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多元”,如何“多元”?

2018-06-11王建平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优化多元引言

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应走向学科育人,要向课程要质量,要挖掘英语学科的课程潜力,要优化课程结构和实施路径,向构建高质量的课程发展。本文基于多元目标理念,在反思小学英语课程现状的基础上,以一所学校课程构建及教学实施的实践研究为例,着重对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优化的路径与策略进行介绍。

关键词:多元目标;小学英语;课程优化

引言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应走向学科育人。教师要重构教育理念与课程教学系统,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开展基于学生发展的学科课程并优化教学,以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英语课程立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改进方面深入研究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更要注重挖掘学科课程的潜力,建设优化的、高质量的课程结构,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高质量的课程发展。

学科课程建设应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与重要对象。在学校构建校本课程的背景下,现阶段的小学英语学科课程建设与实施整体上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课程层面上,学校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整体性、关联性不强,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缺少体系化设计,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以各种节日活动、社团活动等为支撑。2. 在教学层面上,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学习活动“训练化”以及兴趣活动“展示化”等问题。3. 在教师层面上,英语学科的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意识,教师关心的主要是自己要教的班级、要上的课,并不太关注课程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及思考,在探索核心素养落实于常态教学以促进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内涵发展的实践研究中,笔者作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研室的小学英语教研员,带领来自北京市5个行政区、14所小学的英语学科团队参与了由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老师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多元目标英语校本课程研究”。在多元目标英语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整体提升小学英语课程质量的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是14所课题实验校之一,该校英语学科团队充分学习和理解了多元目标理念及其课程设计框架体系,并基于该校“多彩童年”的办学理念,以“多彩·多元·多快乐”为英语学科课程建设及教学发展方向,构建了“Colorful English”英语学科课程体系,在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优化的路径与策略等方面初步形成了经验。

多元目标理念及教学意义

龚亚夫老师指出,作为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其目标应是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语言运用能力不应设定为唯一目标,还应有其他独立的目标,即社会文化目标(social-culture goals)、思维认知目标(cognition and thinking goals)与语言交流目标(communication goals)(龚亚夫,2016a)。每一个目标既是独立的,又是与其他目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个体的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同样,品格也影响人的思维,思维又通过语言影响人与人的交往。英语教育应该通过语言的输入影响人的品格和思维,让学生以语言为媒介形成健康的品格,并发展思维能力。多元目标理念主张英语课程应围绕社会文化、思维认知和语言交流来进行设计,以此挖掘英语学习的多元功能,让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切实的联系,使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品格培养密切结合。

在多元目标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科为载体的英语课程转型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课程设计指向学生的全人发展。在学科育人思想的指导下,语言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经过了整体设计,逐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同时语言运用不再是英语教学唯一的核心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考虑的也不再是教授何种语言结构与功能。除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教学的目标也包含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学会另一种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美德,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英语课程构建的行动策略

在多元目标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程的优化注重以整体、均衡和多元为标准,通过课程整合零散的英语活动,实现国家课程和校本課程的有效整合,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多领域、多层次、可选择、多元化、校本化的英语学科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发挥英语学科课程群落的综合优势,支撑起学生的“语言浸泡”,实现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深度学习。

1. 连接学校育人目标,课程设计注重底色

底色,即基本的颜色,是事物的根本价值。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否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能否扎实地落实于师生的日常在校生活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目标是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追求,是底色。学科课程建设连接学校育人目标,强调学科课程的建设立足于学校实际,基于学校的地方性和独特性,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课程结构与体系。学科课程要以传承学校文化为依托,同时要依托国家课程的内容设置,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学生学习的融会贯通与综合应用,彰显学校特色。学科课程建设与发展要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文化和育人目标的特质,由此才能更好地助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基于集团化办学、快速发展的学校。该校英语学科团队基于学校“多彩童年”的办学理念,以“多彩·多元·多快乐”为英语学科课程建设及教学发展方向,构建了“Colorful English”英语学科课程体系,以课程类型多样、教学目标多元、让学生获得更多快乐为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打基础、促兴趣、展个性”三个层次和“BB Class”“PP Reading”“NN Task”“AA Club”“EE Drama”“CC Show”六大课程群落。体现“Colorful English”课程体系结构及理念的可视图以三原色为基础,相邻底色重叠后形成新的色彩,意为“Colorful English”英语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于学校课程下。整个学科课程体系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系统是一致的,课程构建目标所提到的“多元·多彩·多快乐”既有机地融入了学校“多彩童年”的办学理念,又用儿童化的语言表达了英语学科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追求,即将语言运用、品格培养和发展思维认知能力三者结合,通过形式多样、多彩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程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自身发展作准备、涂底色、打基础为逻辑起点,强调学生在相互连接、丰富多彩、多种样态的英语课程学习中构筑多彩童年。

