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课堂并增强教师主导力量助推教学质量

2018-06-11陈婷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材过程课堂教学

陈婷

[摘           要]  现如今教育智慧技术不断迭代,电子书包、翻转课堂、VR、AR技术等应用在课堂上屡见不鲜,这些对课堂教学辅助固然是好的,促进学生融入更加有趣的课堂氛围中,亦是打造“沉浸式课堂”教学氛围的促进之举,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知识学习,但只是锦上添花并不应成为课堂关注核心。在如今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时代中,虽有声音大力倡导机器换人技术革新,大多数行业人群已经或者正在经受威胁,但是教师这一职业却被人们称为可以免遭淘汰的群体。教师拥有行业自身固有的知识积累,师生之间的交互情感沟通,提升教师主导力量,以学生为本,教师辅导灌溉学生习得更多智育、德育之本,启育孩子得到更多成长实为教师尽心发展之路。

[关    键   词]  教育智慧技术;回归课堂;教师教学;启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266-02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政策利好,回顾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战略地位变迁,将教育置于“战略重点再到优先发展战略”等阶段是一步步的升级改革发展的历程。“十九大”以来,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倡导教育发展的力度愈来愈强,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愈来愈大,反观承载教育发展的形式主体——教学课堂,我们应重视并采取系列措施来促进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因此我们不仅要顺应国家发展教育的趋势,也更加要关注学生为本的发展基础,提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的有机联系进而增强课堂活性。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人们常说社会浮躁,什么都是追赶跑的节奏,但什么都可以浮躁,教育却不可以,关注孩子们的未来之际我们也更应该注重当下。教育部的有关领导提出的“诊断与改进”命题,适用多阶段的教育过程,给予我们思考。

在广州广雅中学公共开放日之际,众多关注教育的人一起前往参观教学课,笔者经过观察调研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因为有了学习电子设备的辅助,大家感受到学习氛围轻松不少,和电子设备的交融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觉得上课时间度过很快。的确,智慧课堂运用一系列的智能电子设备是好事,但通过观察与交谈也发现了其中弊端,设备的应用占用了学生课堂的大量时间,进行调试进行一系列的参与融入,网络跟不上老师讲课速度和思维,出现卡顿现象,学生在关注屏中电子趣味却也在走神未注意聆听老师所讲的解题方法等,标准课堂时间在流逝,而老师所讲知识量却相对减少了。在社会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现代教学活动不仅是师生之间的文化知识授受活动,更多的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活动。

教师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但更是拥有转换以及授予学生学习能力的赋能者。现代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教师首先定是一位学者,因为要了解与教材有关的信息。此外,教师更应是一位智者,学者常有而智者难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学习能力,更应有将知识融会为教学生产力的能力。因此,教师还是课程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研究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可以“一招鲜吃遍天”,讲求教学的科学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着重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示范性

教师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教师以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举止和人格魅力,通过示范展示的方式课上课下课堂内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教师传授知识技能,进行标榜展示。学生个人领悟、消化,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和自学能力,转化为他们的个人追求和动力。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复杂性

教师教学中又具有复杂性。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教育的过程和影响是广泛和复杂多样的。回归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以学生为本的进行分析、备课、上课、课后反馈,积极评价等来进行教学步骤。课前,教师要进行编写学期以及课题和课时的计划,包含有教学的纲要、教学的活动安排、方法的具體应用和各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通过备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展开的各个环节有一定的预见,在宏观上全局把握。在上课环节,我们不排除使用智慧课堂等一系列辅助工具提升学生兴趣。但应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其中所指并非是学生使用技术外在辅助的熟练操作性,并非是学生融入技术设备中的兴趣提升,而应是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把握好自身上课质量,思想碰撞交互给予学生知识,使学生高质高效地与老师思想发生碰撞。同时,课后教导和评价工作是教师不可忽视的。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具有创造性,不可否认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教育活动的自主权。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工作和各方面力量来配合完成的,教师要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育人是根,学生为本,教师既是在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服务者,但更重要的也要关注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特点,更好地挖掘身上的闪光点,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引伸,更好地引导学生正向学习。

学生通过努力后听得懂的课,是最有学习价值的课;老师通过努力后讲得明白的课,是有教学价值的课;师生都共同努力进行良好交互的课堂,是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应关注的基本点,老师用心有心地课前备课、课堂设计、课后点评反馈都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来源,若学校课堂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怎能期望学生在课下时间心无旁骛地进行知识累积呢?

