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职德育模式构建的思考

2018-06-11王晓彤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导向德育工作素质

王晓彤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构建基于职业导向的中职德育模式,即根据职业教育的目的与性质,针对培养对象,以德育理论为引领,确立职业人素质目标要素,借助企业文化实施德育活动,进行与企业对接的职业化评价,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科学性、超前性、实效性。

[关    键   词]  职业导向;中职;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206-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步转变及产业升级加快,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职学生要想在未来立足于社会,拥有自己发展的一席之地,就要有过硬的技能本领,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因此,中职德育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针对中职学生的基本状况,从实际出发,明确德育目标、丰富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加强德育评价,建立基于职业导向的、合理有效的中职德育模式。

一、中职德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普遍表现有厌学心理、自控能力差、对毕业后就业信心不足、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充满疑问和困惑等问题,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表现出比较强的可塑性。这样的现状增加了中职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很多中职学校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切实可行的德育模式。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学校过分关注“就业导向”,过于强调学生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积累,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塑造品格、净化灵魂的德育主题,学校对实训设施、技能大赛等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而对德育活动、社团建设、文明风采大赛等投入明顯不足。

(二)德育机构和相关制度不健全

德育工作是一项整体性、全面性的系统工作,短期内不容易看到效果。受功利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对凡是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教学等方面的机构人员、经费、队伍建设均比较重视,而涉及德育方面的人员配置、设施、经费较少;一些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工作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也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三)德育内容与形式空泛

中职学校的德育往往以传统的“课堂”德育模式为主,针对中职学生自身特点的德育内容少,脱离行业企业、脱离社会、脱离学校实际,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对职场、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企业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达不到现代社会对职业人应有的标准要求。

(四)教育性与职业性相统一的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在目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很好地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企业文化中的经营理念、管理机制、文化氛围、团队合作意识等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在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中,职业风格、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等因素融入较少。

二、构建基于职业导向中职德育模式的基本思路

德育模式是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关于德育理论、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为加强中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全面构建基于职业导向的德育。

(一)德育理论:以理论为引领,把握中职生成长特点及职业教育规律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职德育模式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注重人类本身的价值需要,使德育回归本来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有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中职生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职业者;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为了实现每人的幸福,教育应该把受教育者作为具有完整精神和独立人格的真正的人来对待,不仅仅关怀他的物质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其心灵的呵护,提升其探究生活意义的能力;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成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等七个范畴,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

(二)德育目标:以职业为导向,确立职业人素质目标要素

中职德育必须更新理念,将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知识增进、能力提高、素质培养的活动都看作是德育内容,确立以“合格职业人”为导向的德育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意识、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熟练的职业技能、综合职业潜能等五大特征的综合职业人才。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有正确的劳动态度、优良的职业品质、严格的行为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中职生的德育培养目标。

(三)德育手段:以育人活动为载体,进行“准职业人”基本素质的培养

学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形成中职德育的“主体专业化、实施规范化、活动系列化、影响人文化”的综合德育工作系统。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1)加强德育领导,锻造德育队伍。建设一支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专兼结合、学校教育与职业影响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2)坚持以严治校,实现管理育人。以德育实施的规范化为目标,完善学生管理系列制度,实施精细化日常管理,与企业制度对接,通过管理育人,树立守纪观念和自律意识,使学生向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靠拢。(3)注重行为德育,实现活动育人。建立系列化的德育活动机制,通过德育实践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增强纪律性、组织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潜能。(4)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整洁干净,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和谐向上的文化“软”环境影响学生的操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四)德育内容:以企业文化为支撑,实现德育内容的完整性

职业教育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中职的德育工作必须走与企业相融通的道路,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对学生进行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文化传递,实现德育的职业化。学校要利用好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积极的文化、团队合作意识,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教育要求,建立和实施学生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和学习规范,落实管理措施,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如借鉴企业“5S”管理实施中对员工的教育内容、考评内容、考核形式,结合学校的教育管理特点,形成学校“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节约、素质、学习”多个项目的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从学生教室、宿舍、实习场所,到学校对学生行为管理的各个领域,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让学生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己的宿舍、教室、实训场所的过程中体验职业素质养成的过程。

中职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有奠基作用,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还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准职业人。基于职业素质目标导向的德育模式以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为目标,拓展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使学校德育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对接,与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及素质要求相对接,解决中职德育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中职德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放.探讨以“优秀职业人”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模式[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1(32).

[2]刘合群,黄成忠,李召旭.以合格职业人为导向的中职德育立体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21).

[3]翟艳,张蓉.试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4).

[4]郭菁菁,沈琴,何叶.对高职德育模式建构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7).

猜你喜欢

导向德育工作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犬只导向炮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