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社会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本理论问题

2018-06-11张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7期

张涛

摘 要:就追溯我国的民族传统来看,便可以发现在这些民族传统中,它的体育项目其实大多都是来源于民间社会,而且,这些传统项目之所以能够流转至今,也正是得益于民间社会的滋养。目前,有许多的学者就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这一话题提出了许多的看法,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这一问题,笔者主要认为还是需要將其放置在民间社会视角下来进行保护,因为在民间社会视角下,才会更加注重传统体育保护的一些特性,如它的社会根基、逻辑起点,以及现实依据之类的。也只有从这些方面出发,才会是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这一问题得到更加实际的解决方案。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一下民间社会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本理论问题。

关键词:民间社会 民族传统 体育保护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b)-0170-02

所谓的民族传统体育,其实是指的在我国特定民族地域的人群中,由这群人所传承,并且能够反映这个地区的历史、民风、民俗或者是民间信仰等,这样的能够反映一些情况的体育形态就被称之为民族传统体育。针对这样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要经过调查便能够发现它们大都生成于民间社会。如果想要将这样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延续下去,这就需要外界各界人士的保护,其中既包括政府、商界、学界或者是传媒,也包括一些民间社会的运行规律。在经过这样的保护下,这样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才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接下来,本文就一些具体的问题,来试着探讨一下民间社会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基本理论问题。

1 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需注重社会根基

想要使民族传统体育长久的流传下去,就必须要对它的社会根基进行分析。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民间社会。因为刚刚也说了,这一传统体育之所以流转至今,是因为民间社会给它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在民间社会的帮助下,民族传统体育拥有了一个极为自由宽松的规则系统。说道中国的民间社会,其实这是来自农业文明时期便得到演进且自发形成的。这样的一种社会组织,主要是以宗族这种血缘作为一种纽带,然后再将家族当做是本位,最后再以一种非正式的规则对其进行约束,通过如此的演变和规束后,便使得民间社会有了最早的缩影。这样的一种社会组织的运行是极具组织性的,而且内部的秩序也极为严格。但是这样的一种民间社会组织,其实并不具有强制性,不过却凭借着它自身所具备的权威性以及舆论性,使得从它身上发散出一种强大的社会约束力。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组织的保护下,使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能够慢慢地流传下来。虽说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至今也不那么为人所知,但是因为民间社会所提供的“养料”,使得这样的它具有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以从清代流传至今的的侗族的“抢花炮”这项民族传统体育为例,这项体育项目最初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些私人的欲望,如求财、求福之类的。但是自从解放后,这种体育项目为了能够继续流传下去,便将以往的价值诉求进行一定的调整,即团结、幸福等。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政策又慢慢宽松起来,所以这项体育运动的价值诉求又恢复了以往的状态。像“抢花炮”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轮回,就正好说明了民族传统体育在民间社会的供给之下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生存能力。由此也能够发现,任何一种传统项目,想要流传下去,必然少不了要将民间社会当做根植的土壤。

2 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需注重逻辑起点

人们的任何一项理性的行为,都具备自身的逻辑起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当然也不会例外。那么,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它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这项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历史过程。

就这些民主传统体育的流传地而言,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他们心中的逻辑起点其实是极为简单的。例如,以“壮族蚂拐舞”为例,对于壮族人们来说,他们仅仅是对蚂拐有着崇拜罢了,对于这些人民而言,这样的一种崇拜会在他们孩提时代的时候,就受到耳濡目染,然后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后便会将其当做是一种生活常识而记住在脑海中。除了“壮族蚂拐舞”,还有“侗族抢花炮”以及“瑶族长鼓舞”之类的,这些行为当中所包含的价值诉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逻辑起点,仅便是人们心中的那些崇拜罢了。这些崇拜或者是说是信仰,其实就是每个当地居民心中所形成的基本价值观。这些基本对价值观虽说极为抽象,而且也不像其它那些能够外显于体育形表的东西,它只是以一种潜意识的形式深深地扎根于体育活动中。所以,在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中所存在的这些逻辑起点,只有将其牢牢地掌握住了,那么这样的一些传统才能够继续保存下去。

3 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需注重现实依据

人们想要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不仅需要找寻哲学层面的依据,还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靠的依据。而这里所说的现实依据,其实就是指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流传地所存在生活逻辑,或者说规则。既然是民族传统体育,那么就必然是生命跃动表现形式的一种。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根植于民间社会的,它的产生不仅来源于创造者的灵感,更是在长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而在这样的一些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侵袭下,许多的本土生活逻辑、规则会逐渐渗透进民族传统体育中。通过观察,便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些生活逻辑与规则其实是现实生活中所真实存在的,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民族传统体育的运作方式。

例如,以“瑶族铜鼓舞”为例,如果要对这一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保护,就必需要对它的生活逻辑与规则有所了解。通过搜集资料,可以发现瑶族铜鼓舞,其实是一种仪式性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存在于红水河流域布努瑶。在这项民族传统体育中,有着自己所奉行的活动时机,就像是在祝著节如果跳铜鼓舞,其意义是为了给密洛陀的生日进行庆祝;而到了春节跳铜鼓舞,则是在恭贺新春;到了婚庆日跳铜鼓舞,便是为了能够给新人送上祝福;到了建房的时候,如果跳上一曲铜鼓舞,便是为了能够让人们安心地住进新房中,跳舞以祈求平安,当然不同时机所蕴含的含义是不同的,但是也有着一个相同的原理。即与本土的民俗一致,并且还能够有效与当地的生活逻辑进行融合。除了铜鼓舞的含义,还可以看一看它的动作。在迎客的时候,铜鼓舞所表现出来的动作是热烈的,通过这样的一种动作来表现出对客人的欢迎之情;在庆丰的时候,铜鼓舞的动作是极为欢快的,主要是为了将自身对于丰收的喜悦表达出来;而在贺禧的时候,铜鼓舞所展示出来的动作又是极为舒缓的,主要是为了将爱情的持久性表达出来……通过观察这些动作,也能够发现,它们其实是与当地的生活逻辑相一致的。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些发现,可以启发想要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人们,如果真的想将这些项目传承下去,那么就必须将自身的情感真实的投入进民族聚居区,用心去体会和观察当地人们的生活行为,然后将他们的生活逻辑和生活规则进行总结和梳理。如此,便找到了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依据。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民间社会的视角下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必须要明白它们的社会根基、逻辑起点以及现实依据,只有懂得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够长久的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谭小春.社会性别视角下贵州少数民族妇女与民族传统体育参与问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33-36.

[2] 彭殿奎,夏思永.“大传统、小传统”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探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11):997-999.

[3] 陈荣静.女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D].成都体育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