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建筑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2018-06-11钱周军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平面图模块软件

钱周军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各方面,并且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站在中职院校角度进行分析,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信息化授课目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建筑识图课程教学实践方法和内容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建筑识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策略以及开展建筑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效建议,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建筑;建筑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82-02

一、建筑识图课程教学实践方法和内容

(一)现场课

按照各模块的教学需求合理设置,例如,构造简述(模块一)、基础构造(模块二)、楼板和墙体构造,建筑主体施工通常在现场可以同时看到(模块三、四)、楼梯构造(模块五)、屋顶构造(模块六)等。现场课通常采取任务教学方法,选择框架和砖混合结构等典型建筑或校内建筑,便于图形和实物的对比。教学率先设置任务,发送给学生具体的任务工单,学生紧密围绕此项目和模块任务展开学习,促使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二)画图课

画图课通常设置若干构造模块可以综合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构造详图位置,例如,墙体和楼板构造(模块三、四)设置建筑墙体的大样图设计课,楼梯构造(模块五)设置建筑楼梯详图的设计课等,画图课通常采取示范教学与任务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具体画图任务,教师列举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画图方式,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构造图绘制,最后考核绘图的正确性与图纸质量。

(三)识图课

此课程主要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工作特征,把重点放置于民用建筑。在完成民用建筑的识图和构造模块教学之后,设置连续几节课程的识图专业活动周,提高教学活动的连续性。教师对工程图纸提出思考问题,为学生的读图提供引导,在教师辅导答题之后分组答辩,测试学生对图纸的理解程度,并且以读图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最终答辩情况作为考核点。

二、建筑识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策略

信息化技术特征为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智能化,信息化教学必须符合交互、开放、协作以及共享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条件,授课场需要安排学校多媒体教师,确保学生能够使用电脑进行学习。电脑内应该及时下载极域电子教室软件,把教师主机上的课件传播至学生电脑,确保学生可以在自己位置上全程观看教师操作,如果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同时,教师也能够借助监控管理和监督学生的电脑操作,远程解决学生机的问题。另外,电脑中也应该配备Lumion软件、3Dsmax软件、Sketchup软件以及AutoCAD软件等,通过上述软件直观地观察建筑物三维模型。需要注意的是Sketchup软件不仅仅支持视图模型的观看,也可以观察到物体各投影面的投影图,便于进行视图和实物的转换,锻炼和培养中职学生的三维空间感。教师准备课堂教学资源,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带着问题投入各阶段的课堂学习。学生正确运用微课、教材等现有资源展开自主探究,其中,微课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且具体地完成理论知识学习,针对看不懂或理解不到位的知识可以随时进行重播直至全部掌握。课堂教学完成之后,应该再准备课后复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前导学

相关信息显示,当代学生的智能手机使用基本普及,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使用QQ群组、微信群、百度云等平台进行知识的传递。教师通过网络在学习群里布置思考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实物或者智能手机观察识图形态,学生把自己得到的答案上传,整理好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以备课堂教学阶段处理。

(二)课中讲解

识读施工图是建筑识图课程教学的核心组成内容,学生的实际识图能力并不容易得到考查和锻炼。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应该采取知识点讲解、问题简答、师生沟通、工程图纸抄绘以及工程图纸改评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运用Sketchup软件进行识图课程教学,(1)三面投影图与特征。三面投影图主要分为侧立面投影、正立面投影以及水平面投影,而上述投影面在Sketchup软件中模型空间恰好对应左视图、主视图以及水平面,需要配合把视图模式调整至平行投影,教师能够把场景内几何体模型调为三面投影呈现给学生,更加形象且直观地讲解这一内容。(2)基本几何形体投影,球体、圆锥体、棱柱以及圆柱体等投影特征分析也是制图的基础条件,Sketchup软件创设上述几何体非常便捷,并且可以在软件模型空间内360°立体旋转式观察,利于教师课堂直观呈现几何体模型且讲解几何体投影的具体特征。(3)两立体相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两立体相贯求相貫线的问题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如果将两立体相贯模型绘画出来,则可以缓解理解难度,方便学生掌握。仅依靠黑板画图无法实现模型的全面展示,科学使用Sketchup软件中模型交错这一工具则可以简单地画出两立体相贯模型,更加快速且准确地求出模型相贯线,然后把模型进行展示与讲解;(4)断面图、剖面图使用Sketchup软件中的截平面工具,快速获得模型截面,获得对应的断面图和剖面图。

