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脉中职生心理,提高其对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2018-06-11周慧妍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济法考试心理

周慧妍

[摘           要]  在经济法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中职生对经济法的学习缺乏兴趣,因而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寻找提高对该课程学习兴趣的对策,帮助学生掌握好该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的通过率。

[关    键   词]  把脉心理;激发兴趣;中职生;经济法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120-02

经济法基础是助理会计师的必考科目,对财经类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考证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从心理等因素着手,分析成因和探究提高学习兴趣的对策。

一、中职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把握学生心理,寻找问题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一)学生的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欠佳,成为过中考“独木桥”的落水者,没能考取理想高中而来到职校。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希望尽快通过职校“快速成才”,以便早日走向社会反哺家庭。社会对中职生仍有些偏见,存在对中职生的贬抑性评价,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产生了自卑心理。此外,学生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认为法律是高深的东西,中职生无法精通而干脆不学,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热情。

(二)学生的厌学心理

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且抽象,而中职生法律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教材内容直奔《经济法基础》主题,缺少法理和法律基础知识学习,无形中有进入的“门槛”,难以提起学习热情,甚至部分学生有抵触情绪,导致被动式、机械式学习。教师如果不注意教学方式,也容易让学生体验到消极的情绪,如有的教师上课习惯于“注入式”“满堂灌”,使许多学生雾里看花,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三)学生的畏惧心理

要掌握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需要较好的理解能力与记忆力,在平日的学习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去复习与消化,部分中职生学习缺乏刻苦,且他们了解到助理会计师考试改革后,通过率只有不到20%,且大多是卡在经济法基础这门科目,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通过考证,也就没有必要认真地学习经济法基础,态度上的畏难情绪从而放弃学习。

(四)学生的依赖心理

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对学习的主动钻研,期望教师对知识进行高度归纳概括,突出重点难点和考点,把考证过关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上课特别强调的知识点,学生印象深刻,没强调的知识就不主动去学习,如果考到教师没强调的知识便埋怨教师上课没教。假期布置练习内容,回来检查发现认真完成得少,随便应付完成得多,等着教师评讲。

(五)学生的焦虑心理

当前处在会计职称考试改革期,校内学生局限于纸质题目的练习,对无纸化考试改革,缺乏机考模拟,真正考试时容易产生紧张情绪,部分学生因此发挥失常。对考试方式的焦虑,反过来又影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中职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圍绕学习和考试的目标,针对成因“对症下药”,内外兼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经济法基础学习的积极性。

(一)以生为本,从学生着手帮助寻找学习的自信心

1.多作鼓励的评价

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教师的肯定性评价有助于学生确立自信心。曾经有这样的案例,有位学生一直对考助理会计师证没有信心,觉得自己笨,学不会,考不了证,在一次与教师的聊天中,教师就一句听似简单的话语“根据我的经验,你绝对有能力拿下助理会计师证”却给了她莫大的动力,她时刻用老师的这句话勉励自己,支撑自己一路的辛勤学习,最终不负有心人,她成功考取助理会计师证。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对学生多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鼓劲教育,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可以多对学生说“你是完全有能力通过考证”“你的理解能力非常好”“你完全有能力学得更好,继续加油”。重视每次批改作业的评价环节,在批改作业时,多给学生写鼓励的评语,如:“good”“棒极了”“加油”,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推作用。注重每次测试的分析与总结,对测试前十名与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对测试倒数10名的学生进行鼓励,分析失分原因,希望他们在以后的测试取得进步。还可以家校共育,携手家长共同为学生加油。

2.成功例子的影响

英国学者菲尔丁曾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心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榜样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与鞭策。学生道听途说助理会计师证很难考,大多卡在经济法基础上,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没有全力以赴地去准备考试。从根本原因上分析,是学生没把课本理解透,一知半解地就上考场,并非考证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教师要从正面引导学生,分析真正的原因,可借助榜样的力量,邀请成功考取助理会计师证的师兄、师姐来分享学习经验和备考技巧,以身边的榜样激发学习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同样都是中职生,知识水平差不多,经过努力就可以成功,从而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和畏惧考证的心理,树立信心。

