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医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8-06-11潘博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医药实验室人才

潘博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产业成为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和医药行业的支柱产业,中医药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中医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十分重要,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制药行业人才的先决条件。与药事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医院进行合作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这种模式可以突出中医药产业的鲜明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中医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287-01

中医药产业一直是我国医药产业中的支柱产业,随着现在科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中医药产业投入不断加大以及我国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受到了巨大挑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空前提高,迫切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大学药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专业建设为导向,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运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方略,培养出具有中医药产业鲜明特色的高水平人才。

一、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具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

中医药产业一直是我国医药产业中的优势产业,当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药事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医院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学校和这些单位部门合作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让中医药产业的学生走进社会,学习實践经验,并且了解当前社会生产实践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理论课程和教学内容,融入当前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创新技术,同时突出中医药产业的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夯实中医药产业的理论知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中医药产业原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加强对中药学相关课程的培养。如加强对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和药理学专业的建设,突出中药的特点,扩大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中药学知识,同时加大对临床医学类课程的交叉力度,强化学生的临床用药的能力。在专业教师培养方面,要对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运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医学研讨会,进一步夯实中医药产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通过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如运用基础实验、生物实验、技能竞赛构成实践教学体系。

二、中医药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建设校内外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

为了提高中医药产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需进一步加强校内外药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例如,我校已建成中药公共实验室以及多个专业实验室,以中药的提取、分离、鉴定、生产为主线,课程内容包括基本技能操作实验和典型产品生产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对基础实验技术的掌握;同时,安排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典型产品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合作完成中药鉴定和生产的实验。同时我们还可以依托校外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相关技能培训,积极参加校外优秀中医药企业的培训会和交流会。例如,可以和当地药事管理部门、相关医药企业、医院签订实践教学协议,直接为政府部门、企业、社会机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创新特色的科技创新活动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例如,实行实验室轮转计划,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多个项目内容进行教学,让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通过筛选以后进入实验室学习。轮转实验室要求在实验室学习时间每周超过八小时,每个实验室要创造出自己的小制作和小实验。在实验室轮转计划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计划,形成相互贯通的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三)积极培育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人才模式的培养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创新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施和服务引领社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创新中医药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中医药产业是当前我国医药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中医药产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人才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以学校与行业部门、企业合作为基础的、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让中医药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积极掌握社会需求,了解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并不断进行改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霞.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2(1):146-147.

[2]刘宏伟,罗晓燕,宋恭华.制药工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2(1):15-18.

猜你喜欢

中医药实验室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