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8-06-11葛欣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岗位

葛欣

[摘           要]  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构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合作确定创新育人培养方向,重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并建立多元管理与考评机制,运行“双导师制”模式强化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该模式的构建,探索“仿真教学—全真实战—创新创业”的电子商务课程改革,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    键   词]  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60-02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传统电子商务模式B2B、B2C、C2C的基础上,又涌现出O2O、C2B、B2M等新兴多元化电子商务模式。在双创的形势下,电子商务大环境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何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与企业需求的多层次人才,是学校、企业与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一、 现阶段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不科学

目前,很多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仍沿用“电子+商务”的培养模式,只从计算机与市场营销两大方向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与行业、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同步,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岗位需求定位模糊,择业难度加大。

(二)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学校从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往往更擅长理论教学,而缺乏相关行业企业现场生产与运作的一线工作经验。具备企业经验与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的短缺将影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电子商务实训与真实场景相脱节

中职电子商务的实训教学大多数停留在实验室的开发与模拟软件的使用上。[1]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引进企业的项目,但往往是由学校的教师进行任务指导,企业人员难以全程跟踪指导,或让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去企业里进行岗位体验,但往往由于体验时间有限,难以系统了解企业的业务运作流程与岗位职能。

二、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为了解决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改善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状况,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许多学校展开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2]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训模式,采用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负责按国家、行业或企业的岗位标准对学徒进行培训,由专业教师对学徒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强调校企双方深化合作,要求校企共同招生、制定课程、开发教材,采用工学交替、双导师制,共同建立评估制度培养学徒。

(一)校企合作确定创新育人培养方向

根据企业运营与学校教育的实际状况,校企双方共同定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五大培养方向,分别是UI与视觉设计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信息技术方向、運营推广方向、客户关系管理方向。根据不同方向的岗位特点从招生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着重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可以与多家企业建立校内外合作基地,聘请有经验的一线企业高级员工作为“师傅”,教师与师傅明确各自的权责,选择培养对象,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教室与企业、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有机结合,定岗专项培养,订单式定向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重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岗位职能需要与行业企业标准,与当下就业动态相结合,制定学徒岗位任务执行标准,将传统的学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转变为“核心课程+企业项目+技能证书”的一体化专业技能体系。[3]核心课程是指以校企共同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五大培养方向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任务,侧重在图形图像的优化与设计、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动态网页设计、网络营销、客服管理等核心课程;企业项目是指以企业实际工作场景为依托的实战项目,如在淘宝网开网店,使用淘宝助手进行宝贝管理、网店装修与产品促销,O2O线上线下体验式营销,手机商城APP等电商运营模式。通过引进企业的营销方式以及提供的商品,让学生真刀实枪地进行网上销售;技能证书是指通过学习或培训获得的国家教育机构、行业颁发的电子商务员、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训课设置的课时量也应讲求科学安排,适当增加实训课程的课时量。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多元管理与考评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告别“填鸭式”或“收音机式”的单向教学方式,以电商企业运营的真实任务和丰富资源为导向,通过O2O线上线下体验区、手机商城平台APP等信息化手段方式,努力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其体验完整工作流程,营造与实际工作情境一致的高仿真电子商务的教学情境。根据社会组织形态的金字塔结构将电子商务岗位由低层向高层划分为技术层、管理层和经营层,具体为美工设计、财务会计、客服、物流仓管、总监等岗位职务。通过团队协作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做中学”和“学中做”相结合。

现代学徒制的管理工具有周报告、月度总结和管理会议等,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即计划、执行、考核、改善(PDCA)四个管理程序。一个高效能的学徒制管理平台,不仅可以满足学徒制的评估证据上传、评估、储存,还可以对学徒的学习进度与成绩进行监控、对教师或导师的评估效率进行考核评价。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过程与结果、团队与个人、侧重技能操作的方式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考核。

(四)运行“双导师制”模式,强化师资队伍

“双导师制”是指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新型模式。这要求学校教师兼具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企业实践经验,要求企业导师能言传身教传授专业技能。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所担任的角色不同,任务不同,应建立选拔、考核、激励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各级各类电子商务教师技能竞赛以及信息化比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工学交替阶段,不断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聘共用,双向挂职等工作,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五)构建“递进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以及企业的运营规模与岗位需求,以递进式的“认知性阶段—基本岗位(UI视觉设计或客户服务)技能训练阶段—发展岗位(网络营销)技能训练阶段—综合岗位(电子商务运营)技能训练阶段”四个阶段进行人才的培养。在新生入学之后,学校聘请企业导师作为“师傅”在三年的时间内对“学徒”进行指导、答疑、点拨、训练。校企双方根据行业的动态发展不断调整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工学交替进行,形成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教师+师傅”学徒制模式。

第一学年,学徒在校学习教育部规定的共同基础课,并到企业观摩认知学习,进行企业岗位流程训练和电子商务环境认知训练。学校教师以选修课形式,指导学徒认识电子商务职业道德、电子商务企业价值观。

第二学年,学徒在学校学习核心技能课和专业方向课,采用国家规划教材和校企共同开发的实训实习教材。在熟悉电商平台的基础上,到企业实地体验实习电子商务客户服务与UI设计等岗位方向。学校教师负责学徒在校的实训实习课程并培养学徒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学年,安排学徒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进行电子商务实战运营。学生通过分组分岗位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或网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强化岗位技能。采用跟岗培训方式,由双导师负责指导,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解决学生网店管理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三、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

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引进现代学徒制,将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学生与岗位对接,使学生能置身于真实的电子商务企业环境中体验并完成相应的岗位任务,探索从学校课堂中的电子商务仿真教学到企业全真实战,再到自主创新创业的全新课程改革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广,该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教学标准与技术标准相融合,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提高培养效率,降低培养成本,达到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共赢。

参考文獻:

[1]刘红军.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3):77-78.

[2]李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该层次化[J].电子商务世界,2007,17(8):42-45.

[3]邓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91-92.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岗位
今日菜色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