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语境,助力词汇教学

2018-06-11王海燕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境理论词汇教学初中英语

【摘要】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占据重要地位。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发展。鉴于这一点,我们要加强对词汇教学的重视,尝试运用语境理论,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理解、扎实记忆,逐步掌握词汇学习的方法,提高运用的熟练度,有效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就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语境运用具体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境理论;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王海燕,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适应性、可塑性强的特点,尤其是词汇部分,词义灵活多变、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间接反映出词汇教学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在词汇教学部分,要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有所改变,突破“死记硬背”的模式,解放学生思维,让其有效地记忆、理解,借助上下文轻松掌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忽视特定语言环境。根据新课标要求,词汇教学要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基本意义和一定的具体意义,更要注重口语运用,提高灵活性。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很多忽视词汇简洁,习惯性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一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下降,并且难以实现学以致用,不仅在写作时无法写出正确的句子,而且无法正确理解文本意思,更谈不上口语交际,以此严重阻碍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2.忽视文化特有内涵。语言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内涵,相互依存。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石,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西方文化背景,在认知思维上存在偏差,如何帮助其正确理解呢?这就需要将词汇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下词汇内涵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跨文化教学,沿袭传统教法,让学生机械理解、背诵,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丰富的文化认知,使得词汇教学大打折扣。

3.忽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表明,有80%左右的初中生在遇到新单词时会马上查阅字典,直接获取答案。这一行为表明他们已经形成思维定势,不能自主思考,充分运用语境。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模式。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总是习惯性地领读、朗读、讲解、分析、背诵,虽然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记住了词汇,但严重忽略了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打击了其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自主、有效的学习,妨碍了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在词汇教学中运用语境教学策略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各种叫交流场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能力,我们就要加强对词汇教学的重视,灵活运用语境引导学生猜词、理解以及拓展,让其在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中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更好地融入到语境中,正确理解词汇。

1.借助语境,引导猜词悟意。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一词多义的词汇,尝试将词汇放到上下文去理解。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在碰到生词时都会选择查字典,认为这是其最便捷、保险的方法,实则不利于其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工具书会让学生思维受限,无法利用上下文语境解决问题。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的意识,帮助其掌握方法,在提高猜词能力的同时扩充学生词汇量。

比如,在这一句中“The more he thought about it ,the madder he got.Finally he could stand it on longer.”学生对于“stand”一詞的理解产生了不同的看法。通常,我们会将“stand”解释为“站立;位于;停滞;使站立;忍受;抵抗”,但在这句话中有另外的意思。由此,我就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像“upset”、“madder”、“stupid”等启发。起步阶段的猜词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独立探索难有进展,这时我就会开展小组交流,让其针对句意展开讨论,以此促进思维的突破。一番猜测推敲后,学生得出结论,在这一句中“stand”是“忍受”意思,顺利理解句意。

2.借助语境,抓住外延意义。汉语常有“言外之意”,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包含不同的意思。其中,外延意义也称概念意义,是字典赋予其的意义,也是词汇的基本意义。在教学时,我们要抓住其属性概括引导,借助语境促进学生对其基本意义的理解。由此,学生在遇到一词多义时就能根据其基本意义拓展,把握整体,让思维顺畅,得以发散。

像在这一句中“This is a dangerous and violent city .In some parts of it ,the only law is the law of the jungle.”通常,学生在不清楚外延意义的情况下,会将其直接翻译为“这是一个危险并且充满暴力的城市。在有些区域,他们唯一的法则就是森林法则。”这就与文本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词汇的把握不精准,其中的“the law of the jungle”就要延伸为“principles for surviving in a violent and a violent and dangerous situation, on rules at all”,大部分学生会按照字面的意思将其直接译为“森林法则”,不仅含义不明,而且有些牵强。这时,就要引导思考,有效启发学生,让其知道这句话要突出的是“弱肉强食”的意思,以此准确表达文本内容。

3.借助语境,把握文化意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稳住传播的重要媒介,抓住这一点,在词汇教学时就要格外注重文化语境,围绕文本用心引导,及时弥补文化差异,避免学生在探究理解时出现较大的偏差。为了落实这一点,教学就不能停留在词汇表面,要灵活运用语境,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具体问题针对思考,将词汇学习与文化探究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教学实效。

像在这一段对话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就让某一词语产生了歧义,让学生产生了误解:

Tom:Lucy ,how do you like the movie Hero?

Lucy:Wow, the film is really bad!I want to watch it again.

看完很多学生就不理解了,明明就是“bad”为什么还想再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部电影好不好看呢?其实,这里的“bad”是英语俚语,意为“太棒了”,与“Wow”相配,表示惊奇钦佩的意思。因此,这段对话要表示的意思就是这部电影太好看了,还想再看一遍。由此,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到西方文化的深厚,不能单凭仅有的认知去片面了解,要深入其中结合语境具体思考,由此得出答案。此外,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异,着具体表现在对一些词汇的内涵理解上,像“dog”意为“狗”,在中方,这个词汇的使用通常带有贬义,像“走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等。而在西方这个词大多是褒义的,像“lucky dog”就表示“幸运儿”。可见,文化语境对于词汇教学的作用很大,不容忽视。

4.借助语境,理解内涵意义。词汇的内涵意义也叫联系意义,与其外延意义相对,是在基本意义上附加,通常指一个单词或词组在人们头脑中引起的感情联结。相比于外延意义,词汇的阿内涵意义经常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有条件限制可能是相同的文化,或者是相同的性别和年龄等,需要我引导学生具体探究。

像在這一句中“You dont seem to come anywhere near to knowing the importance of working on the program,youd better take your fingers out.”按照字面意思,打不个学生误译为“看来你一点都不了解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你最好别插手了”,误解了“youd better take your fingers out.”的意思,其实结合语境,站在中方文化的角度解释是“叫人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开始干活”,并不是“退出”的意思。由此,就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从本质上推敲思考,得出结论,准确理解句意。

总之,词汇教学教无定法,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到的是“小环节,多阶段;多变化,多鼓励”,打破传统,跟新理念,结合学情制定有效可行的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鼓励探究、交流,达到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语境理论词汇教学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刍议语境理论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所遵循原则
语境理论视角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