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操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6-11李嘉凌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中学生创新能力

李嘉凌

摘 要:由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方向,在初中教育的教学中,中学生体操课也逐渐受到了重视,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本文以初中体操课教学中的问题来展開研究,探讨体操课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体操课 中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c)-0118-0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体育教育在我国初中的教学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体操教学作为初中体育项目之一,其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体能的宗旨是亘古不变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初中的体操教学又不仅仅是增强体质,作为教学内容还需要兼具着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 初中体操课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太传统,忽视学生主导地位

传统的体操教学中,教师过分的注重知识的传播,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理解,一味的灌输体操的技术动作,忽视了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动作技巧和熟练程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体操动作的搬运工,做出的动作没有灵魂,失去了体操教育的意义。而一直以来,我国初中的体操课都是以教师讲解、示范、模仿、巩固这一种方式来教学的,教学方式单一不说,有时候一个动作要练习好多次,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没有兴趣。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根据教师的动作来模仿,所有的动作都如出一辙,缺乏新意。

1.2 师生关系不和谐,缺少交流互动

在传统的教育中,了“威严”是教师的代名词,“尊师重道”也是千百年来我国对教师的肯定。初中生正是思想活跃,心思细腻的阶段,很多时候不愿意与教师谈心,师生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交流。此外,初中的体育教师一般都带好几个班级,学生过多,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而体育教师往往都不能顾及周全,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所有学生都一个标准,导致了好多“吃不饱”或者“营养过剩”的情况发生,使初中阶段的体操教学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教师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对于教师的课程是不懂、不说、不问。造成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影响了体操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3 缺乏科学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还有就是,学生目前的体操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成绩即学生对于体操动作的熟练程度来决定学生体操成绩的高低。由于体操评价的片面性,学生们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把教师教给的所有动作完成熟练,体操课程的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学生和教师都不能正确认识体操教学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养成。

2 初中体操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1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重复式的教育,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以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为教育基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传授基本的体操知识动作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理创新,达到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体操的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我们要利用这些学生的自身优势请她们为学生演示标准动作,请同学们学习观摩,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结成帮扶对子,来促进学生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锻炼学生互帮互助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

2.2 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对于体操教学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体操课程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体操的一些基本技巧和动作,而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最终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教学目的明确才能使体操教学在初中教学中更好的展开,通过体操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3 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鉴于体操教学的单一性,我们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和教学方法上做到合理的改变,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从教学内容上说,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内容充分整合,把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精简,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探索研究。在教学方法上,一些器械操作或者技巧动作的练习,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探索,寻找更有效的学习和练习方法,这样不仅仅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进行合理的创新研究,找出更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活泼,学生也乐在其中,学习水平大大提高。

2.4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是针对个体差异的现象所提出的解决办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教师采取分层教学法,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和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一种学习能力差、身体协调性差、没有体操基础的主要以基本的训练为主。第二种为学习能力一般。身体协调性一般的,主要以巩固练习为主。第三种学习能力强、有舞蹈健美操基础的,主要以拓展练习为主。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提高体操的学习效果,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5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对问题处理的积极程度,多方面考虑。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成绩不仅仅停留在对体操动作的模仿学习上,更多的是激励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日常的学习训练中,教师可以把体操的学习当做游戏来教学,由教师指定游戏规则。所有同学的基础分都是60分,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时候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来给学生加分或者减分。然而此分数又非彼分数,同样是分数和传统分数不同的是,这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来制定的分数规则,以此来鞭策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初中的体操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2.6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改善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中,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此基础上放下身段与学生做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乐意把心里话说给教师听,使教师可以及时发现体操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制定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而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将枯燥的体操中加入一些流行元素比如健美操、街舞、嘻哈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新,在教师与学生一起编排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师生关系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创新精神,一举多得。

3 结语

根据我国体操教学目前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大前提下,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赋予初中体操教学新的活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瑞琪.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环境研究[D].河南大学,2016.

[2] 贾磊.体操课人本主义教学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29(5):36-40.

[3] 李绪稳,杨海航.“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在西藏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西藏科技,2013(12):39-41.

猜你喜欢

中学生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