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昆剧六旦的演唱特点

2018-06-13周晓玥

戏剧之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演唱特点昆剧艺术风格

周晓玥

【摘 要】昆剧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之一,是最古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其中昆剧的角色家门中“六旦”又叫“风月旦”,六旦角色中以活波可爱见长,同时这也是昆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以研究昆剧六旦的演唱特点为主,首先分析昆剧中六旦的角色由来,然后强调六旦的演唱特点,希望以此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昆剧中六旦角色演唱特点的认识。

【关键词】昆剧;六旦;演唱特点;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043-01

一、昆剧中六旦的角色

昆剧是我国戏曲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剧种,距今为止已经有超过600多年的历史了,昆剧的唱腔中以极具个性的话的艺术形式传承着我国的文化魅力。其中作为旦门众多的昆剧,六旦是昆剧舞蹈中极为重要的旦角之一,她活波可爱的性格与清澈脆亮的演唱技巧深深地影响着众多的昆剧爱好者。昆剧的艺术门旦中,六旦一直都是昆剧女演员的热门选择角色,这是因为六旦角色本身演绎卑微的女子比较多,但是她的活波好动、机敏勇敢的个性往往深入人心,让人们记忆犹新,有的时候六旦的小丫鬟形象更是在表演中极为出众,而这种特有的个性再加上需要独特的清脆明亮的嗓音更是让人们产生怜爱之心,一般来说在表演中六旦扮相俏丽、惹人怜爱,身材娇小玲珑的妙龄女子往往会脱颖而出。六旦在昆剧中属于配角行当,数百年来,她在昆曲舞台上塑造了众多善良、率真、乖巧的丫鬟形象,比如《牡丹亭·游园》中的春香、《钗钏记》中的芸香、《彩楼记》中的刘千金、《红梨记》中的谢素秋等。

二、昆剧中六旦角色的演唱特点

(一)共鸣腔体的运用

对于昆剧六旦来说,歌唱时采用的就是局部共鸣,由于六旦唱法以小嗓为主,大嗓为辅,所以六旦的共鸣腔几乎都在口腔和头腔这两个高位置共鸣腔,极少使用浑厚的胸腔共鸣。六旦讲究音色靠前集中,这个声音的集中点就在上门齿与硬口盖交界处,即硬腭前部,点位越集中,音色越明亮,此乃口腔共鸣的点位。而唱到高音时更要往腦袋后面找劲儿,感觉后头顶有股劲儿能将“音”从脑袋后头摘出来,这便是昆剧唱腔艺术的精髓“脑后摘音”,即美声唱法中所谓的头腔共鸣。所以,昆剧六旦在演唱时,越是高音越是明亮,这就是小嗓高比例与“脑后摘音”的配合所形成的,这样由脑后反射到硬腭前部的集中共鸣而产生的清脆明亮的声线,反倒成了六旦演唱风格的特色之一。

(二)咬字吐字的规范

昆剧的艺术作品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长相知》、《春江花月夜》、《西江月》等等,而在六旦的角色演唱中更是有着不同的要求。歌唱和戏曲是有一定区别的,歌唱是直接地在旋律的基础上把声音加进去,而昆剧则是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意“说”的语言魅力,要唱得有感情,还要说得有特点,更要把“说”放在唱的基础上。对于昆剧演员来说无论是哪个角色都要注重对歌唱语言咬字吐字的训练,并且要时刻注意吐字的清晰情况。很多时候,昆剧演唱中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在表达意思的时候通过声音、唱腔、咬字吐字来实现内容的抒发,这也是昆曲艺术在表达中的主要特点,而在“说”的时候最重要的要记住四个字“字正腔圆”,这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昆曲演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在昆剧的角色家门中,六旦的演唱中既要保证“字正腔圆”还需要语言清晰准确,演唱中要做到声音的清脆明亮,吐字的字字如粒,整体要清晰准确。

(三)音色的处理

对于昆剧中六旦的演唱方式来说,歌声以甜美、清脆为主,在音色的处理上更是追求细腻之感,同时演唱中六旦强调的更多的是演唱技巧,很多时候该角色没有更多的个性化的特点,而定要延续固定的唱法来表达。如果把六旦和普通的女高音在音色的处理上做个比较你会发现两者之间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两者在音色中都是以明亮的音色为主,但是在明亮的音色处理中却是有着一定的区别,六旦的音色更多的是清脆的音色,女高音的音色则以圆润为主,所以说两者相比较,六旦的音色会更尖、更细,轻型抒情女高音则更加醇厚。身为六旦的演员,在演唱中要更加注重演唱技巧和音色的处理,有时候有的演员总是容易把演唱的音色处理得圆润一些追求音色的自然柔美,往往这样一来便失去了身为六旦角色的演唱特点了,因此,为了可以更好地把握住六旦的演唱技巧,六旦演员要不断地去对比女高音的音色处理方法,时间一长就能够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了,在舞台上也就能更好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角色演唱音色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武俊达.昆曲唱腔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吴新雷.中国昆剧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周兵,蒋文博.昆曲六百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4]付翠屏.昆曲歌唱用气技巧探微[J].北方音乐,2009(01).

[5]俞振飞.振飞曲谱[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6]陆萼庭著.昆剧演出史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演唱特点昆剧艺术风格
罗周昆剧创作论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罗周昆剧创作艺术初探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当代昆剧导演及艺术流变述论
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特点分析
论张弘的新编昆剧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