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方言程度副词研究

2018-06-11戴雯君鲁艺任荟翠徐付婕张嫣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方言南京

戴雯君 鲁艺 任荟翠 徐付婕 张嫣

【摘要】据史料记载,南京方言在东晋之前属于吴方言。东晋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南京方言也逐渐由吴方言演变成为江淮方言。对于南京方言的研究由来已久,可是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对语音的描写和发展演变上。相对而言,南京方言的词汇和语法却少有系统研究,并且很少有学者对南京方言中的任何一个词类进行过深入的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将对南京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进行研究。

【关键词】南京;方言;程度副词

【作者简介】戴雯君(1996- ),女,汉族,江苏无锡人,大学在读,宿迁学院;鲁艺(1997- ),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在读,宿迁学院;任荟翠(1996- ),女,汉族,江苏宿迁人,大学在读,宿迁学院;徐付婕(1997- ),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大学在读,宿迁学院;张嫣(1997- ),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大学在读,宿迁学院。

一、南京历史地理概述

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地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km?。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连江淮平原。南京又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1993年在南京汤山镇发现了“南京人”头骨化石,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南京地区的人类活动。经鉴定,至少可以追溯到35万年以前。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命范蠡在城南的长干里筑造越城,南京古城的建城历史便开始于此。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南京也因此得名金陵。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史称东吴或孙吴(229~280年),改秣陵为建业。公元317年,司马睿建都于此,称为东晋(317~420

年)。经过两朝150多年的开拓与发展,南京已从单一的南方城市,发展为全国性大城市,开创了金陵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后,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建康,史称南朝。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史称明朝。1853年—1864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设南京为民国国都。1949年4月23日,南京和平解放。

建国至今,南京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南京是国家重要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现代服务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电子化工业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还是国家发改委定位的“全国重要区域金融商务中心”,在长三角地区中是仅次于上海的商贸中心城市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二、南京方言概况

江苏省方言复杂,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吴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和北方方言区。大体上说,长江以南属于吴方言区,主要集中在苏锡常地区。长江以北至淮河兩岸是江淮方言,主要代表是扬州、淮安等地。淮河以北约一公里以外是北方方言,如徐州。据史料记载,南京方言在东晋以前属吴方言。东晋“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为建康带来大量北方士族和平民,北人数量甚至超过土著。从此,南京方言逐步由吴语变为北方方言。随后“侯景之乱”、北宋的金人南侵、明太祖的“尽迁其民于云南”都对南京方言的演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南京方言则属于江淮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江淮官话分为洪巢片、泰如片和黄孝片,将南京话归入洪巢片。在鲍明炜先生主编的《江苏省志方言志》中是这样分区的:江苏方言就本省而论,分为三个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区又分徐州片、赣榆片。可见他将南京话归入江淮方言的南京片。

南京方言有新、老派的区别,两派在语音词汇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刘丹青先生主编的《南京方言词典》在其引论中对新老派南京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内部差异进行了分析。城南的秦淮、白下、建邱三区是传统的居民区和商业文化区,通常被认为是老南京话的代表;城北鼓楼、玄武二区较多体现新南京话的特点,可以看作新派南京话的代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南京方言受到很大影响,老派南京话的原有特色逐渐凋零,受普通话冲击的痕迹愈加明显。

三、南京方言程度副词

南京方言一直吸引了许多方言研究者的眼光,因此其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将这些研究成果更好地整合起来,有利于对这些成果的更加有效地应用。通过充分利用《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南京方言志》和《南京方言词典》三本著述提供的语料,本文对著述中的南京方言程度副词进行了整理和深入分析。

经过整理汇总,《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南京方言志》和《南京方言词典》三本著述中的南京方言程度副词有:蛮、精、透、死、稀、很、多、歹、颇、还、更(加)、正好、有点儿、差不多、姜姜、将将好、将将就就、大差不差、烂湿、肥美、活丑、温臭、叽潮、苍黄。本文接下来将对南京方言中特有的程度副词进行具体分析:蛮、稀、精、死、透、歹、烂湿、肥美、活丑、温臭、叽潮、苍黄。

1.蛮。“蛮”是南京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程度副词,它所表示的程度是中度,与普通话中的“很”相当。

在“蛮”出现的句式中,“蛮”多用于陈述句。“蛮”修饰形容词后往往需要加上“的”,起到补充音节的作用,以保证独立成句。若不加“的”,则后面需加一个小句,以求语义完整。例如:“水蛮凉的”,“她长得蛮漂亮的”,“蛮好,继续努力”。在形容词修饰上,“蛮”能够修饰的形容词范围很宽,一般的形容词都能受它的修饰。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可以受“蛮”修饰,单音节、双音节形容词也能受“蛮”修饰。例如:“蛮好看”、“蛮狡猾”、“蛮严肃”、“蛮热”、“蛮烦”。“蛮”不能修饰书面语,如“彷徨”、“寂寥”。在对动词的修饰上“蛮”还可以修饰表示心理的动词,例如“蛮担心”。“蛮”还能修饰部分动宾结构。例如:“这个人蛮善于掩饰自己的。”

