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乡土资源,助推农村地理教学

2018-06-16陈志强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乡土家乡资源

陈志强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包括衣食住行,家乡的自然、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相对教材,乡土资源更具亲和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热爱家乡升华到热爱祖国。

地理课程标准下的乡土地理,是必学、必考内容。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可以激发学生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1.乡土课程资源为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是实施学校新课程的有力支持。乡土地理资源丰富,给地理教学提供了独具乡土特色的资源支撑。

2.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爱好、知识、能力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学生由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把书本中的知识融合于乡土的生活之中,让教育走向生活,贴近生活。在以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亲自参与为特征的社会和自然课程资源面前,学生的学习将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

3.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还在于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力军,要切切实实地参与资源开发的行动,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索,这必然有助于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与利用水平。

4.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

開发乡土课程资源,能够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校的发展。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乡土教学的内容

根据我们的经验,从地理位置、衣食住行、自然环境、经济人文等方面开展乡土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

1.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位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平均海拔1970.5米。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通渭县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类型。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资源严重缺乏,水土流失严重,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

通过文字说明和地图信息,要求学生客观地评价家乡地理位置。我县位于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但教师要因势利导,变劣势为优势:我县位于古丝绸之路要道,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近年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激发学生树立改变家乡的雄心壮志。

2.绘制平面图。

用较为规范的图例绘制反映学校或家庭所在地平面图,并要求能够体现正确的方位和较多的地理信息。

3.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类型。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植被覆盖状况和动植物的种类。

4.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包括苗木林果基地建设、石滩工业园区的兴起、宝兰高铁通车对本县交通的改善,等等。

5.人文地理方面。

本县和所处乡镇的人口,城乡人口比;县名、乡名、村名的来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坪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农业气象谚语的搜集整理;当地的饮食文化、祭祀文化;本县是全国书画艺术之乡,书画产业现状和前景调查分析;本县红色旅游基地建设。

6.环境问题。

石料厂、采沙场对牛谷河河道的挤占;村社的生活垃圾处理;农村耕地撂荒问题;全覆膜玉米的种植对土壤的侵蚀和污染问题。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7]GHB0212。

猜你喜欢

乡土家乡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