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学讲堂

2018-06-13李佳婕

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6期
关键词:程颐尊师糯米

李佳婕

大牌点“礼”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学,杨时也不负重望,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乐狸狸讲“礼”

乐狸狸:小朋友们,读完“程门立雪”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啊?

小叮当:原来古人这么尊敬老师啊!我也要尊重老師,见到老师及时问好,上课认真听讲,做老师的好帮手。

小糯米:除了尊重老师,我觉得杨时、游酢的求学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小汤圆:我们老师很辛苦,既要教我们知识,还要带我们开展活动,就像亲人一样关心我们,所以我们也要尊重老师,关心老师。

小叮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把我们班主任叫做“杨妈妈”呢!

小汤圆:上周五,我发现杨老师上课讲话时喉咙嘶哑了,我就和小糯米一起给老师准备了一盒润喉糖。

小糯米:对呀对呀,杨老师好开心啊!第二天喉咙就好多啦!

乐狸狸:同学们的想法和举动都很棒呢,可见中国人尊师重道的传统已经融入到了大家的血液里。不过,相比现代,古代尊师的理念更为强烈。因为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就如俗语所言:“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早在周代,就有释奠尊师之礼了。

小汤圆:乐狸狸,什么是释奠尊师之礼呀?

乐狸狸:释奠尊师之礼是古代学校礼仪的重要内容。指的是用陈设酒食的方法来祭奠先圣先师的典礼。唐朝的时候,对释奠尊师礼非常重视,要求一年四季进行祭奠,国学里面由儒官来主持祭祀,地方上的州县由儒学博士来主持。到了唐太宗时,要求更加规范化了,如果是国学祭奠,就由国子祭酒行初献,司业为亚献,国子博士进行终献,也就是要进行“三献礼”。行礼的时候要用太牢,即全牛、全羊、全猪三种祭品来祭奠。祭祀少不了音乐,唐朝祭礼有专门的乐章,衬托得礼仪的规模非常宏大,吸引着国子学的教官、学子,朝廷里面的文武百官、普通的老百姓都一起前往祭奠。祭孔的仪式和习俗一直延续到近代。

小叮当:我听曾经当过校长的爷爷讲过“释菜礼”,也是一种尊师礼。它跟“释奠礼”是一样的吗?

乐狸狸:看来小叮当还是书香门第之家呀,居然知道“释菜礼”。“释菜礼”又称“舍采”“择菜”, 仪式与释奠礼相同,但是相当简单,不杀牲供奉,也没有配乐,就是用苹、白蒿等野菜祭奠先师,并敬奉老师的礼仪。一般家境贫寒的学子会选择“释菜礼”。无论是释奠礼,还是释菜礼,这些礼仪背后其实所要表达的是中华民族对于文教的重视和提倡,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敬意。

小糯米:原来在古代还有这样的尊师之礼呀!我真是受益匪浅呢!

猜你喜欢

程颐尊师糯米
A Bite of She 會家美食
争做少年好榜样
缤纷糯米蛋
糯米和大米
程门立雪:北宋学者程颐的家风故事
办好教育从尊重教师开始
程门立雪
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
教学相长
程门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