“蛮”在南京话的使用中频率很高,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不仅表示程度,还往往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通常表示褒义的形容词,在南京话中常用“蛮”来修饰。例如:“蛮灵活的。”

“蛮”之所以在南京话中使用频率很高,是因为在很多场合的使用中,“蛮”的使用并不一定表示程度高,而只是为了满足语法上的需要。例如:“这张纸蛮薄的。”在这个句子中,“蛮”需要轻读,事实上它并不强调程度有多高,而是为了减少比较的语气。

综上所述,“蛮”在南京方言中使用频度很高,表示的程度是中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在修饰和搭配上,“蛮”可与大多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搭配;在情感倾向上,往往带有喜爱、赞赏的情感色彩。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弱化倾向,有时不表示程度高,仅仅是为了满足语法上的需要,不让句子含有对比的语气。

2.死。“死”属于绝对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过头、超出说话者的心理标准。《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死”词条下只列出了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即作补语,表示“到达极点”的“死”仍是形容词。本文认为这类作补语的“死”不包含动词、形容词“失去生命”“已死的”实在意义,仅表示说话心理感受,因此可以说“死”的语义已虚化,可以归入副词。在南京方言中,“X死了”和“X得要死”都带夸张的语义色彩,如:“事多死了”,“事多得要死”;“烦死了”,“烦得要死”。

3.透。“透”属于绝对极高级的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超过一定的限度,语义相当于普通话的“万分”。从句法上看,可以与“透”搭配的词极少,仅限于“透肥”、“透鲜”、“透熟”等。“透”可以在句中作谓语、补语、定语,可以构成ABAB重叠式,但其后需加“的”,如:“汤烧得透鲜透鲜的”,“这头猪透肥”,“这个瓜透熟”,“透肥的一块肉”。因此,南京方言中的“透”不同于普通话中表示程度极深,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的“透”,如“情况糟透了”。从语用上看,普通话中充当补语的“透”多为贬义,而南京话中“透肥”“透鲜”“透熟”则表达说话者主观上满意的感情色彩。

4.精。在语义上,“精”表示程度极低、极小。如:“这小伙子精瘦。”在句法上,“精”只能修饰含有“小”、“低”、“薄”等语义的单音节形容词,且数量有限。“精X”多作定语、谓语,也可构成ABAB重叠式,后需加“的”。在语用上,南京方言中用“精”表達说话者不如意的感情,因此不可以修饰褒义形容词。

5.稀。“稀”在不少方言中也使用,如洛阳方言和扬州方言。南京方言中,“稀”与“蛮”相同只能作状语,后面必须有语气词“的”,构成“稀X的”结构。“稀”可以修饰含贬义或消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补语,表达说话者不如意、厌恶的感情。在扬州话中,“稀”不可以修饰双音节形容词或动词,而南京话则可以,如:“那个人长得稀难望的”,“菜烧得稀难吃的”。

有时,“稀”虽然修饰中性词,该词本身不包含褒贬义色彩,但“稀”本身带有说话者厌恶的感情色彩,因此全句的感情色彩也由此改变。例如“这部电影挺长的。”(普通话,仅客观陈述“电影时长长”这一事实,无感情色彩。)“这个电影蛮长的,太过瘾了。”(南京话,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这个电影稀长。”(南京话,带有厌恶的感情色彩。)

6.歹。歹”字是蒙古语借词,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徐复先生等前辈学者已有论证。散落在全国各地方言中的“歹”字及其组合,情况纷纭复杂。歹的本义为坏,但有的方言当“好”讲,这就是传统训话学所说的“反训”。如属于中原官话的陕西中部方言:“这个人瞎不知,歹不知”(这个人不知道坏,不知道好。)新疆伊宁方言:“这个电影歹完了”(这个电影好极了。)

“歹”又可当副词“太、非常”讲。这是由“歹”的本义引申而来的。如在南京老派方言中,“朱元璋当了皇帝疑心病歹重。”《汉语方言大词典》还收有南京方言“歹怪”(怪癖之意)一词。此词在属于吴语的江苏金坛方言中又可当副词(非常,相当)用。这些都属于比较罕见的歹字组合。

7.烂湿、肥美、活丑、温臭、叽潮、苍黄。“烂湿”、“肥美”、“活丑”、“温臭”、“叽潮”、“苍黄”是专有程度副词,只能修饰某一个或几个形容词。这组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组合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和数量有限的几个单音节形容词搭配。

参考文献:

[1]刘丹青.南京方言词典[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

[2]江苏省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M].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07.

[3]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方言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方言志[M].南京出版社,1993.07.

[4]李梅平.南京方言词汇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2.

[5]张薇.南京方言程度副词“蛮”[D].南京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方言南京
南京大闯关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跟踪导练(2)
南京话易懂“难听”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