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8-06-11陈晓峰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理实专业技能实训

陈晓峰

[摘           要]  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实施了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真实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总结实施的策略和运行的保障,增强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20-02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职教理念的体现。在专业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和专业技能培养,效果更显著。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有效地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学生完成实际操作训练,实现了学生动脑与动手过程的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二)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它打破传统单一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在教学中强调“做中学,做中教”。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在教学中创设各种工作环境和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是在教师的帮助和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三)教学内容与职业场景相统一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做到理实的统一,必须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必须重新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重新编制教学标准。为了让学生所学内容尽可能与今后从事的工作一致,缩短就业岗位适应的时间,教学内容及实训环境、设备设施、工作流程等各方面都应与企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策略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加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这门课的传统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辅以少量的实训课,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授计算机硬件知识,学生在听讲过程没有实际接触各种部件,没有直观的感受,到了实训环节,不知如何操作,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我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中,我校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多门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明确课程地位和教学目标

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必须明确课程地位和教学目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主要课程,大多专业都开设这门课程,它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和掌握硬件操作的重要课程,是帮助学生就业后具备操作和维护计算机技能的主要课程。该课程的教學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够按照计算机操作的规范组装一台计算机、安装计算机的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对软硬件系统进行维护,并对简单故障进行判断和排除。

(二)基于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中我们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确定教学内容,即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从实际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发,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中职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企业用人要求等多方面的调研,确定了该课程与实际工作联系最为紧密,在岗位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主板的安装、计算机主机安装与外设连接、BIOS设置与升级、系统及软件安装、系统优化与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六个项目。

(三) “真景实做” 项目引领教学过程

为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坚持“真景实做”。教师以实际工作应用为目的,运用项目教学法,以具体的一项工作为一个项目,遵照教育规律将其划分为若干个训练单元,形成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逐层细化为各个操作步骤或岗位技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可能以真实的产品、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工作流程让学生进行操作,做到“真景实做”,从而使学生掌握实际技能水平,实现教学目标。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每一个项目的教学方案时必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例如,在计算机主板安装的项目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先系统地介绍部件,再介绍部件的安装方法,最后才进行实训”的教学程序。为了实现理实一体化,我们将该项目设计为主板安装、CPU安装、内存安装、外存安装等四个任务,并针对每个任务说明具体的要求,操作步骤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备的安装,在完成安装后延伸和探究学习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最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三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资源,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内容,包括各实训环节的任务要求和操作讲解视频等,让学生对实训任务有初步的了解;课中让学生根据自学内容完成实训操作,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现场指导,并对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重点点评,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课后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作业,让学生对知识进阶提升,巩固专业知识。

(五)综合评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应该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层次的综合教学评价。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评价由理论知识、实训操作、岗位技能三方面按比例综合组成。笔者认为三部分比例各占30%、50%、20%。理论知识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训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岗位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安全生产、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考核。三方面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核,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保障

为了保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学校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机制,使课程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一)加强理实一體化实训环境建设

学校高标准地建设融实训、教学、讨论功能为一体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实训室内按照企业岗位要求配备相应的实训场景和设备,同时还设立了教学区和讨论区,既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也可以完成与企业相一致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实训室内能完成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二)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一方面通过教师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技能大赛指导团队,在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做到以赛促教,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课程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达到100%。

(三)加强课程资源建设,辅助理实一体化教学

学校开发了与理实一体化教学配套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化、模块化,既可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利用课程资源,开展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后辅导。

(四)加强校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夏辉计算机维修工作室。通过工作室的运作,承接社会的计算机维护的任务,工作既服务于教学,又服务于社会,学生在学习后有实际的项目训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杰,付静涛,许红春.“理实一体化”模式下实践指导教师培养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5):82-84.

[2]金白燕.《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课型的“理实一体化”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13):190-191.

猜你喜欢

理实专业技能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农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困惑及探讨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计算机网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车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体会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