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地方本科高校建筑学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6-11张建坤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多维建筑学协同

张建坤

[摘           要]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创新模式的提出,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標也发生了变化。立足于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着眼于国家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时代性,以地方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多维”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创新培养;建筑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38-01

一、“多维”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

“多维”视角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建筑学授课形式实现渠道的多维性,即融合、释放本科高校、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在信息、人才、资本、技术、社会服务项目等教育资源方面的便利条件,通过突破教学主体的壁垒,实现教学主体“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政府部门—学生”“社会企业—学生”的教学渠道、资源的协同共生、交替与互动,目的是在“多维”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机制下实现社会资源、企业资源、高校资源的有效汇集与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内容

潍坊科技学院“多维”建筑学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手实施于2015年,在建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理论教学—实践验证—思维创新—理论升级”的“单链—复合”模式进行教学。

建筑学专业课程进行只有一个时间维度,在有限的时间维度内如何最大化地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实现课堂授课高质量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一个中心

在单一的授课环节中实现多维的授课渠道和内容,这就要求课堂践行过程中,目的要明确,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适合的人才,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其进行。

(二)“多维”的教学渠道和内容的创新

传统教学过程的模式是“教师—学生”,这是一维的“单元”教学主体。在我校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未发生变化,但是进行教学的另一主体—教师的身份发生变化,由“教师—学生”演变为“三大主体—学生”的授课模式。

1.课堂内容交叉培养,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转变原有的“课本—教师—学生”的授课方式,实行课程内容交叉授课,任课教师了解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及我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不同性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专业核心课程为“树干”,专业基础课程为“树根”,专业拓展课程为“树叶和树枝”,其中建筑设计(一)—(六)课程是核心和主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要进行针对性、目的性处理,各司其职,为培养社会需要和符合我校特点的建筑学人才服务。

在交叉授课过程中,以学科竞赛为引,实习赛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大二、大三学年选择性地进行学科竞赛与建筑设计(三)—建筑设计(六)课程相结合,既有利于打破学生在高学年出现的设计瓶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学科前沿讨论的新思想、新问题,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

2.实现“多维”教学内容和渠道的交互、融合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意创新思维,教学内容和授课渠道由单一的“理论—教师—学生”模式向“多维渠道—(教师)—学生”模式演变。

(1)校政合作的实践与落实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其特性决定了建筑学专业人才在素质培养方面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近年来,我校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与政府部门等建立联动、合作关系,发挥我校人才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利用政府部门的资源和优势,探索人才协同创新培养路径,建立校政实践基地为着力点,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校企合作的践行与创新

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宜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长期的所谓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后,高校、企业和社会都未从其中取得较为理想的“硕果”,究其原因是因为高校与企业在社会发展的定义上有巨大的差异,两者之间存在“隔离带”,这是高校与企业两者之间的天堑,也是校企合作不能按照理论模型实现的真正原因。

三、“多维”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在潍坊科技学院建筑系的校企合作过程中,突出合作由企业主体本身转为企业的项目,院校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承担了责任和义务。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企业设计人员布置课堂任务,以任课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有限度地参与到社会项目的设计中,最终完成社会项目的是任课教师。该种连续互动、层次抵进的授课模式,能够满足学生参与实践的渴望和需求,同时又锻炼了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项目—教师—学生”的教学授课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和企业效益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程泽海,吴建华.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弄湿的探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7(8):12-19.

[2]娄成武,魏淑艳,曹丁.“校府合作”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弄湿的新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9(9).

[3]曾秀兰.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校政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16(5):52-56.

猜你喜欢

多维建筑学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浅谈多维课堂教学评价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浅论“点、线、面”多维观察策略在开放性游戏中的运用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