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性教育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2018-06-11刘峰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研究性阶段课件

刘峰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形成于互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学习、交流,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的教学方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构建研究性学习三阶段的教学模式,包括组建学习小组及设定研究主题、进行分组研究与成果展示、总结反思三个阶段,从而改善教学过程中缺少新颖的元素、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教学质量较低等显著问题。

[关    键   词]  主体性教育;研究性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61-01

一、组建学习小组及确定研究主题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分配和研究主题的设定,这其中也是由三个步骤组成:前期准备工作、小组的分配以及设定研究主题。

首先,前期的准备工作。教师向学生说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相关事项,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兴趣,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研究性学习是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配合来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活动开展前的准备阶段,应该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含义的宣讲,将其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落实,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教师对自己的成绩评价。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全面了解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学习信赖心理和敷衍状态。

其次,学习小组的分配。该环节的学习需要采取自由分配小组的方式进行,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之间,并由一名组长带领,来完成组内的分工合作。自由分组的方式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拥有同样学科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进行联合,增强学习优势。

最后,设定研究主题,正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主题的设定和选择直接影响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如果所选主题的研究范围太大,就会导致研究性学习中的任务量增大,使最后的展示环节变得紧张无序。因为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提出每个章节的研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借鉴。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所感兴趣的历史内容角度来进行研究主题的选择,帮助学生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指导意见。

二、分组研究与成果展示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所设定的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制作,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各个小组的组长要对组内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首先,小组成员要在图书馆找寻和研究主题相关的材料,或是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的相关史料,通过借鉴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主题相关的历史著作,结合学界对研究主题的讨论,然后从所搜集的材料文献找出关键点,从中整理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则是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进一步确定小组的统一结论,并制作成课件形式来向其他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

课件的制作要遵循逻輯清晰、层次明确的原则,将观点内容全面、正确地突显出来,可以适当增加图片、视频等素材来完善课件的内容。在课件制作完成之后,要提前一周交由教师进行审阅。教师通过对课件的内容、思路脉络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了解各组的研究结论。对部分不符合要求的课件,教师要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修改,并选择优质的小组进行课堂展示。课堂上的展示由组长或是组员单独完成,也可以由多名组员共同配合完成,展示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在展示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对这一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也可以根据该小组的研究问题进行小组之间的探讨。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小组的研究结果及其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并根据课件的内容及展示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做出对应的分数点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历史知识,还能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收集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优秀能力。

三、总结反思阶段

总结反思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师生所完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教学反思,其中包含学生的研究总结和教师的教学反思。这一阶段中,师生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并且要对其进行深刻的探究和整理,总计其中的知识、方法、经验和策略。学生的总结主要是以心得体会来呈现,总结出自己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缺陷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和建议,做成书面报告交由教师审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点评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点,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配合协作能力。教师的反思是研究性学习的主线,将三个阶段进行了有效的串联,教师需要真正地反思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不是适合学生,怎样做到合理公正的学生评价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才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北根.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1):33,50-53.

[2]袁翠婵.进一步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116-117,141.

猜你喜欢

研究性阶段课件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