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2018-06-21乔轶华

农业与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树种选择整地

乔轶华

摘 要: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且后果极其严重。为解决水土流失、沙尘暴等问题,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内蒙古生态条件入手,对抗旱造林技术的技术措施及工作要点等进行了简要分析,积极建设林业生态工作,力争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树种选择;整地;幼树抚育

中图分类号:S72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141

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较差,水土流失、干旱、風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年降水量极低。为此,本区十分重视抗旱造林技术应用推广,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解决各类环境问题,内蒙古地区早已开展抗旱造林技术研究与实践,已经探索出了几套比较完备的抗旱造林技术,为当地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下面对这些抗旱造林技术及技术措施、工作要点等进行分析,以支持当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1 抗旱造林技术

1.1 截干造林技术

干旱地区苗木木梢木质化程度很低,栽植后地上部分水分蒸发快,加之土壤透风率高、地下部分水分流失容易,若苗木根系本身就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就会造成苗木迅速枯萎,严重降低成活率[1]。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内蒙古地区开发研究了截干造林技术,促进地下根系生长,进而提高苗木成活率。经济林树种,一般不进行截干处理,只需要采用定干处理措施。截干高度通常在10~15cm间,不要损坏茎皮,以免影响苗木生长。

1.2 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

采用容器苗技术造林时,只需要将底部去掉,利用容器保护苗木根部,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实施过程中,容器入穴深度约在上部1~2cm处。然后,在容器上面撒上一层薄土,用于保墒。事实证明,容器苗技术造林的成活率远远高于传统造林技术,因为它能够保持土墒,避免苗木成长初期水分流失过快,人为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

1.3 覆膜抗旱造林技术

种植地区敷上薄膜后,土壤温度、湿度都有了保障,能避免温度过低而使幼苗死亡,从而显著提升幼苗成活率,所以内蒙古地区常常采用覆膜抗旱造林技术建设林业生态工程[2]。

覆膜抗旱造林技术应用过程:先在覆膜上剪出一道缝隙,将准备好的苗木载入缝隙中,穴边不能搞过地面。再向植穴中埋入适量的土壤,与薄膜间的厚度约为6cm左右,不能留有缝隙。然向定植穴中浇水,水量要充足,要浇透。采用这种技术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能提高苗木成活率。

2 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2.1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是抗旱造林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抗旱造林技术发挥效果,也决定着苗木成活率。进行树种选择时,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抗旱型树种。为此,应该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根系发达的树种。常见的树种类型有灌木类、阔叶类、针叶类,具体工作如下[3]。

灌木类树种选择。结合当期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适合的灌木类树种有黄刺梅、山杏等,这些树种的成活率相对高一些。

阔叶类树种选择。由于阔叶类树种的抗旱能力没有一定的规律,主要根据经验判断各个树种的抗旱能力。就目前来看,国槐树、枣树、火炬树等阔叶类树种的抗旱能力和树木成活率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可以用于内蒙古地区抗旱造林工作。但是,具体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树种,切实践行适地适树原则。

针叶林树种选择。针叶林树种的抗旱能力是很强的,此类树种常见的有红松、油松等。无论哪一种针叶林树种,其抗旱能力都是有保障的,可以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进行树种选择。

2.2 整地

整地是造林前的准备工作,是一项前期工作。种植前,通过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风条件,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以及增强土壤的肥力,为苗木种植与生长常遭适宜的环境条件。内蒙古属于干旱地区,整地应在苗木种植半年前开始,手段主要是深翻、挖坑等。如一些土质少、岩石裸露地区采用小的鱼鳞坑整地,坑的几何尺寸为40cm×60cm×40cm,不要过大,以免影响苗木成活。

2.3 林分结构与造林密度

由于干旱地区土壤的含水量低,经常采用稀植方式或混合种植方式,如乔木林和阔叶林混交。此外,对苗木行距、株距等林分要素进行严格控制,使造林密度合理,确保林木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了形成良好的林分空间结构,可以根据种植面积、林木蓄积量等确定造林密度,使林分竞争指数合理,避免相互挤压,以获得良好的关照条件。

2.4 栽前浸根

众所周知,幼苗根系比较脆弱、细小,起苗后若不加以有效处理,很容易枯死。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选择根系发达、树干健壮的苗木,这样的苗木抗旱能力强、营养吸收能力好,易于成活。种植时,为了保证幼木成活率,要遵守随起苗随栽植的原则。同时,栽种前还要进行侵根处理,保持分析根系水分充足。

2.5 幼木抚育

苗木栽植后立即进行幼木抚育,保证林木成活率,提高造林效果,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幼木成长过程中,有一段缓苗期,如果这一时期做不好幼木抚育工作,将直接造成幼木死亡。为此,必须做好幼木栽种初期的抚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从而改善原本恶劣的生长环境,提高幼木生长率。

3 抗旱造林技术实施中的工作要点及造林效果

3.1 工作要点

为了使抗旱造林技术顺利实施,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中必须注重以下工作要点:采用优质的容器苗,根系要发达、完整,水分不流失。种植前,必须将容器苗浇透水;容器苗随种随起,苗木不要放置太长时间,不利于保证幼苗的成活率;采用靠坑穴上壁、下壁、两侧壁栽植方法,这种方法的苗木成活率远高于在坑穴中央栽植的成活率。之所以这样,主要在于靠坑穴上壁、下壁、两侧壁栽植方法没有损坏坑边缘,可以保持水分输送畅通,为苗木输送水分,使之健康生长;种植时,将容器拿掉,以免影响苗木生长后期水分吸收;定植后,在坑穴上覆盖上1层塑料薄膜。若是秋天栽植,可以将苗木周围全部埋上,第2年春季时再把土堆去掉,可将成活率提升至98%以上。种植穴上的薄膜应是一个锅底形,方便向种植穴输送水分。

3.2 造林效果

近年来,我国很多干旱地区都采用了抗旱造林技术,苗木成活率均在90%以上。在抗旱造林技术下,幼木生长初期生长很快,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干旱地区林业生态环境,所以成活率一般都会高于传统的造林方式。由于早期需要采用幼木抚育及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树种抗旱效果比较高,同时其成本投入也会相应降低,不用再采用抗旱技术。传统植树造林技术因为种植时没有采用抗旱措施,生长过程中就需要采用抗旱技术,其成本投入往往很高。采用抗旱造林技术后,这种抗旱成本投入就会相应降低,减少了早期投入。

4 结语

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还能改善林业生态环境,解决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环境问题。为此,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应当不断研究抗旱造林技术,同时加大实践应用力度,促进各种抗旱造林技术应用推广,推动林业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海东.探究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7(12):213.

[2]刘家铄.试析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131.

[3]刘觉非,刘凤敏.赤峰市:推广抗旱造林系列技术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J].内蒙古林业,2016(4):16.

猜你喜欢

树种选择整地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
冀北山地樟子松整地造林技术分析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南岭植物园马尾松纯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