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政党关系下政党交往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作用

2018-06-11黄乐俊

丝路视野 2018年35期
关键词:推动作用一带一路

黄乐俊

【摘要】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创新发展,从政党交往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与“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相契合,推动构建“一带一路”建设的政党互信和政治互信,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经贸合作,巩固“一带一路”建设巩固社会基础,为其发展注入新动力。世界各国政党也在新型政党关系理念的倡导下,积极参与探讨“一带一路”的共建之道,与中国共同把握新时代机遇,实现共同繁荣进步。

【关键词】新型政党关系;政党交往;一带一路;推动作用

2015年3月,中国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同年10月,“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政党交往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发挥的独特引领作用”。2017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演讲,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责任,提出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新型政党关系的倡议,随后,名为“共建‘一带一路:政党的参与和贡献”的分论坛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近60个政党领导人及中外工商界、学界代表共同探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政党该如何进一步深化对话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新型政党关系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下一阶段發展。

一、新时代新型政党关系与“一带一路”原则和精神相契合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对外交往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初步形成了“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新型政党关系。

而中国共产党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发挥的独特引领作用,主张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构。新型政党关系与“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相契合并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起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

(一)“求同存异”是基础

新型政党关系的“求同存异”理念强调超越国别、党派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努力寻求各国政党的最大公约数,在政治基础、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上寻求共同话语,共同面对、协力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也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给予各国平等参与全球事务的权利,同时在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价值观体系时,“求同”重于“存异”,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政党聚到一起共同商讨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各方凝聚为一种共识和拧成一股力量,向着共同的发展目标挺进。

(二)“相互尊重”是关键

新型政党关系的“相互尊重”理念坚持政党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尊重彼此的利益和关切,尊重彼-此的思维方式和道路选择。而“一带一路”也强调尊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其依据本国国情和利益做出的自主选择,沿线各国政党不以任何理由干涉其他政党的内部事务,不介入其他政党之间的具体事务,更不能利用政党外交干涉别国内政等。只有在“共商、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相互尊重”,才能让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三)“互学互鉴”是目的

新型政党关系的“互学互鉴”理念坚持通过对话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虽然各国大小不一、国情各异,每个政党都有各自的经验和优点,通过政治对话与思想交流,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有利于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取长补短,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寻求全球问题解决之道。“互学互鉴”也是“一带一路”建设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是“双向”的,没有排他性,主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政党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得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进一步交流,共享优势互补、互学互鉴的发展机遇。

二、新型政党关系有助于推动构建“一带一路”建设的政党互信和政治互信

国家之间政党互信和政治互信的建立一直都是外交工作的重大课题,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环节。“一带一路”沿线六十多个国家的规模大小不同、政治制度迥异,“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沿线国家加强政党交往和政策沟通,促进政党互信和政治互信。根据新型政党关系思想,“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只有增进互信、加强沟通,才可能做到求同存异、互相尊重,这对于意识形态、文明形态千差万别的世界政党而言是非常必要的;而“密切协作”和“互学互鉴”则互为表里。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要在“互学互鉴”中“密切协作”,又在“密切协作”中“互学互鉴”,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通过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有利于各国各政党在增进政党互信的基础上提升政治互信,为“一带一路”建设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一)政党沟通增信释疑

虽然中国一直强调“一带一路”是致力于实现自我发展和沿线国家共享发展的和平共赢之路,但是在“中国威胁论”的误导下,一些国家仍然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所疑虑。新型政党关系立足于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情况,针对各国政党在各自利益不同诉求和表达,在强调相互尊重的同时,以求同存异为逻辑起点,以互学互鉴为关注重点,始终强调在“互不干涉”的基础上促进中国共产党与沿线国家的主要政党进行坦诚、深入的交往,建立并巩固友好关系,通过政党沟通增信释疑。

(二)以治党治国经验交流增强政党互信

随着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党希望进一步与中方交流,学习中国共产党加强治党治国经验。中国共产党也愿意通过政党交流沟通,充分展示中国综合国力以及在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成就,使沿线国家政党增加对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的信心。新型政党关系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党之间开展更多交流,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政党交流合作网络,通过政党对话交流治党治国经验。新型政党关系的提出为沿线各国政党交流提供了“中国共产党方案”,为保障交流和对话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方法依据。

三、新型政党关系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经贸合作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对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巨大。在新型政党关系和“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政党外交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把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促进经贸合作,作为党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经济因素日益成为新时期政党交往的重要内容,“以政促经、以经促政、政经结合”已逐渐成为政党交流的一种新形态。新型政党关系要秉持“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原则,跨越国家体制和理念的差异,展现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观念。

(一)政党外交为经贸合作提供平臺

新型政党关系下中国共产党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党交往日益密切,在交往过程中十分重视经贸合作,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并适应国际环境,开拓出“政党外交搭台、经贸活动唱戏”的新形式。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相关政党活动中经常安排有关经贸问题的磋商与合作,“通过党际交流渠道,为对外经贸合作牵线搭桥。在组织地方党委领导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出访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安排经贸活动,有效促进了地区重点经济领域的合作。

(二)新型政党关系主张通过平等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

如2016年举行的“中国一中东欧政党对话”,对话主题是“‘一带一路建设与‘16+1合作:政党的责任与作用”,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主办,这是“16+1合作”框架内首个政党对话平台。会议讨论了“一带一路”建设里中欧合作中如何用好法律、仲裁等方式处理经济合作中的摩擦等问题。会议强调通过磋商解决经济纠纷,促成经济谈判,开展经贸合作。政党对话不仅对解决中欧之间贸易纠纷等方面的问题有帮助,而且还促成了中欧企业间合作和相互投资的增加。

三、新型政党关系有助于巩固“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

新型政党关系倡导把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与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向国际社会讲清楚“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软实力,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强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切实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

(一)新型政党关系促进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文化发展行动计划,需要中国共产党与沿线国家政党在其中牵线搭桥,打造人文合作平台,做好沟通策划工作。《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上向世界发出邀请“未来5年,中国共产党将向世界各国政党提供1.5万名人员来华交流的机会。”

(二)新型政党关系推动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社会基础。对于沿线四十多亿不同国家、种族和文化背景的民众,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应发挥在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上的优势,增强他们对“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形象的理解和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会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政党的领导人时,多次承诺为其提供人才培训机会、留学生名额,倡议双方举办青年交流活动、文化交流活等活动,这些行动都有助于在增进战略互信的基础上推动民心沟通,提高沿线国家政府和百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推动作用一带一路
政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作用
浅析背诵输入对职高生英语写作的推动作用
以创新为抓手提高杂技教学质量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