二、教师在课前应深度挖掘教材

教材是前人积攒下来的智慧,是教学的基础,但不应该作为教师唯一的教授来源,教学不可照本宣科。前期为使学生学有裨益,需要老师逐步调高课堂教学起点,翻转课堂学习顺序,让学生做好教材的备学,为后续有难度、有拔高的教学内容做准备。教师要开展学生听得有价值的课,那么前期就要做好围绕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搜集多方面补充资料,立足教材进行多方知识层级的删减和审核,提炼最有价值的内核,做好内容补充拓展。其目的并不是掌握或者验证教材知识,而是要辅助学生应用教材知识,使其在应用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或者创造新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从知识的积累,从无到有,从有到更多,从更多到创造的过程中去。

三、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拥有新鲜性、积极性

教师于课前导入设计环节要有自己的经典导学环节,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如一个经典课前导入案例:物理老师先问学生对玻璃汽水的印象来,有的学生说为什么是玻璃瓶?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大部分是黄色的?这些都没有问到老师想要进行教学的核心上,于是缓缓从桌子下面拿出玻璃瓶汽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指向性地导入,吸引学生产生疑问,“哦,为什么汽水不能在瓶中装满呢?”物理压力课程由此展开,相信学生也会对课堂内容充满好奇并且印象深刻。

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合理性和灵活性,有效、立体地构建学生学习思维,教学内容要环环相扣。在教学的提问环节要注重提问的针对性,不大不小不偏不倚,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吸收。确立好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老师不是课堂主宰,而要进行课堂内容随学生学习内容程度来进行因域适宜的改善,提升课堂效果。有效的课堂环节设计促进学生知识的思维加深,内容拓宽,方法指导。

四、教师应注重课后反馈

课堂教学过程是关键,课堂教学后的反馈也是值得重视的。课堂尾声要精心地选择和加工自己想要给予学生完成的作业,在层次和梯度上把握到位,如书面作业、开放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还是实操性作业等,形式可以多样,要以提起孩子学习兴趣,巩固孩子知识探究思维是重点,不强调书写的量,而要着重作业的质。

课后以及作业中的评价中点评不可单一,要有针对性,有实例性,要给予学生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目前发展状况的清晰认可,也要有未来发展方向的期待指引。“最近发展区”式目标的引导,要让教育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点评学生时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引起其积极性但不可贸然夸奖,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做得好,好在了哪一点。当教师笼统夸奖学生真棒的时候,他们也并非知道其中好的地方,那么下回只为了得到“好”的夸奖而失去了感知行动当中的细节美好。注重围绕特定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生成与建构知识的情境,加强对学生课堂知识学习过程的辅助,让学生在课后时光中爱学、乐学、好学,寓教于乐。

五、教师使课堂内容对教材有所拓展

课堂内容教学是宝贵的,不可以“一刀切”,让学生远离了书本,只一味体验到电子教学的乐趣而忘记文本。回归课堂后的左右衡量和把控就需要教师做好自身的教学任务。

教材上的知识,于学生而言,是通过对教材知识本身的学习,从而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本身;既是通过对教材知识形成过程的了解,习得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去应用和进一步拓展教材知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引领和指导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因为它的开放拓展性,而使学生赢得无限的课堂内涵和体验,回归高质高效的课堂感受。

参考文献:

[1]郝连儒.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启示[J].思想教育究,2017(9):85-88.

[2]张斌贤,王慧敏.“儿童中心”论在美国的兴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1):108-122,190-191.

[3]沈陽.关于高效课堂的有效教育教学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8(6):10-11.

猜你喜欢

教材过程课堂教学
教材精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