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的汇川实践

2018-06-21文丨赵小菲

遵义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汇川区农家文创

文丨 贺 迪 赵小菲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是全局稳定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广大农村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汇川区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互相渗透融合,加快发展乡村振兴的脚步。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干群创建热情高涨,但规模化建设急需提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不仅能改善居住环境,还能增加农户收入,带动产业发展。从区内看,板桥“农民工创业一条街”修建后,其乡村旅馆的客户及单价均有上升,同时优美环境促使不少游客从娄山关“景区游”变成古镇“乡村游”,带动餐饮住宿及文创产品收入增长。从区外看,余庆成功打造阳光水岸、白沙水乡等34个精品示范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2143元增长到了8061元,翻了近两番。“走,到湄潭当农民去”,已成为湄潭农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过上富裕安康生活的写照。面对创建成效,汇川区干群创建热情非常高涨。

——精品示范规划多样,但服务设施存在不足。从全市创建情况看,汇川区创建普及程度并不落后,但却没有“响当当”的精品示范点支撑,给人印象深刻的“留得住客、叫得出名”的村寨并不明显。着力打造的“青林后园”“岩底庄”“松江苗寨”等,注重外立面、道路、排污、环境等村庄本身已有资源的打造,中档以上民宿等“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建设不够,村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未能达到“留得住客”的预期目标,也缺少示范点带动周边村寨的引领作用。

——乡村旅游优势明显,但民宿打造低端粗陋。乡村旅游是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渠道之一,面对花茂、杉坪、五朵金花、樱花谷等相同业态的精品,汇川要突破就必须统筹谋划、高起点规划。从优势上看,板桥、泗渡一带的重庆游客乡村游已成良好趋势,号召力初步形成。汇川要突破,还必须在精致、极致上下功夫。多年来,汇川区作为贵阳、重庆等城市的“后花园”,有不少优势所在,但并未很好吸引有消费力的客服群,板桥一带的农家乐无论环境打造还是文化内涵均有待提升。同时,各地新农村建设均要在塑造产业特色、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同时,干净优美、妙趣横生的民宿是“留得住客”的重要条件,从而在带动其周边村民就业的同时,还能为附近景区带去游客,拉动其他村寨发展。

——农旅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创带动近乎空白。汇川区乡村存在的丰富旅游资源,未能有效结合在创建工作中,主要表现在:第一,气候和生态优越,但旅游业态少。拥有的大量森林和动植物资源在观光休闲、森林游、乡村游、户外运动游上开发不足。第二,乡村文化资源厚重,深度开发少。长征文化、土司文化、抗战文化、酒文化、三线文化、明清墓葬文化、苗寨文化、民俗文化中,除了长征文化,其余业态都显单一。第三,文创产品开发初级。目前,全区只有板桥黄焖鸡、豆腐干、香豆腐处于起始阶段,娄山关、泗渡等地浓郁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红色底蕴、海龙屯土司文化、遍步村落的三线建筑等知名文创产品需要研究提升。

——地理条件方便优越,但景城带动未成热潮。汇川区位优势明显,和其他县区市相比,各村落至遵义中心城区距离较近,有利于乡村游与城区和景区的互动。一方面,遵义主城区常住人口多达100万,仅次于贵阳,具有浓郁的休闲基因,城市人热衷游玩、美食、购物、休闲,却与乡村游互动不强。原因在于,汇川已有的乡村游属于传统的自然观光游,且乡村旅游接待水平低,旅游产品和旅游方式单一粗糙。另一方面,汇川拥有海龙屯、娄山关这两个世界级和国家级景区,且景区与各村落之间的共生性更强,但美丽乡村创建与景区联系脱节,依托景区在创建中增强休闲、度假、体验的领域没有开发。同时,各乡村之间的联系也不密切,多数创建点只注重目的地打造并各自为阵,未能构建区域乡村旅游生态体系。

未雨绸缪 超前谋划

——加强整体规划,做好分层布局。“娄山关”、“海龙屯”作为汇川区的政治和文化名片,其鲜明的旅游价值将成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的有力推手和依托。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进入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汇川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的定位应该超越“立足村庄本身资源进行建构”的模式,通过分层布局,实行全区创建工作整体规划、资源整合。一是重点打造景区边缘地区。建设高品位建筑、业态链丰富、文化创意特征明显的精品示范点和示范带。二是特色打造都市郊区。建设现代农村聚落景观、现代科技农业景观以及各类采摘旅游和务农旅游为主的升级型示范点。三是突出打造脱贫攻坚示范点,打造特色浓郁,有较强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乡村旅游地。四是统筹打造新划转五镇,结合新划转五镇黔北老民居风格特征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等特点,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逐步推进全景域普及型乡村的创建。

汇川区泗渡牡丹园(何玉梅/摄)

——保护乡村资源,传承综合利用。在创建过程中,当前需要注意的是,从大环境的角度保护好乡村自然生态是美丽乡村创建的根本和基础。田园风光是乡村资源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有必要保留一定数量集中成片的农田和独特农耕活动;乡村聚落景观是美丽乡村创建的主要目的,新划转五镇拥有众多特色鲜明、保护较好的古村古镇,应重点加以保护和规划;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是发展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汇川区人文与民俗活动至今未有完整规划,要加以整理、挖掘和保护;农产品与乡村民间工艺反映了乡村的特色产业和历史传承,是发展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要不断传承、创新,并加以综合利用。

——设计特色项目,加强文化创意。“美丽乡村”创建要精心设计乡村资源,使其具备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潜质。一是体现乡村性,这是同没有村庄依托的度假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本质区别。二是突出文化性,反映传统或现代农业文化,尽量体现“原始、古朴、真实、自然”的乡村特性。三是突出生态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让游客感到人与自然的真实接触,是区别城乡风貌的重要条件。四是突出体验性。可以分为观光游览型和文化体验型。在提倡本地化经营基础上,引进外来投资者,发挥其在资本、技术、理念、市场等方面优势,以精致舒适的设施和休闲活动及高质量服务,满足中高档游客的需求,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提升精品品质,促进增收致富。改善基础设施。用足用好汇川区打造的264km的户外健身步道,不仅串联了各大景区,更是将户外健身运动向产业链条发展,是促进乡村与城市、景区互动的重要休闲通道。发展业态链条。针对乡村文创产品较少的状况,增加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立足乡村资源和特色项目设计,发展包括民宿、酒吧、文创商店在内的行业丰富的业态链条,让游客住得舒心、吃的安心、玩得开心、购的开心,促使游客延伸消费、多次消费,在充实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基础上,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突出乡土文化——除了在建筑、环境等物质景观进行乡土文化体现外,重点发展文化体验型乡村文化。引导村民发展。确定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发展旅游农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观光、学习、教育、参与等功能的乡村旅游;二是依托景区开展以家庭接待为主,融入一些乡情活动的乡村旅游。即称之为民俗旅游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

——开发深思熟虑,重视人才培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目的除了给村民提供一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居住地外,还要提供促使群众增收致富的资源。对于老百姓来讲,乡村旅游是比较适合的一条路子。而现在的乡村旅游由观光性向生态性、参与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方面转变,“千人一面”难以吸引游客,所以规划之前要先策划,坚持 “资源要先护好养好后定位”的原则,条件成熟再分步实施。另一方面,重视人员素质培养。人才是创建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加快人才的引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当地居民的认知教育工作,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的意识。

猜你喜欢

汇川区农家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西江月·农家早春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2020年汇川区关工委工作硕果累累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