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罪与罚》的心理现实主义

2018-06-13史可悦

戏剧之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罪与罚

史可悦

【摘 要】《罪与罚》中,陀氏通过展现人物间全景式的“对话关系”及人物内心多种声音的共时对话,凸显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思想立场,揭示人物的精神分裂,反映当时俄国社会激烈的矛盾纠葛,表现陀氏对人类生存危机的警醒,具有反传统反理性倾向,包含现代主义萌芽,在19世纪心理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罪与罚》;心理现实主义;共时对话;精神分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205-02

“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上的透彻性、心理分析的力量及深度是众所周知的”①,他自称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家”,通过描写人物心灵的扭曲和变形来反映当时社会激烈的矛盾纠葛。在19世纪心理小说的创作中独树一帜,在许多方面也开创了20世纪心理小说的先河。

苏俄学者O.M.奥斯莫洛夫斯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国心理小说》中这样界定心理小说的含义:“心理小说最关心个人存在的问题,关心人的个性本身、他同阶级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其情节主要不是集中于人物的等级的实践生活,和他们的社会典型的实质,而是他们的精神活动,个人的自我意识和心理。主人公通常是进步的、杰出的,具有复杂的个性,他处于同环境的冲突中,在等级观念之外寻找生活的意义,因此产生内心的矛盾,导致他的意识和心理趋于分裂。主要人物的意识结构决定了整个小说的结构。”②《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一贫如洗,他是大学生,中途辍学,后来也未做事谋生,却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对自身心灵历程的探索上。线性时间对故事的束缚较小,故事本身的线性进程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状态。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较量被作者细化、放大,主人公的心灵空间被释放,内心多种声音进行着共时对话,在现实中感受过去与现在的事情。

陀氏试图以客观写实的态度“描绘人类心灵的全部隐秘”。拉斯柯尔尼科夫总在与自己争辩抗衡,对环境怀有本能的敌意,是哈姆莱特式的人物。他在剧烈的思想斗争中撕扯自己的灵魂,精神“被囚禁”的悲剧是主人公经受的最深重的苦难。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行为动机与尼采的“超人哲学”、“权力意志论”有契合之处。“超人”是“权力意志”的化身,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超人”,“他们都犯法,都是破坏者,或是想要破坏,根据他们的能量来说”,“在各种不同的声明中,他们绝大多数都要求为着美好的未来而破坏现状”,“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甚至有必要踏过尸体和血泊”③。一个“完全”的人胜过无数“残缺不全”的人,凡夫俗子只能为实现“超人”的权力意志效劳,却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因而“超人”甚至可以取得对他人的“屠杀权力”,而不被视为犯罪。拉斯柯尔尼科夫最终屈服于那“荒谬的”判决,但杀死如虱子般有害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是否有必要赎罪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回应。他赞同坐在那家简陋小吃店的大学生的一番言论——以牺牲一条命为代价,救活几千条受苦受难的命是合理的。然而,当真正实施谋杀后,他并未拿老太婆的钱办好事,改善社会,那种想法只是他进行谋杀的“糊里糊涂”的依据。拉斯柯尔尼科夫对于如阿廖娜·伊凡诺夫娜之类的小市民冷漠无情的“一贯性”极度蔑视,让他真正觉得害臊的是“由于非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命中注定”④,他還未享受拿破仑式的辉煌,就不可挽救地、麻木地走向毁灭。这是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思想中极端个人主义的一面——实现自身价值被视为第一性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此书的原稿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主人公的笔记:“在小说里,通过他的形象,表现过分的骄傲、狂妄和对这个社会的蔑视。他的思想支配这个社会。专横是他的特征。”⑤这也是当时俄国思想界极为流行的“泛达尔文主义”被机械运用于人类社会的恶果。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之际,《罪与罚》表现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类的生存危机,尤其是道德危机的警醒。

然而,当极端个人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在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生命意志中被推向极致后,他又猛然对自我提出质疑:“当时我要知道,要快些知道,我同大家一样是只虱子呢,还是一个人?我能越过,还是不能越过!我敢于俯身去拾取权力呢,还是不敢?我是只发抖的畜生呢,还是我有权利……我只想要向你证明一点:当时是魔鬼拉我去的,后来他对我说,我没有权利上那儿去,因为我同大家一样也是一只虱子!他把我嘲笑了一番,所以我现在上你这儿来了!……当时我上老太婆那儿去,不过是去试试……你可要明白这一点!”⑥强烈的虚无感笼罩着“被崇高化”的信仰,立起的“人”瞬间垮掉。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语言总是徘徊于“肯定”与“否定”之间,他在痛苦的思索中进行自我探寻,反思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巴赫金用话语研究中的“双声原则”来分析人物内心不同意识的对立,从而揭示人物的精神分裂。这种高度的对话性是陀氏小说语言叙述的显著特征,富有张力,直逼人心,造成强烈的审美效果,具有反传统反理性倾向,包含现代主义萌芽。

拉斯柯尔尼科夫对世界、对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准则,具有独立人格与自由个性,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人物发生意识上的矛盾冲突。《罪与罚》中的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或他人的心理问题,试图以个人意志主宰自身命运,这些人物几乎囊括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各阶层,代表不同的思想类型,呈现出全景式的“对话关系”,体现了“狂欢化文学”的特质,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俄国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展现出在巨大的社会变动来临之际俄国人内心的困惑与混乱。

在复调小说中,作者遵循人物自身的思维逻辑,各种人物的思想观念相互对立,在回答彼此的问题时互相揭露,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思想立场因而得以凸显,这一过程折射出作者深层意识的矛盾复杂性,是陀氏小说叙述风格的独特之处。哈姆莱特式的作家方能创造出哈姆莱特式的人物形象,作家的世界观时刻指导其创作活动。

注释:

①瓦·基尔波金文集(3卷集)[M].莫斯科:文学出版社,1978:291-292.

②O.H.奥斯莫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国心理小说[M].“施金察”出版社,1981:17-18.

③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M].岳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17.

④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M].岳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52.

⑤叶尔米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71.

⑥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M].岳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350.

参考文献:

[1]历晓云.巴赫金复调理论诗学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3-19.

[2]吕婷.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的现代主义特征[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1-20.

[3]娄莹莹.论《罪与罚》的心理描写——精神苦刑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J].文教资料,2012(9月号下):105-107.

猜你喜欢

罪与罚
明星逃税罪与罚
解脱与救赎
百度商业模式“罪与罚”
从《鸿门宴》《项羽之死》看项羽的罪与罚
洋奶粉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