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中的马克思

2018-06-21文丨

遵义 2018年11期
关键词:燕妮马克思

文丨 徐 勇

200年前,死寂的地球上空,诞生了一颗划过茫茫夜空的巨星,他的出现,使地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六分之一的土地改换了颜色,他的名字叫马克思!

严谨的科学家

虽然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时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是我更愿意把“首先”一词用在他的科学研究上,正因为有他杰出的科学研究成果支撑,才使他具备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

马克思最深邃的学术成就之一,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活动中,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剩余价值。资本家之所以越来越富,工人之所以越来越穷——当然是相对意义——就是因为剩余价值的存在。这一成就,使马克思的伟大,成为世人甚至马克思的敌人和害怕马克思的人也不得不心服口服的事实。作为马克思的“铁粉”,为了引起人们对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的重视,同时也是希望引起人们对马克思的注意,我经常调侃说,马克思也真是太“笨”了吧,用了长达30年时间,长期埋头于故纸堆,其中的10年竟然把伦敦大英图书馆的水泥地板都磨出了一个“马克思脚印”,也才仅仅发现了四个字,还要用三大卷的《资本论》来进行详细的计算、记述,书中罗列了商品和货币、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的积累过程、剩余价值率、超额利润等一大堆经济学专门术语,似乎想把我们这样的后生学子不搞糊涂不罢休。玩笑归玩笑,真实的情况是,“剩余价值”这四个字和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马克思之前的人们所不能理解和认识的,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资本家越来越富和工人越来越穷的事实,却始终想不明白是什么道理,而只有马克思做到了,发现了,理解了。当然,读懂了马克思,读懂了《资本论》,我们才再不敢漠视“剩余价值”四个字蕴含的马克思的伟大科学家、学者精神。

马克思的第二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就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提及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一路走来,究竟什么是决定力量?在马克思之前,无论是社会自然学者还是神学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江湖百姓,都没有找到真正的令人信服而兼具总结历史开创未来的科学观点,无外乎就是“上帝安排”和“伟人创造”两大说法。然而,“上帝安排”和“伟人创造”,是回答不了“上帝在创造世界以前是住在哪里”和“成吉思汗为什么不能建造航空母舰”这样的浅显而深刻的问题的,当然也就根本不能诠释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走过的历史过程,更无法预见人类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状态并在什么时间走向何方。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马克思用非凡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毕生的顽强毅力,他做到了、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勇敢的革命家

有理论基石的人,必有坚定的信念;有坚定信念的人,必有勇敢的行动。马克思的理论,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铺垫,这是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基础,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突破了前人的思想禁锢,实现了理论思考和理论成果的飞跃。马克思之前,一大批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抨击,称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它弊病百出,极不合理,需要以一个“旨在改善占人口大多数的穷苦阶级命运”的新社会取而代之。为此,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他们美好愿望的激励下,进行过大量的试验,遗憾的是,无论是傅立叶在法国的“法郎吉”,还是欧文耗尽全部资产在美国建立的“新和谐村”,均以失败告终,愿望固然美好,却注定是空想的乌托邦。马克思则截然不同,他没有停留于感性正义的抨击,也没有停留于道德层面的呼号,更没有寄希望于感化哪一个大资本家发出慈悲心肠,或借助于神仙皇帝,而是从商品这一人们经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资本主义社会细胞进行追根溯源的深入探究,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发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自此,马克思精准地找到了改造现实世界的最坚定力量——无产阶级,发现了改造现实世界的最有效的方法——革命,并指明了改造现实世界的最成功的途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马克思没有止步,他不仅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了划时代的丰硕成果,他还要把理论思维变成无产阶级的具体行动,他从一个殷实的律师家庭子弟,蝶化为一个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的伟大的革命者。固然,马克思没有亲身参加过工人罢工、武装斗争,那自然不是他害怕和逃避,而是统治者长期的迫害驱逐流放,使他不得不颠沛流离背井离乡,一路向西而被迫离开了德法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

他的武器就是鹅毛大笔,他的战场就在整个欧洲,他用《资本论》这一“工人阶级向资产者和土地所有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进行无情的毁灭性打击。马克思是他所在的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因为他和他的战友们“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如果没有一个革命者的非凡勇敢和顽强坚毅,如果是一个沉溺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缺钙”的人,是无法做到的。

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一天应该成为世界劳动者纪念他的日子。在此,引用诗人臧克家的名诗来纪念马克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真实而情感丰富的人

中学时期,读到了《马克思的好学精神》一文中看见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查阅了1500多本书,才逐渐对这样一位勤学的伟人产生了敬意和兴趣。成年后,当马克思的思想进入我的大脑并对我的世界观发生逆转式洗礼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真正的马克思——科学家、革命者。不仅如此,马克思非但不是讥讽者言中的毫无情趣的惨淡写作者,也不是诋毁者口中的充满战火情节的无情破坏者,相反,他是一个充满真情实感而丰富的人。

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传奇故事,是一部既充满浪漫情怀更富有悲壮情节的史诗,我们可以从青年马克思对燕妮的热烈追求和他们相伴一生为人类解放事业共同奋斗的伟大历程中,感受到人性至纯至真的光彩和美丽。童年的马克思4岁时结识比他大5岁的燕妮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实际上,他们是十分亲近友好的邻居。17岁马克思即将赴外求学前,与燕妮秘密订婚,而这位出身高贵气度非凡相貌出众的特里尔城“舞会公主”看中的,正是才华横溢的马克思身上那种积极奋进而不向传统权贵世俗媚颜的一身风骨。马克思与燕妮一生的炽热爱情在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中始终如一,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的确是一个贵族与伟大的革命者之间的伟大的爱情传奇故事。

按世俗的眼光,马克思算不上一个优秀的丈夫,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他的事业上,对家庭的生活是基本不加过问,如果不是恩格斯的无私的经济接济,他恐怕会不得不为了完成肚子的革命而放弃他的研究事业。他的家庭也有过不愉快,这曾经给燕妮带来了痛苦和不安,甚至用短暂的沉默来表达过偶尔的不满,这当然与他家庭经历的种种诸如饥饿、困顿、病痛、孩子疾病夭折、被欧洲大陆统治者一次次的责难驱逐而造成的焦虑、以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与工人阶级中的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论战有关。但是,最终燕妮理解并坚定地与马克思站在一起,帮助他的爱人去拼命式地进行着他的事业,因为燕妮明白,马克思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秩序的毫不在意,是因为他心中装着的是人类的幸福。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一刻也不愿意离开燕妮,始终悉心地照料着自己的妻子。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别名)也死了。”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他写信给最知己朋友说:“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

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一天应该成为世界劳动者纪念他的日子。在此,引用诗人臧克家的名诗来纪念马克思吧:“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猜你喜欢

燕妮马克思
马克思像
七色窗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与燕妮让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马克思与燕妮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