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邠宁节度使捡校司徒陇西李公长女墓志》李公略考

2018-06-13徐淑坤

戏剧之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考释

徐淑坤

【摘 要】《邠宁节度使捡挍司徒陇西李公长女墓志》此后简称《李公长女墓志》,墓主人门庭显赫,无论从墓志篡文者,契刻水平,还是书法的艺术性都能跻身于众多的唐墓志而毫不逊色。但只字未提李公名讳,本文主要通过墓志释文及相关史实推测认证墓志中李公的确切称谓,以期对墓主人确凿身份及墓志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墓志概况;李公;称谓;考释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221-01

一、【句读释文】

《邠寧節度使撿挍司徒隴西李公長女墓誌並序》

觀察巡官前郷貢進士厲玄篡

大司徒隴西公之長女,其生也,幼而嬰疾,其性甚和,其容出衆,其德行早聞于中,外命之不淑,雖為女之長,未出適,其疾弥痼。以大和五年四月三日卆于長安永寧里第。行年十七。公娶濮陽杜氏為魯國夫人。夫人及公聞其喪,哭之□哀!夫蘭之生於春陽,其芳甚冽,其藂未就,其英已落。烏(嗚)呼!斯痛誠異乎哉。 公之世家于亰師。女爰自襁褓。公持節于夏,于靈,于太原,于鄭滑,未甞離于睐下。此亦父母与子之常情也。公自鄭滑拜太子少師,歸朝亰(京)師。今上以公歴鎮理兵,及人咸著勞績,不宜閑官。時會南蠻犯西蜀。上憂西戎連寇,遂授鉞新平以禦之。公長男琢任右領軍衛將軍,兼御史中丞,以近侍不得。從女亦以步履不捷,留于兄之室。公離憂未平,禍又及之,情豈勝哉!噫!人之父与子,生而养之,死而送之,亦天之道也。迨今,以是年是月二十八日,卜兆于長安胄貴里之南原禮也。公復以守戎不得送,其悲奈何!玄職於公之藩,獲親公之筆扎,乃承命叙其慟而誌云:禍之生兮孰闢其門? 悲之来兮孰仰其端?天福善兮,其理波渾。窈窕生兮,天麗其顏,不厚其命,而殃及乎未笄之年。嗚呼!長安城南韋曲之里,室子之魂永孤歸於此。

二、【概况】

《李公长女墓志》共计23行,515字,出土地点契刻者不详。从墓志内容可知墓主人为邠宁节度使捡挍司徒陇西李公长女,行年十七,大和五年四月三日墓主人卒于长安永宁里第,时年公元831年(唐文宗大和五年辛亥),葬地为长安城南韦曲之里,由观察巡官前郷贡进士厉玄篡。

墓主人为邠宁节度使捡挍司徒陇西李公长女,志文描述墓主人自幼疾病缠身,性格和善,容貌出众,“天丽其颜,不厚其命”,还未出嫁就病逝了,年仅十七岁。但是李公对长女疼爱有加,表现有二,其一“公持节于夏,于灵,于太原,于郑滑,未甞离于睐下”即李公辗转周折长女始终未曾离开眼下。如果说这只是“父母与子之常情”,那么其二,其弟李琢为右领军卫将军,兼御史中丞,不得近侍,其妹步履不捷又留于兄之室,则可见从女并不是和长女一样“未甞离于睐下”。长女的病逝对于李公真可谓“离忧未平,祸又及之”。墓志末尾“室子之魂永孤归于此”加上“公复以守戎不得送”可谓情真意切!

然而,李公确为何人?据墓志释文可以理清墓主人父母及兄妹关系。如下:

父:大司徒陇西公;母:濮阳杜氏;墓主人(长女),长子(右领军卫将军,兼御史中丞);从女(步履不捷,不详)

三、【李公略考】

墓主人的父亲李公只道是邠宁节度使捡挍司徒陇西李公,曾“持节于夏,于灵,于太原,于郑滑”、“自郑滑拜太子少师”、“长男琢任右领军卫将军,兼御史中丞”,未名其人。以下此表就唐文宗在位期间任职的邠宁节度使进行初步统计,以断定李公确凿身份。

唐文宗在位14年(826-840),唐文宗年号有二,自827(宝历三年)始至835年止,号大和,次年改大和为开成(836-840)。据《旧唐书》统计。唐文宗在位期间,邠宁节度任职人员及上任时间为:1柳公绰(大和元年)2李进诚(大和二年)3刘遵古(大和三年)4李听(大和三年)5孟友亮(大和六年)6郭行余(大和九年)7史孝章(开成三年)

由此可以直观看出邠宁节度李姓只有李进诚、李聽两人。笔者认为邠宁节度使捡挍司徒陇西李公为李听。论证如下:

其一,《旧唐书 》载:“元和十四年五月,以功授检校左散骑常侍、夏州刺史、夏绥银宥节度使。十五年六月,改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灵盐节度使”[1],“长庆二年二曰,授检校兵部尚书、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代裴度。四年七月。转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2],“上不之罪,罢兵柄,为太子少师”[3]与志文:“持节于夏,于灵,于太原,于郑滑”、“自郑滑拜太子少师”相吻合;

其二, 墓主人的母亲为濮阳杜氏,濮阳杜氏是名门望族。与李公可为门当户对。“濮阳杜氏家族的经济实力相当雄厚,在当时的地方环境中,拥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力量方面的优势。唐中叶后,随着社会环境和政治地位的改变,濮阳的经济生活中心也转移到了长安。”[4]“尽管与京兆杜氏等源远流长的汉魏旧族相比,濮阳杜氏没有经历从汉末大姓到魏晋势要的历史演变过程,而是一个在周隋以后逐渐成长起来的以经学礼法持家、富有文化传统的名门望族。”[5]

其三, 李听的儿子名琢,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 新唐书》“李琢:听子琢”[6]再次印证李公为李听。

总此以上,本文推测李公当是李听。疏漏错讹之处请大家斧正。

参考文献:

[1][2][3][6]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二十四史全译[M].旧唐书第四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4][5]王力平著.中古杜氏家族的变迁[M].商务印书馆,2006.

猜你喜欢

考释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南安中宪第郑运锦之子郑汝成墓志铭考释
亳州方言词语考释
清代至民国楚雄州彝族服饰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