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历史典故丰富德育课堂

2018-06-16柯晓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立木典故中华文化

柯晓莉

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历史典故是古代传下来的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认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和深入人心的,它更多的是关注事件的过程和值得人们借鉴的道理,对人们的启发生动而深刻。

部编《道德与法治》已于2017年秋季在全国使用。在内容上,部编教材更加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用中华历史文化丰富德育课堂既是课标的要求,也能起到优化学科教学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历史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与热情

历史故事是孩子们成长中的好朋友,能让孩子们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在德育课堂上,用既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反映本课内容的历史故事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在教授《诚信是金》一课时,用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立木为信》的历史动画故事,然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商鞅立木赏金的目的是什么?商鞅为什么要用立木赏金的办法取信于民?

学生回答后,我通过设疑,引入新课学习:为什么商鞅认为只有取得百姓的信任才能取得办法的成功?诚信有什么意义?失信有什么危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该怎样取得他人的信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二、历史典故剖析,帮助理解新知

思品学科内容看似简单,但学生对其中的一些原理、道理和观点等理论性的内容并不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仅凭教材不能对理论性强的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透彻的理解,所以,教师要用恰当的历史典故剖析其中的原理和观点等,使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讲《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六尺巷》的历史典故,由这个故事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去思考、讨论: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2.为什么宽容会有如此大的力量?3.如果張英不宽容,结果会怎样?4.张英处理事情的方法对我们有何启发?

其实,《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很多原理、观点、认识、道理都源于或升华于历史文化。

三、历史事实再现,培养情感态度

我国丰富的历史典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思品学科中关于“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团结”等内容,无论在教材的编写上还是在教师的授课中,都离不开历史典故的再现。

我在上《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时,用多媒体演示中国近代史上四次重要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历史事实,然后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一组讨论其中的一个反侵略战争,让他们结合中国近代侵略与反侵略斗争的史实谈谈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

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通过观看四次战争的历史事实,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近代史上山河破碎、生死存亡的耻辱与忧患,真切地体会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分组讨论和总结发言中,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又一次被激发,深深认识到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悲壮历史中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四、历史文化活动,实现传承创新

自《道德与法治》投入使用以来,活动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很多渗透历史典故的课内外活动。例如,在中秋节举行“咏月”经典诵读,元宵节猜灯谜,农历新年写春联,去体验浓郁的节日氛围,体会美丽的生活情趣,感受神奇的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品味了中华文化的情趣,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力量,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增添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创新精神。

中外历史典故深厚博大,滋养、孕育了一代代人,是一座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和思想资源的宝藏,需要我们去开采、去发展。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用于教学,用历史典故丰富、提升德育课堂。

猜你喜欢

立木典故中华文化
立木为信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吉林一号卫星在吉林省中东部松林变色立木监测中的应用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立木电阻断层成像检测激励源的改进设计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