3.虚拟成功的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不断地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掌舵者”的角色,让学生成功,树立信心。可以先将学生掌握得最好的内容进行测试,让学生获得较高的测试分数,使学生觉得课程并不是很难,产生对考证过关的期待;也可以将难题与易错的题目反复练习,待学生掌握技巧,熟练运用知识后再进行测试,学生在难题、易错题上都能轻松得分,可减轻他们对考证的焦虑,信心满满地参加考试。

4.授予自学的本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学会学习”是学生进入知识大门的入场券,而“自主学习”无疑是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殿堂里翱翔的翅膀。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受用一辈子。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精髓是“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更应是“启发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教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学生拥有了自学的本领,则不再依赖教师。

(二)以师为导,以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前准备方面

首先,钻研教材。中职生法律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教师要本着“深入浅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識要点,突破教学难点,将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轻松掌握。其次,读懂学生。教材是本书,万人一版,而教学对象是学生,千人千样,各具特点。要备好高效的课就必须先了解学生。中职生普遍在学习上有厌学情绪,在考证上有畏惧心理,对教师有依赖的情结。教师在课前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通过成功例子的影响、虚拟成功的期待解开学生的心结。最后,研究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幅挂图等,这些教具比较枯燥,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谈何自信?谈何好学?而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把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带入课堂,利用其声、光、动画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来辅助教学,把课堂变“活”了,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化了,从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导入教学法、讨论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好教学课件,力求让学生轻松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

2.课堂教学方面

一堂课45分钟,若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显示:一堂课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分为四个时区,呈:波谷(5分钟)—波峰(15分钟)—波谷(15分钟)—波峰(10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波谷是学生精神状态较差的时间段,波峰是学生精神状态集中、活跃的时间段)。教师可针对学生精神状态的分布规律来开展课堂教学。一开始学生的精神处于“波谷”阶段,这个时候教师必须要有导演的功夫,促使学生的兴奋点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或案例等教学手段提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通过生动的语言对知识进行解读与引导,教师在做合理的知识讲解后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对知识点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寻找答案。分组讨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答案在思想碰撞中产生,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度过第二个精神状态的“波谷期”。经过激烈的讨论过后,学生对答案的求知是非常渴望的,教师应抓住时机给学生做画龙点睛的解答,让学生对知识豁然开朗。分析完答案后,还有最关键的一步要完成——形成性评价,利用课堂最后的10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形成性评价,即知识总结。如让学生在一张纸上总结“这堂课学了哪几个要点?”,也可以是让学生写出课堂中不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是出几道有代表性的测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要轻视这10分钟的时间,这10分钟时间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梳理该堂课的知识后作出的一个小结。课堂小结能很好地让学生化“乱”为“顺”,启发创造性思维。当一堂课学生学有所获,他的自信心会自然而然地便树立起来,厌学情绪会消失。当学生掌握自我寻找答案的途径,拥有自学的能力,那么他便不再依赖教师。

3.巩固学习方面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记忆过的知识隔30分钟回忆遗忘率为42%;1小时后回忆遗忘率为56%;一天后遗忘率为67%;6天后为75%;如果一个月后再回忆遗忘率则高达78.1%。所以,教师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针对遗忘曲线来制订复习计划,让学生自主复习、互相提问来检查掌握情况,也可将考点通过分阶段提问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考点,克服遗忘,当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便不会焦虑。

(三)千锤百炼,以无纸化仿真实训缓解学生的焦虑

针对部分学生对考试的焦虑,可增强学生的无纸化仿真训练,每学完一章都进行无纸化模拟考试,学完所有内容后进行无纸化模拟冲刺考试,强化无纸化模拟考试有助于消除考生考试时可能出现的紧张焦虑,保证学生顺利完成考试。本校学生有较高的考证通过率,又会激励其他学生树立信心和激发热情,营造学习经济法基础的良好氛围,实现经济法基础的教学目标。

笔者通过以上对策,激发学生对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好该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的通过率。

猜你喜欢

经济法考试心理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心理小测试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心理感受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心理小测试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