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专业导师制,提高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职业素养初探

2018-06-11王宇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应用型

王宇

[摘           要]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推行专业导师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物流岗位人才能力培养要求,以提高人才职业素养,已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探讨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施专业导师制,提高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相关情况,结合有关领域的问题提出相应观点。

[关    键   词]  专业导师制;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260-02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电商业务兴起并发展壮大,推动着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但专业人才却十分紧缺。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是为市场发展培养物流专业初级管理与技术人才的阵地,因而在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加大物流创新管理、技术与自主创业等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此种情况下,教育与受教育主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面临更多的要求,人才职业素养教育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一、专业导师制推行的意义

本科二年级学生选择导师,并在其指导下结合自身能力参与科研训练,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专业学术研究规范化方法,深入了解课题研究路径,以此更好地满足研究生阶段学术研究要求,与研究实践阶段实现有效衔接。总体来讲,本科专业导师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优秀本科学生在语言树立与计算机技术等基础课程方面,可以得到免修资格。以此为研究生阶段学生基础科研能力的培养节省时间。(2)利于增强学生的研究型自我学习意识。专业导师制能够更为合理地进行教育机制创新。在导师课题领域,为学生开展科研节省时间,提高学生自身学术研究能力,在研究与实践阶段,有效形成預期目标与自我教育意识。(3)利于学生明确自身专业方向,实现预期目标。相较传统授课模式,专业导师制有更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导师在与学生接触中能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耳濡目染地了解导师课题领域的内容与研究方法。以此明确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目标,有目的地依照导师预期自我规划与训练,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专业导师制的困境

专业导师制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通过发展平台,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提高整体学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此外,其实施过程也面临一些困境:(1)制度约束力不足。作为一种教改模式,专业导师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未涉及制度,因而制度约束力匮乏。部分导师对学生随意开展指导,同时,学校也没有专业辅导,定期考核导师,并将其与绩效联系起来,如果导师制建设无法提高到制度层面,就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导师工作的评价比较低。(2)导师精力有限。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面临很大压力,高质量导师比较少,无法满足专业导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互选志愿。短时间内,老师将工作重点与时间用于教学业务与科研工作,忽略了专业导师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教科研工作是教师育人工作的核心,学生导师是教辅任务的一种,同时指导的学生兴趣背景不同,从而削弱了导师制效果。(3)客观评价体系的缺失。针对学生参与行为,并未形成具体考量标准,学生主动意识差,以被动接受为主,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策实施难度,增加了专业导师的工作压力。(4)学习载体不明确。受因材施教的影响,全方位指导学生个体,因而指导任务与形式很难做到统一。无法明确学习任务,学生与导师难以获得预期指导效果,从而无法更深入地进行交流。(5)专业导师与辅导员之间发生职责冲突。实际工作中明确导师与辅导员间的职业角色定位与交叉分工是专业导师制深入推进的重中之重。

三、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导师制教学实践应用措施

(一)合理选择与配备导师

应用型本科物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导师配备困境主要体现在:(1)高校扩招造成师生比例失调,一个导师指导的学生不少于10名,因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全面了解并指导每一名学生,工作失去实际意义。(2)实践教学对导师提出了很高要求,部分本科院校老师重视学术研究,有的老师则是毕业后直接从事高校教学,缺乏进入企业的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践教学指导压力。导师选择环节,导师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如果信息不对称,学生选择比较盲目,实践活动中极易出现反感情绪,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被削弱。实践活动中实现导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实践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障。部分学生因害怕与导师沟通,学习懒惰,不愿甚至不敢主动联系导师,导师很被动。所以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导师制,有效建立沟通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完善导师绩效考核体系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可从不同方面衡量实际教学效果,相较理论教学,有很大的评价难度,而只有有效评价实践教学,才能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评价中引入专业导师制,除了要准确评估学生的实践效果,还要严格考核导师工作绩效。假若在年终考评或工作评价中没有纳入导师工作质量,也没有任何奖惩措施考核工作情况,对导师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很大影响,使实践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三)实践教学中保障专业导师制实施效果,完善导师制度

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导师制优势,保障其实施效果,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积极改进与完善导师制的建立,资源开发与宣传、推广等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为顺利实施导师制提供保障。一方面,设立部门并做好人员配备,全面监管导师制的实施,及时反馈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以此确保实践教学中有序实施导师制。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中明确导师工作的内容与职责,准确定位导师角色,更好地开展学生指导。最后,合理构建考评制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与学习成绩、学分直接挂钩,导师工作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合理构建奖惩机制。

(四)拓宽导师制来源途径,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

实践教学中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担任导师,或邀请工作经验好的优秀毕业生共同辅助导师开展工作,以此弥补学术型导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分担导师工作量。另外,高校有效设立教师轮岗制,提倡高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获得工作经验,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这对年轻教师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更好地了解专业导师制的实施优势。选择导师时秉承竖向选择原则,尽可能确保双方信息畅通,实现信息对称,以此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适宜的导师,同时导师也可结合自身要求选择学生,激发双方的学习与工作热情。

四、基于专业导师制,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

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老师队伍非常重要,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也不例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应重视应用专业导师制,构建高素质老师队伍。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深入了解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确保物理管理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首先,高校聘请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担任专业。聘请拥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者担任老师,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与校内教师合作,共同培养与企业有效对接的人才,确保有效开展专业导师制教学活动。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重视发展并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科研等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老师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创造条件、机会与平台,从而更好地掌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与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再次,应用型本科院校还要对教师加强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全身心投入工作,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高校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师资素质与能力,为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强的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二)加强建设基础教学设施

众所周知,基础教学设施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应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加强建设基础教学设施。首先,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科学规范地建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提高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其次,结合物流企业岗位需求,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最后,构建實训基地,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构建校内实训基地,还可与物流企业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

(三)资源共享,对学生加强综合培训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高校与其他院校合作,探索有效方式,资源共享,以此弥补自身缺陷,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高校管理部门还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培训,与专业教师合作,从根本上提高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质量。专业导师制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只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培训氛围,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施专业导师制与群体教学相互作用,使学生职业素养与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优势,确保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如何实施专业导师制,提升教学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个性化学习,有效解决专业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为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职业素养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英华,屈克英,刘洪庆.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246-248.

[2]李微,万志芳,郑丽娟,等.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状况及效果评价: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经济师,2017(11):187-188,190.

[3]吴蓉蓉.基于导师制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0-92.

[4]徐国庆.学业导师制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29-30.

[5]陈晶.运用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2):65-68.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