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性课堂教学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术素养常态化提升方面的作用

2018-06-11李荣徐鲁鲁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技工岗位院校

李荣 徐鲁鲁

[摘           要]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术素养的提升依赖于养成性教育。通过构建养成性课堂,研究其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术素养的常态化提升方面的作用。

[关    键   词]  职业技术素养;养成性课堂;技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226-02

技术素养是指个体在技术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与修养,职业技术素养是具有鲜明职业特点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是个体理解技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评价和管理技术的能力的综合体,体现了个体对技术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运用及评价技术的总体水平。职业技术素养是后天养成的结果,是技术活动要求在个体身上的内化,只凭借简单的传授无法形成,必须在技术活动中通过养成途径获得。由于技工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对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带有鲜明职业特点的技术素养提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技工教育研究对学生职业技术素养提升关注较少。但是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技术素养,应该重视养成性教育。本文通过构建养成性课堂来帮助技工院校实现学生职业技术素养的提升。

一、养成性课堂的内涵

养成性课堂是指通过一段时间以养成教育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行为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专业水平的一种教学模式。技工院校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后,最终要凭借稳定的技术能力来从事技术工作,所以在学校教育阶段,通过养成性课堂教学有助于实现技工院校学生技术的稳定性,有利于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术素养的常态化提升。

二、养成性课堂的构建

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四个方面组成,养成性课堂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技术管理制度规范化课堂的构建

在技工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管理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有教師的引导。目前技工院校中教师的技术水平差异显著,学生基本素质也存在差距,所以必须构建技术规范化课堂才可以保证教学质量,才可能真正实现学生管理技术能力的提升。制定实施规范的课堂技术管理制度将会为教师提供提供统一的标准,有助于通过长期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管理技术能力。在技工院校中,制度规范化课堂的构建要以行业技术管理制度为依托,选择行业技术管理中的共性内容结合技工学生的职业特点来进行。目前,在众多技工院校中,课堂技术管理制度存在和行业企业无法接轨、教师技术管理的实施能力只是基于个人从业经验、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只有在课堂上坚持长期给学生灌输规范化的技术管理制度,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二)技术能力标准化课堂的构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使用技术的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职业技术素养的高低。在技工院校中学生使用技术的能力是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而且前期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出具备基本技术能力的学生,复杂技术能力的形成要待学生参加工作以后才可以实现。由于基本技术能力较为简单,适用范围较广,所以技工教育中的基本技术能力养成必须设立统一标准,为学生复杂技术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技术能力标准化课堂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将无形的综合技术能力分解成多项实施要求具体的技术能力标准,从而可以更加清晰技术的能力要求。行业标准可以直接引进技工院校作为技术能力标准,实施技术能力标准化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反复地学习标准、执行标准来实现基本技术能力的定型,养成良好稳定的职业技术素养。

(三)技术岗位模拟化课堂的构建

技工教育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要完成学生作为“学习者”和“工作者”的角色互换,就要求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学生职业技术素养中个体理解技术的能力无法脱离工作环境的形成,所以要“引企入校”,在学校教学中模拟企业实际操作环境设立岗位,进行岗位模拟化课堂教学。技工院校的教学形式从传统的“技术传授”方式转变成“岗位模拟”方式,让学生能在类似实际工作岗位的环境中深刻理解技术的意义。学生的学习任务转变成岗位职责,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有了依托的环境,有助将于学生将自身对技术的理解延伸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技术岗位的模拟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解决技术问题的习惯,从而提升理解技术的能力。技术岗位的模拟要求在教学形式上实现“企业化教学”,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对接企业工作要求,从而帮助学生职业技术素养的养成。

(四)技术知识口径统一化课堂的构建

技术知识是职业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技术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将直接影响到职业技术素养的形成。在教学内容上,技工院校必须保证技术知识传授正确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才能更好地进行养成教育。即使存在教师、学生、教学形式等可变因素影响,教学内容要具有相对稳定性,才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长期稳定的技术认知水平。技术知识的传授口径要保持统一,课堂教学内容要相对固定,学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术素养。

三、养成性课堂教学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术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

养成性课堂的构建要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素养为目标,从个体理解技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评价技术的能力和管理技术的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提升。通过较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使得职业技术素养技术知识传授的一致性、技术能力运用的灵活性、技术能力评价的精准性、技术能力管理的实用性四大特点得以充分体现。

(一)技术制度规范化课堂有利于学生掌握实用型技术管理形式

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在技術操作岗位上工作,如果具有较高的管理技术能力,将会有机会从事薪水较高、工作强度较低的技术管理岗位工作,提升为管理型技术人才。学生管理技术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养成教育才能形成,技术管理制度规范化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形成行业技术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思想,通过向教师学习管理技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规范、实用的行业需要的技术管理形式。

(二)技术标准化课堂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生对技术能力的精准控制

技工院校的学生要形成良好的职业技术素养,不仅要具备使用技术的能力,还要能对技术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在工作中正确评估自己的技术水平,有利于获得更加高超的技术能力。在技工院校中,实行技术标准化课堂教学,引进企业技术标准进入学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标准的基本技术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技术能力高低的正确认识,从而实现对技术能力的精准控制。

(三)技术岗位模拟化课堂教学有助于促成学生技术能力的灵活性运用

使用技术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技工院校学生的技术水平,也是学生职业技术素养水平的核心标志。技术岗位模拟化课堂的构建可以在教学中实现工作场景的模拟,为学生技术能力的应用提供了平台。通过模拟不同的岗位,使得学生有机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从而能运用各种技术,促成学生技术的灵活运用。

(四)技术知识口径统一化课堂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一致性技术知识体系

技工学生理解技术的能力依赖于课堂上所获得的技术知识。技工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统一技术知识的传播口径、实现统一化教学,将会有助于学生形成一致性的技术知识体系。

养成性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技工学生技术综合能力的养成与提升,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术素养的常态化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政.技术素养的内涵与结构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4):18-21.

[2]程宜康.技术素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新视角[J].职教论坛,2015(36):5-10.

[3]杨华.“学习情境工作化”与“岗位模拟”教学方法的运用[J].现代教育,2015(2):67-68.

猜你喜欢

技工岗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从技工到英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技工与专家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