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中职专业课程体系建构

2018-06-11彭文胜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建构毕业生课程体系

彭文胜

[摘           要]  针对“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的“双向困境”,分析中职人才培养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有所缺失的现状,通过综合分析,发现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素养VVAG培养模型”和课程体系开发模型,并以株洲市第一职业学校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对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职业素养;中职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40-02

一、引言

新时期,“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工匠精神”等概念的提高,要求毕业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双高”,以顺应时代变革背景下“人”的竞争,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目标。然而,调查发现很多毕业生就业有效性不高和企业人岗匹配度不高的“双向困境”比较突出,中职学校“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职业素养培养“游离”于课程之外,影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度、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开展以职业素养培养为基础的中职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以解决中职专业课程体系中缺乏职业素养指导性和深度融合性的问题,将有利于中职学校建立起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新体系。

二、研究现状与现实困境

(一)融入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德国、美国、日本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职业素养研究与实践成果丰硕,上世纪中期就有职业素养与课程建设的关联研究成果[1]。在国内以往的研究中,课程建设和职业素养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职业素养/职业素质”和“中职”为主题检索条件,共有5819条结果;“课程”和“中职”有18557条结果。然而,以“职业素养/职业素质”“课程”“中职”为主题检索条件,仅有490条结果。从已有成果看,很长一段时间,课程和职业素养是分散研究,少数研究者提出了二者关联的观点,裘燕南[2]提出通过情景教学的丰富性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构建偏重职业素养的课程方式;张立锋提出,将“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引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2014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后,关于职业素养影响课程建构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刘茂祥对高中阶段学生素养与课程建设研究中提出“立足学生的‘趣·术进行课程统整、围绕学生的‘志·道进行课程互通、沉思学生的‘能·慧进行课程创生”;蒋淑雯研究指出“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有效落实,必须以课程为主要载体和平台,要校企深度合打造职业素养课程实施平台”。近几年,很多学者开始有意识地将职业素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但由于时间短,研究文献还不够丰富,建构中职课程体系的成果尤为稀缺。

(二)中职学校职业素养培养的现实困境

为了解中职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课题组采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四类主体开展调研,对职业理想、职业人格、职业意识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过程与培养效果编制32道题的问卷,通过问卷星开展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566份,从回收问卷看主体分布区域、占比都符合要求,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现状。结果显示,在校生答卷中,11%的学生完全了解职业素养、55%的学生了解很少、34%的学生表示不了解;教师答卷中,35%的教师认为课程设置是依据行业企业需求,39%认为是依据学校条件,19%认为是依据学生特点,7%选择了其他或不清楚;毕业生答卷中,21%的毕业生认为学校职业素养培养很好地融入了课程教学,38%认为有所融入,26%认为没有融入,15%选择其他或不清楚;用人单位答卷中,认为职业理想合格率为67%、职业人格为62%、职业意识为73%、职业关键能力为81%。

三、课程体系建构理论与模型

职业素养培养不是泛化的素质教育,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是个体自身通过行动实践和自我完善逐渐养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职业必备的通用素质为基础、岗位所需的专业素质为核心、职业发展所需的拓展素质为延伸。本文提出了图1所示的“职业素养VVAG培养模型”,包含价值观(Values Views)、职业观(Vocational Views)、适应力(Adaptive Capacity)、发展力(Growth Capacity)。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本文参考CBE课程模式、BTEC课程模式、TAFE课程模式、双元制课程模式及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等模式,从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出发,构建图2所示的课程体系模型,基本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和职业生涯和谐持续发展。

四、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研究

为检验课程体系构建模型的科学性,本文选取株洲市第一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开展实证研究。

传统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在汽车制造和售后服务领域,从事现代汽车检测调试、试验、故障诊断、维修和现场生产及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突出能力本位,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及职业岗位需求。

株洲市第一职业学校基于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毕业生从事的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维修服务顾问、汽车新车整备、汽车客户服务、汽车维修钣金、汽车维修漆工等岗位,“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开发方法,解构职业“行动领域”,重构“学习领域”,最终开发图3所示的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组成的课程体系,具体的教学进程如图4所示。

为保障效果,株洲市第一职业学校实施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课程、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师资融合、评价考核,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或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落实教学改革,株洲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97.8%,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87.6%,毕业生月收入高出同类学校、用人单位满意度近100%。

五、结论

职业素养教育不能简单地将素质教育泛化到职业教育领域,要以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性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具体职业所需的专业性素质为核心,以发展性素质为延伸,不断深化课程与教学的纵深化改革。在课程建构的主体上,要改变单一的学校“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窘境,校企共同开发科学课程体系,共同推动课程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成为制约素养培养的“活水源”。

参考文献:

[1]黃克孝.职业教育课程特点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5(16).

[2]裘燕南.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猜你喜欢

建构毕业生课程体系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建构游戏玩不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