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和区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06-21付振卓

农业与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防治

付振卓

摘 要:本文着重论述了太和区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发展及危害情况,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030

1 发生情况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蔬菜根结线虫病在太和区就已发生,由于当时危害较轻,加之菜农对新发生的根结线虫病认识不清,虽经技术部门宣传,但并未引起菜农的重视,直到1997年,刘家村村民桑盛海种植的美国西芹受根结线虫危害,全部绝收,才引起了菜农们的普遍关注并开始积极防治,但由于线虫生活在土壤里,看不见、摸不着又极易传播,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曾造成过1.13hm2绝产绝收,危害作物有瓜类、番茄、茄子、芹菜、木耳菜、西兰花等。黄瓜和番茄是太和区的主栽作物,其受害最重,面积最大。太和区近郊是老棚区,发病最早,危害最重,以刘家村最具代表性,全村80%以上的温室不同程度受线虫危害,造成减产,轻者10%,大部分在20%~30%,重者高达50%以上。北汤村地处太和区远郊,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时间不长,但根结线虫病发生蔓延得很快,危害也很重,全村有半数以上的温室染病,普遍减产减收,对该村瓜类生产影响很大。

2 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根部,在须根和侧根上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瘤状结节,有的呈现串珠状发生。瘤状物初为白色,后期变为淡褐色,阻塞植物内部部分导管,直接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致使受害株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常现似缺水症状,中午前后阳光充足,叶片则表现萎蔫,早晚尚能恢复,严重时植株叶片黄枯,甚至整株枯死。

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通過病土、病苗以及灌溉水、人、畜和农具为传播途径。连做大棚发病重,温室发病重于明棚,秋茬重于春茬。线虫喜高温,不喜过湿的土壤,土壤温度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时发育最适宜,幼虫一般在10℃以下即停止活动,发病地如长期浸水4个月可使土中线虫死亡。结构疏松的砂质土壤适合其活动,利于病害发生。

4 防治方法

根结线虫非常难防治,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锦州市太和地区在生产上主要采用农业、物理、化学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1 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床土选用没种过菜的新土或是无病史的棚土;苗床要消毒,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洒苗床,3L/m3。有条件的进行无土育苗或在育苗工厂购苗。

4.2 清洁田园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将其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毁。

4.3 深翻土壤

线虫多分布在表土层,在栽植前将表土翻至25cm以下,可减轻危害。

4.4 高温灭虫

利用生石灰和稻草经灌水后产生高温来杀灭土壤中线虫。在撂茬后,下茬作物种植前进行处理,锦州市太和区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先整地,用500kg碎稻草拌入100kg生石灰,均匀地撒入土中,翻耕耙平,然后灌水,覆膜,闷棚15~20d。晾棚10d左右。经试验防效达80%~86%。此项技术虽受时间限制、处理等待期长,但易操作、成本低、防效好,很受菜农欢迎。

4.5 药剂防治

应用福气多1.5~2kg/667m2或克线丹4kg/667m2与少量细沙混匀,在移栽前沟施或穴施。发病重的地块在作物生育中期再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1~2次,基本上能控制危害。此法因操作简便,没有处理等待期而普遍被菜农采用。但它持效期短,菜农称之为“顶药”,治标不治本,且线虫易产生抗药性。

4.6 棉隆处理土壤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下茬作物种植前的空闲棚内进行。技术要点:整地,灌水3~5d后用旋耕犁翻地20cm深,打碎土块搂平。将垄鑫25~30g/m2均匀撒施在土壤中,再喷水,边喷水边覆膜,压严熏蒸。一般土温20~15℃密闭12~15d,揭膜放气7~10d。

经在锦州太和区试验防效可达78%~83%,效果好且兼防土传病害,如果连防3a有望根治线虫。但此法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受时间温度及棚室结构限制而影响了应用面积。

4.7 秸秆生物降解技术

近几年,太和区大力提倡、推广秸秆生物降解技术,利用玉米秸秆做原料,拌上特制菌种(含有16种有益微生物),在分解秸秆的同时,又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能抑制、杀灭病菌。对根结线虫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线虫重发棚室内试验,防效为60%,轻者可达70%以上,而且绿色环保,一经推广应用就得到农民的认可和好评,是无公害防治根结线虫行之有效的措施。

猜你喜欢

防治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