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双主体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8-06-11于桂莉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理实会计工作会计专业

[摘           要]  目前,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日益强调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这就需要加强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其中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就比较适宜新型教学需求。对校企双主体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经验与思考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做法,提高了应用的效果。

[关    键   词]  校企双主体;会计专业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24-02

2012年以来,学校会计专业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会计联合传授,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原则,利用真实的原始凭证和真实的企业会计软件以及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结合会计工作岗位要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真实体验办理银行、税务和工商等经济业务的过程。以“零距离对接”为目标,用企业真实的原始凭证、会计软件和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按照会计工作过程,结合会计工作岗位要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形成“上学如上班、教室如财务室、学生如会计”的职业意识,实现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教材与实际会计工作无缝隙对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一、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适应和胜任会计工作。据学校调查反馈,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大多流于形式,毕业后找不到真正的会计岗位,一般都去从事收银工作。即使找到了会计工作岗位,也不会填写支票、凭证、报表等,更不会到银行、税务、工商办理相关的经济业务,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毕业的学生需要重新在企业单位学习和培训。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中職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建立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二)探索中职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课题,按照会计工作过程,创设“会计工作情景”,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提高,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锻炼会计职业技能,通过这种模式使学生主动形成对财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完成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材的编写及出版工作

我校于桂莉主席作为山东省及济南市财会专业学科带头人,课下带领济南市财会专业的骨干教师,积极探讨和研究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的课题,主持编写了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基础会计工作》《企业会计实操》及《企业会计仿真实训》创新教材,这些教材走在了同类系列教材的前列。撰写教学改革论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财会教学中的运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近几年,30余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上发表。

(四)构建与会计岗位相符合的课程设置

原会计专业2.5+0.5(2.5年为理论知识学习,0.5年为实训学习)的课程设置,将0.5年实训学习时间前置到高一和高二阶段,做到边理论、边实践,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的有机结合,将0.5年分到前四个学期,每学期0.125,高三第5、6学期再次夯实理论知识学习,迎接高职考试,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巩固理论的高效的认知过程,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五)打造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会计人员共同授课、互为补充、双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学校聘请了优秀会计记账有限公司和会计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课教师共同授课,自2012年以来,为每个财会专业班级每学期授课96课时,2000余名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真实的会计凭证和企业真实的会计软件,为将来适应财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企业与学校共同授课中,企业会计人员也得到了学校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讲课水平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学校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六)构建了中职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结合企业对会计人员评价的标准,对出勤、劳动量(作业量)、工作质量(作业质量、回答问题)、客户回访(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标准进行评价,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实际操作的水平,最终按照A级、B级、C级(A级为最高级)来确定最终成绩,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 解决了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不能适应会计岗位的突出问题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模拟真实的会计资料,专职教师和兼职会计人员规范授课,努力为学生提供与真正会计工作无缝隙对接的专业标准和技能。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实践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会计工作过程,增强学生毕业后适应实际会计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做法

校企双主体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了运用“6525”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6”是指构建了以鲁班文化为典范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境界的六要素职业素养”框架。

“5”是指重构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即“四阶段五会六能”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0.5年校外实训内容前置”的教学运行体系;“六学期三平台、温柔正气三职人”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体系;“考赛成绩反馈+实际会计岗位责任制考核+毕业生的岗位反馈”的ABC三个等级教学多元评价体系。

其中,“四阶段”即基本技能、专业单项技能、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五会”即写(写一手好字)、认(认识原始凭证)、点(点一手好钞票)、算(打一手好算盘)、录(有一手好的录入技能);“六能”即能填制原始凭证、能填制记账凭证、能登记日记账、能登记明细账、能登记总账、能编制会计报表。

“2”是指通过专业双导师同堂授课。

“5”是指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教材与实际会计工作无缝隙对接,学生毕业后即能胜任会计工作的培养目标。

本成果以打造传承规矩、诚信服务的“鲁班文化·工匠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为出发点,依托“省中职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围绕学生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牵手企业行业,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技能+职业发展并行设计”;课程体系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一体化建设路径”;实训教学的“企业化真项目配置、五会、六能力训练”;“校企双师同堂授课”的师资培养方式,助推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创新。经过不断完善总结,构建了六要素职业素养框架、五模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四阶段,五会六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训内容前置的教学运行体系、“温柔正气三职人”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体系,“ABC等级”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双导师同堂授课,达到“五个对接”,最终形成“鲁班文化·工匠精神”的“六模块、五体系、双导师、五对接的‘6525”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我们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及职业素养形成特点,确立了五个教学模块:职业素养、通用能力、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拓展,并将“传承规矩、诚信服务”的鲁班文化、“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温柔正气”的学校校园文化分解到五个模块中,实践“五模块全渗透”职业素养培育工程,夯实第一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第二课堂“三大载体”的强化促进作用,搭建产教融合文化熏陶平台,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五个教学模块中,设立课程超市,提供个性化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运用典型人物引领,突出对学生沟通交流、问题处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形成性评价,学生持从业资格证毕业,搭建专业认知及文化体验、大国工匠风采展示、毕业生事迹介绍、科技社团活动、校园招聘等平台提振信心,激发动力,增强職业幸福感。

该成果解决了中职校重技术技能培养、轻职业素养养成的问题;解决了中职学生能力结构与企业需求不能充分吻合的突出问题;解决了中职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强的问题。

三、推广应用的效果

(一)会计专业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80%

通过校企双主体的课堂授课模式,激发了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统计,参加双主体课堂学习的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达到80%,而没有双主体课堂学习的班级,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只有5%。

(二)学生在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沙盘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毕业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毕业生到企业能够熟练办理各项经济业务,实际操作能力超过很多大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四)在济南市各中职学校和部分高校进行推广使用受到广泛好评

合作企业财务公司会计师,将我们合作的教材和模式分别到高职院校进行授课和讲座,受到师生的好评。

(五)全国职业院校慕名到校学习交流

广州、青岛等中高职院校慕名到校学习和交流校企双主体的课堂授课模式。

(六)合作企业被批准为山东省唯一的会计专业教师实训培训基地

与我们合作的会计代理记账服务公司,通过合作企业会计提高了教学能力,公司的声誉得到提高,受到客户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申报并被批准为省会计专业教师实训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张维铭.校企结合创新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办公自动化,2018,23(12):47-49.

[2]王续璋,谭境佳.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试析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才智,2018(14):187.

[3]蒋希众,蒋翠玲,傅丽萍,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6(3):178-180.

[4]阎海霞.中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理实会计工作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农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困惑及探讨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探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
计算机网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车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体会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