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之路的探索

2018-06-11张昆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校企课程学校

张昆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双元制;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227-01

一、引言

职业院校的学生来学校学习,进入社会时是否能按照工厂要求及时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当中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不愿意去专业对口的工厂上班。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学生的脑海中,进工厂就意味着从事流水线工作,很辛苦,重复性的劳动,又学不到什么东西,个人价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所以愈来愈多的毕业生选择了其他相对自由轻松的工作,学校学到的东西随着毕业也弃之不理了。

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来讲,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很难在毕业生中寻觅到,由于流水线工作的单一,相对辛苦,工人流动性很大,招聘部门只能不断招工。

最后,作为学校,如何在供需双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满足双方需求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二、我校开展情况

目前,我校采取的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现代学徒制形式:双元制。2017年,我校与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以“双元制班”作为试点,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内训植入学院课程,发挥学院和企业双方的优势,加速了学生的成长,提前为学生打开了企业的大门。该班级采用小班教学,人数不超过30人,学校与企业协商签订学徒制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学徒工协议(劳动合同),毕业后企业给予相应的技术岗位,达到工作能力的學生在企业会得到较高的工作待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评价很好,很多学生拿到了企业颁发的奖学金。

三、存在的问题

(一)“双元制班”的开设在一开始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很多家长和学生没有真正明白这个班级开设的目的,以为学生一旦签了协议就相当于签了“卖身契”,导致主动报名的学生人数比较少。

(二)目前,教师的数量有些不足,教学能力方面,理论知识很扎实,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操能力欠缺,指导学生实操部分会有些力不从心,不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培养要求。

(三)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实训场所应该具备校企共建的相关实训室,使学生在学校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实施双师制教学,真正实现实际工作情境搬到校内开展,学生按照参与实际项目过程学习,按培养标准用实际工作过程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校按照教学任务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企业又需要学生在工厂进行一定时间段的实习,导致学校的课程安排与企业实习之间存在问题。

(五)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否按照要求留在企业还存在一定变数,虽然在试点班成立初期,学生需要和学校、企业签订“契约”,但是能否保证学生一定会遵守契约,目前还没有详细、具体的措施,企业存在一定的风险。

四、解决办法

(一)首先,学校要给学生和家长讲清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好处在哪里,企业需要人才,学生需要技术工作岗位,学校在两者间架起一座桥梁,满足双方需求。

(二)要建立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双师”队伍,共同做好教学与管理以及学生的实训与就业工作。

(三)在充分利用好现有实习实训资源的基础上,引企入校设立分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室,人员由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共同组成。利用这个平台,更进一步深化实施学徒制培养模式。

(四)试点班每个学期课程的设置,企业先把学生的实习要求报给学校,学校再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相关的课程,避免企业和学校的安排冲突,这中间需要德商会,政府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五)企业靠什么留住学生呢?首先给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企业会有培训师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等,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英语等外语,提供一些考证的机会等,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技能,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学生清楚自己有哪些上升通道,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用企业文化、待遇来留人。

总之,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思考适合地域和学校特色的合作方式。学校、企业紧密合作,防止脱节,要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校企共同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合作开展社会服务,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小红.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2]刘振波.浅析现代学徒制[J].同行,2016(14).

猜你喜欢

校企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