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2018-06-21文丨李佳旭

遵义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汇川区议事会贫困户

文丨 全媒体记者 李佳旭

老党员朱佐明通过发展蔬菜种植和蜜蜂养殖顺利脱贫(李佳旭/摄)

村里有个“议事会”

初夏之夜,田畴里蛙声一片。

满天星光下,汇川区山盆镇丛坝村崩土坎村民组组长胡寿森召集村民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原因是村里修公路占用土地,有村民因为各种原因在现场阻工,所以胡寿森与几名村里的老同志一起来做思想工作,讲政策、说道理,最终达成共识,全村上下共同来打通这条“致富路”,有力出力。这种“会”在丛坝村有个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名字——“乡村振兴议事会”。

丛坝村的“乡村振兴议事会”是以村民组为单位,在全组选举3—5名最具公信力的村民成为议事组成员,协助村支两委开展工作。其中有党员、妇女代表、致富带头人等,村里的大事小情由议事会召集村民共同商量。丛坝村党支部书记孙伟介绍:“我们尽量将村民组里说得上话、有威信的村民纳入议事会,这样才能让政策真正落地,让村民放心。”

为什么要成立这个“议事会?”孙伟说道:支部强不强,关键领头羊,必须要夯实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以党建为引领,让村民组积极参与并协助配合村两委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村支两委集中一商量,大家都认为成立以村民组为单位的乡村振兴议事会势在必行,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后得到了肯定。

有了思路就要马上抓落实。今年初,丛坝村村支两委制定了乡村振兴议事会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包括召开议事会、落实政策、改造人居环境、组织群众会、每月向村委会反馈工作进度等,并利用闲置房屋或者村民组长家中建设好“乡村振兴”阵地,制度上墙,正式开展工作。

振兴议事会要引导群众懂得“七感恩”,即对党、对总书记、对政策、对政府、对包组干部、对互帮互组小组、对家人要感恩;还要帮助村民做到家中“六顺六净”,家具、农具、小件、床铺、柴草、畜禽要理顺,房顶、地面、水沟、厨房、厕所、圈舍要干净。孙伟介绍:“每个议事会召开会议的时候,我们村里都会派干部参加。从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乡村振兴议事会是强班子、凝聚战斗力的有效抓手,也是实现村民自治的良好载体,村支两委的工作要由管到议,将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振兴议事会成员中的致富带头人还要发挥好帮助村民发展产业的作用。长榜村民组议事会成员李显刚在发展好种养殖业的同时也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67户村民种植高粱310亩、养殖牛20头以上或生猪50头以上的大户达5户。

丛坝村村公所村民组养殖能手李大志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并入了党(李佳旭/摄)

“四下”帮扶定成效

走进汇川区山盆镇新华村,充满复古气息的观光步道,一个个村民劳作铜像惟妙惟肖。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区政府投入资金500万元建成一条长1200米的观光步道。这条观光步道以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紧密连接溪流、森林、峡谷,途中还可欣赏淳朴的乡村文化,成为村民、游客的常去之地。

走完观光步道,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崭新的黔北民居。该村是汇川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100多栋老旧楼房陆续升级改造。贫困户胡隆皆一家得益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创建,以前一家人11口人挤在漏雨的木房子里,如今也住进了宽敞的新房。

新华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有贫困户220户800人,由于地势偏僻,交通落后,农产品输出极其困难。为早日摘掉“穷帽子”,新华村坚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强势推进”的创新思路,突破发展瓶颈,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面貌,为早日实现整村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看得下、喝得下、吃得下、住得下”,这是山盆镇提出的检验脱贫攻坚帮扶成效的“四下”标准。山盆镇是整个汇川区脱贫攻坚战最主要的“战场”之一,今年汇川区拟脱贫出列的九个村当中有三个村都在山盆镇,分别是打鼓村、新华村、丛坝村,任务重、责任重、担子重。山盆镇党委书记袁华君介绍:脱贫攻坚要扶真贫、真扶贫,特别是在帮扶工作上,通过“四下”就能最为直观的反映出成效。房前屋后是否干净整洁、人居环境是否改善,我们的干部能看得下吗?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到底如何、干部能否与其同吃同住,喝得下、吃得下、住得下吗?

