,在树干蛀孔之外与地上经常会有很多红褐色粪屑的形成,这样会使幼虫危及到树木的主干。到6—7月,进入到成虫羽化期,12:00—14:00活动最旺盛的,在主干表皮的裂缝中进行产卵,无刻槽。

被虫害侵蚀的主干是没有任何规则的,蛀道中有大量的木屑、虫粪的堆积。树木通常能够存活30a左右的时间,但是受到桃红颈天牛危害的树木整体存活时间要缩减10a左右。

4 桃红颈天牛防治试验研究

根据在内外对该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我们采取最佳的防治时期对该虫进行了无公害药剂的防治试验研究。

化学防治。对被害树先将根部周围清除0.3m树盘,采取1.8%苦参烟碱乳油5倍液、5%阿维菌素乳油5倍液注射防治,防效可达95%以上,见表1。

5 结语

通过野外和室内调查,摸清了朝阳地区园林绿化树木的主要蛀干害虫是桃红颈天牛,对其生活史、发生规律进行观察,进行了物理的、人工的树冠喷雾、树干注射、树根浇灌等立体结构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研发出桃红颈天牛的无公害药剂的综合防治技术,具有简单实用、易于掌握等特点,每年节约防治经费50%,提高了园林绿化植物林分的质量,减少了园林绿化部门防治经费的支出,提高了防治效率,达到了保护树木、美化生态环境的目的。

作者简介:魏金杰(1970-),男,辽宁凌源人,本科,林业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技术与管理。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