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军校大学语文教改新路径

2018-06-11胡晋豫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强军大学语文军人

胡晋豫

[摘           要]  需要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大学语文教改新路径,改进创新教学理念、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关    键   词]  军校;教改;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241-01

一、强化人文精神熏陶,培育心系复兴的民族情感

实现中国梦需要培育中国心,助推强军梦需要砥砺民族魂。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背景下的以文化人,并非着眼于培养学员外在的舞文弄墨、文质彬彬,而是要培植更高层面的人文情怀和精神追求。作为当代中国军人,只有拥有一颗强健的“中国心”,才能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我们积极引导学员在体验文学作品语言美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礼义廉耻、推己及人、自强不息等传统思想精华的熏陶,由对民族语言的挚爱转化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自觉行动,用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铸造军人崇高品格。

例如,在介绍杜甫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的佳作《羌村三首》时,先从音韵美和凝练美两方面入手赏析其语言特色,引导学员在节奏和声调的变化中感悟作者内心的情绪,品味诗歌的音乐美,再从“柴门鸟雀噪”“邻人满墙头”“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等诗句中,感受作者用极简练的语言传神地呈现生活的语言功力。

在此基础上,不仅要向学员展示诗圣颇具苦难色彩的人生经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还要深刻感受诗歌情感美的内核,即杜甫心灵深处对仁爱思想的笃诚所外化出来的对家人的关爱、对乡邻的友好、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由对家人的关爱推及他人,进而上升为对国家、民族的大情大爱这种家国情怀。进而启迪学员关注社会现实,思考身处伟大时代的中国军人应如何肩负强军使命、拱卫民族复兴。

二、突出军旅文学,砥砺必胜的军人血性

文化是精神的血脉,战斗文化催生战斗精神。教学中我们突出军旅题材,强化崇勇尚武,跳出只停留于对字、词、句、篇进行文本分析的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基于培养合格军人的个性化设计,讲出兵情军味。汲取作品中涌动的英雄血性,磨炼矢志军营报国的情怀和战斗精神。引导学员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审视战争,感悟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武德兵魂,思考肩负新历史使命的当代军人所应具备的操守和修养。

例如,讲授《采薇》,在介绍了《诗经》的有关知识之后,从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赏析:思亲盼归,对个体生命的叹息;尽忠履职,对自然生命的超越;且行且思,对生命形态的感喟。通过诗句还原古代征人在战场上鲜活的生命个体,感受古代征人独特的人生体验,把责任担当和英雄主义从高高在上的神坛回归到平凡人的坐标上去阐释,感受他们的生命气息,让学员近距离触摸古代征人勇武刚强的外表下心灵的脉动,从而学习他们生命价值中持久的坚韧和英雄本色。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结合现实事例进一步指出自古以来保家卫国是中国军人的永恒追求。

三、搭建自主实践平台,提高以文带兵的任职能力

军校是造就未来带兵人的摇篮,面对新军事变革浪潮和尖锐复杂的国际形势,军校教育必须为学员提高带兵打仗能力拓宽渠道搭建平台。从基层工作实践来看,无论是做好官兵思想教育疏导、构建军营文化氛围、开展战地宣传鼓动,还是任务完成后的总结表彰,都离不开对民族语言的娴熟驾驭,语言能力已成为衡量新时期部队干部带兵能力的基本要素。在充分发挥文学作品浸润、启迪、涵养作用的同时,努力为学员提供更多的自主实践平台,有效提高学员的语言概括和沟通表达能力,为其适应任职岗位需求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树立大语文意识,倡导立体式教学:改变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一本教材一篇课文的教学惯例,改变教学拘泥于课堂的教学形式,鼓励学员走上讲台承担某一环节内容的讲解,以此鼓励学员主动学习,提高学员整合知识的能力。

经典诗歌以其整齐凝练、朗朗上口的语言特色,与现代军营文化特质高度契合,是锤炼生成军事语言取之不盡的资源宝库。在欣赏诗歌的语言特色时,结合具体诗句为学生作朗读技巧指导。鼓励学员课前课后通过朗读诗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诗歌单元结束后,举办诗歌吟唱会。通过感悟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进而内化为岗位语言能力。

此外,我们结合院内外重大节日和活动,组织全院性演讲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员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员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使学员在不断实践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增长带兵才干。

在教学中,我们也存在一些担心和困惑。例如传承的前提是学习原文,学习经典,课时少的现状使文化课教学似蜻蜓点水般羞羞答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强军目标的洪流中会不会又流于口号?立体式教学需要学员有充裕的时间查阅整合资料、预习教材、加强练习,每次搞活动让教员心力交瘁的不是自己的教学内容,而是学员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如何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对教学内容作多维的有感悟的讲解,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支撑,知识的单一性和专业的限制受到挑战,需要教员不断学习充电,我们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1]王晓炜.对大学语文教改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23).

[2]刘建强.大学语文教改的思考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猜你喜欢

强军大学语文军人
强军战歌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从《强军》,看强军
军人画军机(六)
欲“强国”必须“强军”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