2.注重把握学科特点,课程构建夯实本色

本色,即本身的颜色,是关于事物“是什么”的描述,是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规定。学科课程的本色应体现学科的本质属性。英语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Colorful English”英语学科课程的构建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充分融合的整体化课程观,这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在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设计上,课程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将“听、说、读、写”“ 玩、演、做、唱”全部融入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方面,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课程又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语言水平和认知基础相结合,在为英语语言能力打基础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感知语言文化、尝试发现自我、学会与人交往,从而让通过英语语言学习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第二,在设计每类课程的实施方法时,教师始终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注重在完整、真实的英语实践中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英语素养。同时,在“BB Class”课程和“CC Show”课程之间架构的“NN Task”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科融合,为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用英语进行初步表达和交流创造条件,从而促进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3. 尊重学生主体视角,学习活动彰显多彩

彩色,即多彩之色,是对事物最终呈现状态的描述,主要指课程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富有创意、多姿多彩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理论强调教育教学的起点、过程和归宿都是学生。“Colorful English”英语学科课程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个性成长与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各自的喜好与选择,为千姿百态的学生个体创造多种形态的课程,让学生学会判断与选择,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例如,“AA Club”是将学校的课后社团活动进行整合、转化的课程,该课程对社团活动从目标、实施要求、评价标准及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规划。英文歌曲、课本剧编演、趣配音和drama社团等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活动均可让学生结合兴趣选择参加。可以说,该课程为学生释放天性、“玩”出门道提供了适当的成长环境和开放的成长空间。而“CC Show”课程则突破了传统的课程门类。作为交流和共享的载体,“CC Show”课程以Poster Show、Festival Show、Talent Show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身在这样的课程之中会感受到自我的成长,并能领略到多姿多彩的学习乐趣。

多元任务主导的课堂教学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基本以话题为引领,以功能、结构为主线来呈现。话题虽然与学生个人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但语言浅显,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首先考虑教授何种语言结构与功能,以单一的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与做法如同两只无形的手,牢牢困住了教师。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教学强调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龚亚夫老师指出的,如果教科书只有“不能做什么”,全是“Dont spit.”“Dont be rude.”,学生便难以养成必要的良好行为习惯(龚亚夫,2016b)。因此,教学要实现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运用目标的融合。只有把课程的语言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才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基于多元目标理念的课程形态是多元的,教学同样是以多元任务为主要支撑贯穿课堂的。多元任务设计以任务为主线,强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任务,将学习语言与培养品格及思维能力融入其中。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英语教师在开展“Colorful English”课程体系中的“NN Task”课程教学时,被《新维度英语》教材中的任务设计所吸引,而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多元任务的理解。教师力求通过任务设计为学生提供自然与真实的英語语言环境,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将课堂学习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教师所创设的、尽量接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任务。教师们也力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将学习语言形式与理解、应用语言意义相结合,通过表达、沟通、解释和询问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在实践中有意义地使用语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语言交际活动之中。在此背景下,多元任务的设计及课堂实施不断优化了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从而使该校初步形成了以多元任务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局面。

结语

如何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互依托并加以优化和实施,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是实践中的一门学问。多元目标理念为学校的多元英语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的方向。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英语学科团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构建了“Colorful English”英语学科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推动了核心素养在常态课堂中的落地。

参考文献

龚亚夫. 2015. 英语教育新论: 多元目标英语课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龚亚夫. 2016a. 英语教育不应仅仅让学生掌握一种交流工具[J]. 江苏教育,(13): 1-1

龚亚夫. 2016b.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学路子的改变[J]. 江苏教育, (4): 18-19

金京泽. 2013. 基于学科课程建设 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J]. 基础教育课程,(12): 22-27

李红恩. 2017. 特色课程建构的迷思、意蕴与理路[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3): 1-3

李云星. 2016. 学生·学校·学科——学校课程建设的三重立场[J]. 教育发展研究, (12): 39-45

苏尚锋. 2011. 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三个视角及其理性分析[J]. 课程·教材·教法, (6): 3-8

王建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小学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课程优化多元引言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工艺与设备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英国高校留学生预科课程的思考与启示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置的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