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

2018-06-11雷先辉曾强辉赵倩曹显明张宝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疗卫生医学生

雷先辉 曾强辉 赵倩 曹显明 张宝石

[摘           要]  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后备军,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理念的需求,国家和社会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院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还要致力于培养医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关    键   词]  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48-02

一、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医学生未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内在要求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从医学生自身角度来看,他们是未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医学生成为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职业素质较高的医务人员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始终将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他们的职业素质基本是在医學院校学习期间得到培养的,对他们而言,不论是医疗技术还是职业素质,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不断积累获得的。因此,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期间,既要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又要不断提升包括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在内的职业素质。

(二)医务人员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外在要求

古语有云“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医德被视为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学知识,医疗技术,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也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到现在的多元化模式转变,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医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未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指数和幸福获得感,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因此,医学生必须在医学院校学习期间始终注重自身职业素质培养,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技能的白衣天使和人类健康守护神。

(三)医学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医疗卫生人才的重任,当前,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身体健康转变到既要身体健康又要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精神健康等全方位大健康的转变。因此,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过程中要自觉肩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既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又需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这就需要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进行强化教育,还要着力培养他们在职业行为、职业意识、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当前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教育理念滞后

医学教育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对医学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都把医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操作技能成绩作为教育、培养、考核、检验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但医学界与学术界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医学生职业素质概念,致使医学生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方向是什么、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和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如何培养等一系列的关键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在职业素质的培养教育理念上,大部分医学院校仍然十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对医学生未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必备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部分医学生缺乏提升自我职业素质的紧迫感

目前,医学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90后”甚至“00后”群体,他们大都属于独生子女,虽然他们活泼敏捷、充满活力、思维活跃,但由于受到生活阅历不足、父母过分溺爱和年龄发展阶段特征等因素影响,使他们在医学院校学习期间,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难免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偏差。再加之部分医学生选择就读医学院校是出于父母意愿和医学类专业就业前景较好等目的,使他们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和提升自我职业素质的过程中时常存在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方式单一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等情况,较为缺乏提升自我职业素质的紧迫感。

(三)职业素质类课程设置偏少,效果不显著

对医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但医务工作和其他职业不同,它的专业性极强,基本上只有“科班出身”才能胜任,医学院校除进行医学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课程教学和医院见习实习,这就会使教学的节奏加快,授课内容上也多以医学专业知识为主,很少有多余时间在医学课程中讲授职业素质的内容;加之部分医学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形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职业素质类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使学生接受的职业素质教育明显偏少,培养效果不够明显。

(四)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发挥欠佳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在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有的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系统建设不强,经费投入不足;有的是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有形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单一;有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医学院校特色和医学特点;有的更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娱乐活动,认知不够成效不足,致使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发挥欠佳。

(五)社会实践育人效果不够明显

医学院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医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这对提升医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医学院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有的实践活动走过场,导致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过于表面化;有的学校尚未建立较为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顶层制度机制和活动规划,实践活动欠缺机制保障;有的学校基本没有建立实践基地,要么建立的实践基地没有发挥好作用。种种原因导致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不够明显。

三、提高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一)注重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作为培养医疗卫生事业后备人才主阵地的医学院校,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大健康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素质培养方案,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根据医学生的个人特长、学习兴趣、就业意愿等因素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以及良好职业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

(二)注重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建设

医学院校一是可以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医疗卫生行业资源的各自优势,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成立医学生职业素质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统筹规划学校职业素质课程的研究、指导、评估等工作,努力提高职业素质类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引领,不断优化职业素质类课程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提升职业素质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教师的职业素质言传身教功能

教师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肩负着弘扬文化,传播知识的重任。医学院校一是可以通过同行评教、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社会评教等评教考核方式,考核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二是可以根据医学生特点和教师特点等情况设计科学的教师考核指标,充分发挥奖罚机制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引导作用;三是要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提升职业素质培养效果。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职能,医学院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通过开展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我是医学生”舞台剧大赛、“医药学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加强医德教育;(2)通过开展医学生白大衣授予仪式、医学生集体宣誓医学生誓言和护士生授帽仪式等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仪式教育活动,强化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通过举办杏林讲堂、医学大家进校园和硕博论坛等活动,将职业素质教育贯彻其中;(4)经常性举办临床医学类专业的临床技能大赛、护理类专业的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口腔医学专业的微笑口腔技能大赛等医学专业类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

(五)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育人

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生深入社会认识国情,了解群众健康所需和提升职业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医学院校一是可以建立健全社会实践育人制度体系,从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构建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保障机制;二是可以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将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的第二课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定期安排考核,将考核结果当成学生评优评先评奖的重要量化标准;三是可以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档案,将医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经历和成绩进行归档,以为用人单位选拔使用学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何丽针,艾样红,李朝晖.人文视野的医学生素质教育探讨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23):10-11.

[2]张宿荣,叶晓光.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7(15):10-11.

[3]阮秋生.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心理医生,2016(16):253-255.

[4]王红漫.审视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J].中国医院院長,2015(5):78-80.

[5]雷先辉,卢前赢.浅论医学生职业意识培养[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6,29(3):221-222.

[6]苏静,陈金梅.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探索[J].学园,2015(29):52-53.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疗卫生医学生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国家两部门联合推进居家医疗服务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