(1)讲解建筑平面图的知识。科学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Flash课件,以具体且形象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边讲解知识点边播放动画,加深学生的印象。(2)观察一层平面图解答相关问题。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建筑平面图,对相关知识过于陌生,无法快速理解。为帮助学生消化建筑平面图的知识,教师需要在问题设计环节将图纸上涉及的文字、表格、字符以及线条纳入问题,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寻找答案相关的知识点在教材的具体位置。(3)学生小组讨论。针对个人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点,如果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则应该寻找教师帮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授人以渔”的道理,摒弃以往直接对学生讲解最终答案的方式,而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相关知识所在教材位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和深化知识。(4)二层平面图的阅读。基于一层平面图的问题全部处理完之后进行二层平面图的阅读,要求学生讨论和总结第一和第二层楼的差异之处,并且采用此方式完成全部平面图识读,具体过程应该做到问题提出和回答情况的记录。(5)绘图练习。基于全面识读与理解平面图的基础上尝试绘图,抄画一层平面图。学生在课堂中初步学习了识读,但是是否熟练掌握全部知识点还有待考查。采取抄画作业使教师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缺陷,从而逐一攻克不足之处。第一次进行抄画前,教师需要在投影上使用CAD演示一遍绘图流程,充分强调绘图顺序、布图、文字书写、线条绘制、铅笔使用以及怎样保持图画的整洁。学生抄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由于是初次尝试工程图抄画,一定会遇到各方面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安排2~3课时的课堂抄画,没有在课堂时间完成的抄画部分需要在自习时间或者课后时间继续。(6)批改作业,强调典型问题,登记成绩。

三、开展建筑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效建议

(一)教师方面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教师需要与学生合作,共同建立灵活且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积极引入仿真软件和微课,为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资源保障。在班级QQ群组和学生实时交流,全程参与和帮助学生问题解答。发挥习题库、问卷星网站等学习平台的辅助作用,提供个性化学习的考察工具。(2)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探究、合作、自主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中职学生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升级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确保传统教学结构的根本性改革。(3)提供更加丰富和系统的学习资源。科学应用信息技术,课程引入真道智享、BIM三维识图等仿真实训软件,资源库、习题库平台等有效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公共门户网所蕴含的信息化资源以及咨询专家学者解疑答惑。(4)推行项目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与中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课程使用教材是根据项目教学法要求编制的课本,结合学生特征与行业需求,满足社会企业岗位需求。(5)使用信息化基础作为教学支撑。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体現自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专业问题。适当插入建筑专业相关的新理念、技术、新闻以及时事热点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和自主表达意见,实现课程知识的课堂消化。

(二)学校方面

(1)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的教学培训。中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教师提供设计学习的活动条件,实际培训阶段关注以教学设计带动建筑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家讲座,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化授课理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方也应该组织建筑识图信息化教学比赛,设置适当的物质奖励,发挥教师的潜能;(2)加大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力度,持续完善信息技术工具接入和更新。针对建筑识图课程目标和任务需求,合理引进各类软硬件教学资源,确保教室内设备充足,更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电子资源呈现出来,从而减缓教师授课难度,从本源上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际教学阶段采取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课堂遗留的各种问题。凸显重点、攻克难点,把抽象问题形象化,以简单且直观的形式展示建筑识图课程的知识,从而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提供探究式学习场景,使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处理学习问题,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同教师交流,寻求帮助。让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乐趣,最大限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人才培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谌英娥,邹翔.讲授型微课开发的实践探索:以中职建筑识图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7(46):92-93.

[2]纪幸乐,肖先波,王婷.基于MOOC的建筑类课程O2O混合式教学实践: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8):119.

[3]林枫.如何提高中职工学结合教学有效性:以《建筑识图与构造》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9):176-178.

[4]何罗平.“任务单”教学模式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1):97-100.

[5]刘彩玲,刘杰.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职《建筑识图》课程教学设计探析:以“梁平法识图”教学单元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6(8):68-69.

猜你喜欢

平面图模块软件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四居室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有趣的识花软件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