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撞出来的安全系数

2018-06-15陈秀娟

汽车观察 2018年5期
关键词:保险行业乘员经济性

文 AO记者 陈秀娟

为了服务中国汽车消费者,C-IASI管理中心从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四个维度对产品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

3月28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管理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评结果,这是我国第一份从安全风险角度出发并基于实车碰撞试验得出的保险汽车安全研究报告。

谈及开展此次安全指数调研的初衷,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对《汽车观察》记者说:“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地区,保险行业开展汽车风险与安全研究已有超过30年的经验积累,不论是国际RCAR测评体系,还是美国IIHS测评体系,都是国际通行的评价体系,并早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和保险行业。在我国,保险行业直接开展汽车技术和安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研究,是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以汽车保险视角,围绕车险事故中‘车损’‘人伤’,开展测试评价,并且在引入国际相关规程的同时加入了同交通状况、车型结构等中国化因素。后续,会进一步对案例库中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支撑测试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据中国汽研汽车安全技术中心主任许伟介绍,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体系包含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四个维度,分别从汽车保有环节的财产风险、人身风险等方面,以指数为呈现方式,将汽车产品隐性特征显性化和定量化,从汽车使用者和保险的角度客观评价车辆的安全特征和使用经济性,为汽车消费者、保险公司、汽车生产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测评车型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总体测评结果

2017年测评车型前、后结构耐撞性得分

2017年测评车型维修经济性测评结果

中国保险安全管理中心主任、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总裁贾海茂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评结果的发布主要目的在于让消费者和行业人士了解到市场在售车型真实的安全现状,并给车企提出车型开发优化改进的建议,帮助车企不断提高安全性能,推动汽车行业安全标准提升和汽车保险行业保费制定规则升级。这不仅有利于消费者选择更加安全的产品,也将有利于中国汽车产品安全性获得国际认可和合资车在华品质与海外版看齐。

围绕测评车型信息和测评综合结果,许伟对记者指出了安全指数前期研究的几点结论:

第一,在中美两国同时销售的同款车型,测试结果显示车内乘员安全保护性能差异明显。“由于国内的供应商技术水平、厂家的市场策略,设计制造体系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我们的(安全装置)装配率达不到国际的平均水平,那么这一方面可能是我们亟待加强和解决的。”许伟说。

第二,低速正面结构碰撞中,气囊启爆对维修比影响较大。乘员约束系统配件更换费用平均值为10856元,乘员约束系统配件更换费用占总配件更换费用比值为30.4%~58.6%。

第三,基于样本分析,车辆价格与车内乘员安全性没有明显的关联趋势。

第四,在车外行人安全指数方面,测试车辆的行人保护平均得分率为57.5%,属于良好水平。

第五,中国在售车型平均AEB配置率整体水平较低,大众车型(20万元以内)的车型配置率仅7%。

本次为首次发布汽车安全指数测试结果,为给车企一定的适应时间并未公布车型名称。据贾海茂介绍,今年年内预计测试不少于20款车型,上半年计划测试10款车型,预计9月发布测试结果,从新一期结果发布开始,品牌、车型名称都将被公开。

目前,今年上半年计划测试的10款车型已经确定,分别为别克昂科威、大众途观L、丰田第八代凯美瑞、奔驰C级、宝马3系、宝骏510、本田思域、大众迈腾、本田雅阁和雷诺科雷傲。

2017年测评车型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测评结果

2017年测评车型车外行人安全指数测评结果

2017年测评车型车辆辅助安全指数测评结果

据悉,部分测试结果将适时对外发布,而不会集中一次将十款车型的所有安全测试数据全部发布出来。随着安全测试越来越开放、透明,或将倒逼我国汽车安全大踏步前进。

猜你喜欢

保险行业乘员经济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经济性探讨与分析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2)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1)
讨论如何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基于Isight后排乘员约束系统曲线对标研究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推进我国保险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轿车侧面柱碰撞乘员损伤机理仿真(续2)
乘员—座椅系统坠落冲击实验平台设计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