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服装材料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2018-06-11严磊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研究性面料服装

严磊

[摘           要]  高职院校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源于高职院校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服装材料是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解服装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等,重点在于对材料的识别,并在服装设计制作过程中合理地选用材料。从表面上来看,该课程内容比较简单,实际上学生很难达到能识别的要求,更难以在设计中合理选用;再者,学生不能跟上教师讲课的步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导致服装材料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师能够在开展服装材料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模式,那么就会加强学生的识别能力,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之中。因此,重点分析在服装材料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具体策略。

[关    键   词]  服装材料教学;研究性学习;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124-02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主要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课堂多采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要进入高职院校序列,当前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改变,我把教学方法的关注点放在了研究性学习上。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和探究,实践能力和思维得到了提升。服装材料教学专业性比较强,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熟知各种服装材料,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辨析面料、如何根据款式选取面料。本文重点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在服装材料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服装材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中,服装材料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服装教师在实际开展服装材料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下面重点分析服装材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课程教育改革,对高职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高职教师能够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和升级。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新颖的教学观念,依旧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服装材料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经常是通篇在讲解理论,让学生“填鸭式”地被动接受,学生的分析、识别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师在实际开展服装材料教学的时候,过度关注自身的课堂主导地位,认为课堂就是自己的,学生能够听懂自己的讲解便可。这样的错误认识严重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背离[1]。服装材料教师在教学中,未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与研究的机会,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正确的定位,对服装材料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高职服装材料教学的发展和稳定运行。

(二)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完善的师生沟通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保证。因为,在完善的沟通模式下,学生才会对所学习的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通过沟通,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终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但是,从当前高职服装材料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教师在开展教学中缺少和学生之间密切的沟通和交流。比如,针对“服装材料的识别与运用”的分析,教师往往自己讲解,并未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当学生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的情况下,则不能得到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学生在服装面料等方面的知识都存在问题,但是学生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与教师全程无沟通,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由此可知,在高职服装材料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三)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丰富的教学手段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基础。由此,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时,要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更新和升级。通常情况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但是,从当前高职服装材料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很多学生一堂课下来昏昏沉沉,没有学习到相关知识[2]。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中,应该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跟上时代和课程改革的步伐,为学生提供生动和活跃的学习空间。

二、研究性学习在服装材料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提供辅助,学生自主策划、执行和评估,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某一个特定专题的研究,运用已有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空间

在高职服装材料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则会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通常情况下,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受到教师教学的束缚,教师未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但是,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则展现出了一定的不同。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策划研究,制订出研究主题。比如,学生针对服装材料中学习的内容,可以与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3]。如一些学生不能对服装的材料进行正确的识别,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可以让掌握识别技能的学生带領其他学生学习从而使整个班级共同进步。所以,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拥有了完善的空间。

(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不管进行哪一个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高职服装材料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让学生感到头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操作上则出现很多问题。比如针对服装材料的识别上,很多学生面对服装材料识别的原理能够形成倒背如流的态势。然而,如果让其对服装材料进行识别,则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所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如针对“纯羊毛—仿毛”的识别,可以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通过对羊毛织物、腈纶仿羊毛织物和黏胶仿羊毛织物的性能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研究上拥有动力。教师在传授理论基础知识之后,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服装面料,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对这些面料进行重点分析。这样,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就会强化操作能力,并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

(三)加強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踊跃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提升,在发表见解中也活跃了自身思维。同时,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学生会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和优化,能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服装材料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针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分析。该环节就是学生自主评价的过程,通过自主和相互评价的形式,提升对知识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着手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创建。学生通过研究的形式,针对特定知识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在服装材料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以“识别面料、选择面料、缝制面料”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例,其中前两个内容是课题的重点,具体研究性学习步骤如下。

(一)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确定选题,识别面料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开展服装材料教学,是在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背景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和帮助者。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注服装行业的机会,让学生从行业的层面去选择学习的题目。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的研究方法提供指导,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合理归纳和总结,这样就可以形成完善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在实际开展服装材料识别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面料市场出发,从高、中和低三个层次分别对不同面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记录分析面料供给情况。另外,紧紧握住“服装教学成果展示”的机会,征集学生的建议。比如,款式的设计与材料的材质、颜色、纹理选用的关系等,还可以通过问题“服装材料对服装设计和制作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加深学生对面料识别的学习。由此,从学生的已有知识领域出发,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明确的主题,这对形成高效的研究性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二)搜集资料,选择面料,完善思路

在资料的搜集上,学生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通过丰富的资料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比如,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访谈、上网和阅读书籍等形式,获取关于服装材料的知识。在材料搜集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性。随之,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部进行分析,以一定的研究形式,对搜集和实践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做出详细的记录。在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就可以进行合作和交流,对搜集的资料即信息进行重点整理。通过对比和分析的形式,找出其中有价值的资料。面料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在进行面料选择的时候,根据款式从面料的表面肌理出发,柔软面料比较柔软体贴,褶皱面料粗犷,光滑面料华贵。在搭配上,要注重颜色和质地。通过多方面的收集、对比、分析,完善思路。

(三)形成成果,缝制面料,交流激励

成果展现是研究性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把整合的资料通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创建研讨会、辩论会等活动为研究提供载体。由此,学生可以根据将研究性学习成果向班级全体成员进行详细汇报,通过研讨的形式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成果的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深度的思考,并对知识体系进行更好的补充。

在面料缝制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到缝制工艺室,为学生提供一些特殊的面料。比如,向学生展示天鹅绒面料,但不告知学生,让学生自主摸索缝制的前后片。学生在进行缝制的时候可能会运用上下对齐机缝的形式,这样会出现上层面料长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应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通过加纸的形式解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缝制同类面料的关键点。

综上所述,在实际开展高职服装材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制订出完善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迎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内部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根据该内容设计服装材料教学的主题。同时,还应该对相关资料进行积极搜集,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对学习的思路进行重点完善。在研究学习模式中,要对信息进行完善的加工,保证学习模式的正常运行。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研究学习的成果展现出来,教师给予帮助和引导,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重点评价。相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一定会更好地掌握服装材料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祖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服装材料学”课程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6,37(7):134-137.

[2]杜康,高颖.基于服装设计专业的《服装材料》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思路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6(2):57-59.

[3]林萍.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服装材料学》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33):43.

猜你喜欢

研究性面料服装
怎样区别不同面料?
锦绣如织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道具服装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奢华提花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