山盆镇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全局,以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为主线,深化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农村“组组通”公路,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袁华君介绍,山盆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按照“上有方竹、中有桃李、下有密柚”,“人均十颗树,人均一亩粮,户均一头牛、两只羊、三头猪、40羽家禽”总体安排,动员群众调减玉米2.3万亩;在道路建设方面,2018年拟建通村公路8条52.2公里,6.5米加宽改造通村公路5条37.1公里,通组路110条138.7公里,预计总投资1.4亿元;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2018年预计搬迁78户284人到高坪安置点,同时力争对2018年新增13户49人同步搬迁;在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方面,将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学校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高中以上贫困在校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贫困人口新农合全覆盖、医疗四重保障全覆盖。

袁华君说:“目前,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实现‘一长两短’产业全覆盖。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将通过发展种养殖产业,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八仙过海”产业兴

春耕备耕时节,泗渡镇麻沟村前进组村民陈先福喜上眉梢,今年他家的5亩地将全部种上辣椒,当前已完成了土地流转和订单签订,接着就开始翻地、盖膜,移栽辣椒。

“以前我们种玉米,每亩地是一千元钱的经济效益,现在政府为了帮助大家脱贫,现在基本上每亩辣椒大概就是三千元左右,相比下来每年一亩地要增长一两千元,让我们农民切身得到了实惠。”陈先福高兴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据了解,这几天,由政府采购的30吨用于辣椒种植的混合肥、地膜在麻沟村村委旁发放,全村73户签了订单的村民前来领取,并开始着手辣椒的移栽工作。

麻沟村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为了确保今年脱贫出列,麻沟村制定了“六个一千”产业发展目标,即一千亩马铃薯,一千亩烤烟,一千亩辣椒,一千亩经果林,一千亩农旅一体化产业,下半年复种一千亩菱角菜,同时还发展了天麻种植,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开足马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确保2018年脱贫出列。

据麻沟村党总支书记杨兴辉介绍,下一步将引进大户或者其他合作社的方式,把这个土地流转过来,然后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机耕道来帮助老百姓发展农业产业。

与麻沟村一样,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汇川区拟出列的九个村频频打出“组合拳”,各出奇招、助力攻坚。在山盆镇丛坝村,村支两委通过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为党员的“双迁培养”工程,以党建为引领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老党员朱佐明是丛坝村精准扶贫户,一家五口,三个孩子都在念书,一个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上千元,属于因学致贫的贫困户。村委会鼓励其发展蔬菜种植和蜜蜂养殖,并提供技术支撑、做好后勤保障,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不仅在2017年底顺利脱贫,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发展。而丛坝村村公所村民组的养殖能手李大志父子是村里有名的养殖能手,在村委会的发动下,免费为村民提供养殖技术,还无偿提供了自己调配饲料的“秘方”,乡邻的腰包鼓起来了,李大志父子也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山盆镇打鼓村在今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建立了400亩有机高粱漂盘育苗移栽示范基地,并给村民提供补助,村民们种植高粱的劲头更是热情十足。目前,全村高粱种植面积已达3700亩,涉及农户715户,其中贫困户242户,为打鼓村今年“脱贫摘帽”开了个好头。

芝麻镇高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300多户,为实现村民脱贫致富,高原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三亩高粱、三亩脱毒马铃薯、三亩经果林、五头生猪”的“3335”产业发展计划,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2018年高原村产业脱贫计划发展核桃1450亩,洋芋1680亩,高粱1760亩,年底计划户均增收达2万元以上。

毛石镇大梨村以保供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依托大户、合作社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种植了中药材300亩、茶树300亩,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完成中坝绿色大米、绿色鱼的认证,并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培育家庭农场2家、合作社2家、区级龙头企业1家、种养殖大户5户,为助推今年的出列目标贡献力量。

……

脱贫攻坚,曙光在前。

猜你喜欢

汇川区议事会贫困户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2020年汇川区关工委工作硕果累累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成都市双流区村(居)民议事会在基层群众民主自治中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资源利用中议事会制度的探索
汇川区老年大学校长为老党员学员“送学上门”
汇川区委离退局举办“老干部为党的事业发挥正能量”专题讲座
浦江镇村居代表议事会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