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一体化专业“3+2”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

2018-06-11李琦辛太宇张海鹏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机电课程体系院校

李琦 辛太宇 张海鹏

[摘           要]  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高水平的高职“3+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及实践,完善教育机制对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十分重要。针对现状,提出构建基于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3+2”教育体系,确立教育机制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战略性”的教育课程体系分层递进、垂直和水平扩展的分类训练,以期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创新+技能”的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3+2”;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37-01

完善机电一体化高职“3+2”贯通人才培养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专业定位、专业培训、课程系统培训、教学等方面的学习与应用。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种形式的高职“3+2”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人才的现有衔接和培训机制仍然不够完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目前,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体制而言。因此,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穿插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学术教育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讨论机电一体化专业[4]中“3+2”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现状,探讨如何在机电行业中有效完善高职“3+2”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与本科教育衔接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教学系统尚未完善,关系不明确,导致教育水平中一些专业课程重复出现,没有将知识点、技能点完好衔接和有效延续。例如,机械制图课程需要在高职阶段至本科教育再进一步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是高职阶段課程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本科教育的要求。

(二)缺乏新颖的创业实践平台和评估机制

传统的培养模式只侧重于职业院校的技能培训,创新和创业教育是口头上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集理论与实践一体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高职院校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支持其培养创新能力,逐渐形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三)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运用得不够充分

高职教育模式中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较少的主动学习空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如何使用”和“为什么使用”。

(四)衔接教育培训方案实施不完善

高等职业课程注重基础和应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创新和创业概念,本科课程注重实践创新和创业,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然而,在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体制实施不足,甚至采用一致的培训模式,注重学生的技能应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二、基于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3+2”衔接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3+2”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经建立了包括机械创新工作室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实践平台,并因其自主性、广泛性和灵活性,建立了一个拥有多名学生的大型“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协会”,这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各种社区活动的开展已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发展的目标是各院校联系的基础,也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机电专业的市场需求和高职、本科院校的优势,制订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涉及机械制造行业对机电产品的研发培训、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人员从事机电设备操作和管理、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等创新技术技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两阶段培训的目标,明确了高职阶段学生能够从事机电产品的研发、检验设备管理等,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拥有创业能力的高端技术型人才

“分层递进、纵横延伸、分类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在“3+2”两个阶段的课程系统中要进行有机衔接,做好专业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衔接的融会贯通,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形成“分层递进、纵横延伸、分类教学”的课程体系。

“3+2”贯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及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通过努力和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已积极对各类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与评估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同时,对高职学生进行了创新创业培训,积极推动着高职学生在高职阶段获得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参与高职教育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在教育中有所学习,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谢肖力.“3+2”高职教育两段式衔接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2]何应林,宋兴川.高技能人才概念研究[J].职教论坛,2006(1):18-20.

[3]刘春生,马振华.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5-8.

[4]高秀敏.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机电课程体系院校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汽车机电技术维修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