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8-06-11何意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供给院校高职

何意

[摘           要]  供给侧改革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时代命题。高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准确把握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牢牢抓住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对影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引导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紧跟供给侧改革步伐,不断推动和加快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侧的转型升级。

[关    键   词]  供给侧改革;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02-02

一、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供给侧改革的时代命题

“供给侧改革”全称是“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的变化,政府自2015年11月正式提出实施供给侧改革,着重从供给、需求“两端”发力,积极调整和改革制度供给,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供给侧改革一经提出,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2016年1月,政府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式发展,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不断增强经济质量优势。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供給侧结构性改革,标志着供给侧改革正逐渐走向深入。

(二)供给侧改革的时代呼唤

供给侧改革作为一项国家重大经济改革举措,更加注重通过创新、创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必然将深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全要素。由此可见,实施和深化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更是与每一个行业的发展与改革紧密相关的重大契机,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会例外。尤其是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一线实用型人才的供给任务。因此,在当前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助推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供给,是回应供给侧改革时代呼唤的具体举措。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崭新概念,也是推动我国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时代号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融入高职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并且将学生创新教育的精神引领和创业教育的行动实践相结合,促进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着力培养学生从事创新活动、创业实践的思维意识和综合能力,并且有力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和开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水平、新层次和新境界。

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实践性

高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绝不单单是向学生开展空洞的、苍白的理论教学,或者是简单、死板地灌输教学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而主要是针对有具体内容、特色鲜明、常规突破的创新创业活动思路,开展实打实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把创新创业思想火花付诸于实际行动,并在亲身实践的具体进程中检验自身认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创新、体验创业、感悟成长。

(二)应用性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契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也体现出明显的应用性。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是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能够实际推动某项行业发展,或者直接适应和满足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每一项活动都紧紧围绕应用方向和目标,着力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把科学管理理念、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社会进步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迈入高端层面。

(三)探索性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摸索前进阶段,并没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吸收,开展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都有一定的探索性质,尤其是在开放教育的形势下,更需要在社会、高职院校、企业、学生等要素之间进行数量更多、程度更深的活动探索,从而不断破解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形成互联互动,不断打造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格局、新局面。

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以创新意识养成为基石

高职院校在第一课堂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如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以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将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中,注重通过讲授系统知识、具体案例,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初步了解和掌握创业的概念、要素及要求和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知识及能力;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清醒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优秀人才的素质需求,提高认识创新创业科学程度,逐渐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创业精神培育为内核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以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为核心目标,坚决摒弃将学生培养成“企业家”“老板”等功利性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教育、实践教学、创业实训、创业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围绕创业技能培养和创业实践活动,科学引导和评价学生创建新企业、新公司等商业行为,摆脱片面的创业教育商业价值评价,更加注重培育学生形成创业精神的价值内核,使“企业家精神”逐渐变成学生的一种精神追求和行动诉求,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

(三)以创业品质锻造为主题

高职学生创业品质是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坚强心理依托。良好的创业品质对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理想和志向,通过知识讲述、案例剖析、个性实践和行为疏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寻找创业机会,主动搜集和利用创业信息,主动尝试和开展创业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和果敢行动能力,增强学生善于交流沟通、开放合作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独立性、柔韧性、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创业行动力、创造力和合作力,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畏艰难、不惧挫折,不断提高创业活动成功率。

(四)以创业能力提高为目标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创业活动的成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实践性,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不仅通过开设专题课程、举办专题活动、宣讲专题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经济运行和企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认知,使学生初步具备创业能力,打下创业基本功;同时依托各种专业性的竞赛、大赛,成立创业基地、工作室、创业园,聘请辅导教师等,通过实践模拟、平台实践、个性创办,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施创业活动,亲身体验创业准备、创业实践、创业总结等每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五、高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建设程度

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提高优质供给。高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提供优质人才供给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建设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活动开展的力度和深度。(1)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效果明显,往往都是对教育活动高度重视,有积极推动的作用。而部分高职院校传统观念比较浓厚,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深、重视不足、仍有偏驳,并没有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协调推进教育活动。(2)制度建设不够细化。对国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计理解不深刻,运用不科学,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相关精神要求,制订符合本院校实际的制度设计和具体规定。没有很好地结合专业特长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等,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规划。(3)教育开展不够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所侧重,往往是偏重创业教育,开展教育活动较多,但对创新教育开展力度不足,名为“双创教育”、实则“单创(创业)教育”的现象较为突出。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程度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是一个较为新兴的教育内容,发展时间较短,在体系建设上仍有不足。(1)师资力量不够充足。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并没有数量足够的专职创新创业教师,虽然能够较好地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教育,但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凸显出在教师的来源、教师的结构组成、教师的经验等方面,还有不小的亟须提升的空间。(2)课程体系不够科学。虽然高职院校也开设了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列入了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但相对专业教育课程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发展进度比较迟缓,开设的专门课程数量较少、程度较浅,内容也比较“碎片化”,并且理论教学比例较大而实践教学比例偏小,难以有效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培养。(3)平台搭建不够广泛。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竞赛、比赛活动,建立了自己的创业园、创意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搭建的有效连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数量不够多,形式不够丰富,吸附度不够高,不能满足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需要,导致学生往往是浅尝辄止,甚至是“纸上谈兵”。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建设程度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融合和置身于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要素、全过程,但当前仍需大力改进。(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上还是保持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的课程以公选或通识课程的形式开设,基本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并且与各学科、各专业间的渗透不够,虽然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立,但“两张皮”现象不时出现。(2)特色融合不够。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举行模式、实践途径等有着很强的供给趋同性,“千校一面”“为创业而创业”“低端创业”比较普遍,不能充分反映不同院校在办学层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方面的多样性,凸显出各自创新创业特色。

参考文献:

[1]杜永红,王君.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37-41

[2]陈诗慧.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4):1-4.

[3]陈诗慧.“双创”背景下高職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反思与战略选择[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3):5-8.

[4]夏继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创新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69-72.

猜你喜欢

供给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