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靶式沙盘游戏,优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018-06-11钱锦彬严由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钱锦彬?严由伟

〔摘要〕靶式沙盘游戏是在有效融合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后现代焦点解决等多个流派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靶式沙盘聚焦于当事人心理与行为问题,依托团体协作的互动优势,通过构建聚焦问题的坐庄沙盘和核心沙盘等整合路径,在师生共振下完成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正。经过分组干预实验,靶式沙盘游戏取得了良好效果。实验证明,靶式沙盘游戏是一种有效促进中职生品行健康发展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靶式沙盘游戏;品行教育;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5-0004-05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精神,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对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心理发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心理和行为问题更突出[1],特别是那些带有深层次品行性质却又远非品行所能解释的不良情绪行为,无形中给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步晚发展快,组织形式多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促进作用。但就目前总体情况而言,在實施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2],特别是对那些深层次心理困扰的解决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以探讨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重点,大胆创建了一套独特的“靶式沙盘游戏技术”,试图从潜意识层面探索出一条能快捷、有效地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方法,以优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靶式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整合性是当前国际沙盘游戏技术(Sandplay)的发展趋势[3]。秉承这种整合性理念,我们创建了“靶式沙盘游戏技术”。所谓靶式沙盘游戏,是指在团体沙盘游戏的基础上,依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以潜意识为途径,以改善品行问题为靶目标,以主题式的坐庄沙盘和聚焦核心源的核心沙盘为内容,运用游戏与放松相结合的方法,在“自由与保护”“安全与安全感”的空间里组织的沙盘游戏活动。靶式沙盘游戏是在整合和借鉴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后现代焦点解决等多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一)无意识深层次靶向的探索

靶式沙盘游戏和传统的沙盘游戏一样,依托分析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在卡尔夫制定的理论框架当中进行设计,在治疗师营造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通过无意识的呈现、意识与无意识的交流,疏通来访者被阻断的心理“能量流”,实现人格整合的最终目标[4-6]。靶式沙盘游戏的创编更注重无意识深层次靶向的探索,无论在质和量的操作上均有特定的目标、路径和方向,即以改善中职生问题行为为靶目标,通过设计放松训练来提高制作者进入潜意识的速度,在坐庄沙盘和核心沙盘的两次无意识工作水平上,围绕团体的协作和核心源的冲突进行潜意识的表达与梳理。无意识深层次靶向的探索成为靶式沙盘游戏的精神内核。

(二)游戏的靶向治疗取向

正如沙盘游戏这个名称所隐含的意义一样,游戏是沙盘游戏治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自愿性、虚拟性、时空和规则上的封闭性[7],是靶式沙盘游戏包含的重要元素。制作者的内心世界经由沙盘游戏这一中介投射出来,并在游戏中表达、梳理,从而带动情感的深层转化。特别是国内限制性团体箱庭[8]的开发,赋予了团体沙盘游戏“有规则”的特征,有助于团体成员在限制性的游戏中学习适应及与他人的沟通。靶式沙盘游戏区别于其他沙盘游戏,它提出了靶向治疗取向,在设计上不仅注重游戏的规则,还注重游戏的动机和对目标的定向,即以改善中职生的问题行为为取向,针对问题行为设计系列的放松、坐庄沙盘和核心沙盘等环节展开目标训练以实现疗愈效果,为靶式沙盘游戏提供基础性支柱。

(三)团体沙盘游戏的靶向设计假设

团体沙盘游戏是在团体情境下,运用沙盘游戏进行专业助人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它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9]。靶式沙盘游戏是团体沙盘游戏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形式,它提出了不同于其他类型团体沙盘游戏的靶向设计基础假设,在设计思路上更讲究精准,结构更清晰,路径更直接,体现在直接使用固着于制作者行为问题的核心源参与潜意识层面的团队互动,在团队行为的效仿、学习和调整中实现内心平衡,完成品性情结的化解,能有力地促进团体成员的问题探索和领悟。

(四)人本主义的潜能靶向“活化”

沙盘游戏完全诠释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都有“朝充分发挥机能的方向前进”的实现趋向[10-11],在自由、创造性的沙盘游戏中,通过沙具的挑选和画面的创作激发了制作者的内在潜能,从中演绎着探索和积极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在此思想框架下,靶式沙盘游戏以其独特的方式让制作者从坐庄沙盘的盘面上取出自己最有感觉或最感兴趣的核心源,并引导制作者聚焦核心源,在盘面互动中悄然地引领着团队成员朝着自我潜能实现的方向努力,以寻求平衡内心的办法,以增强中职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他们自愈的信心,为潜能的靶向活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五)行为主义的“靶目标”架构

靶式沙盘游戏和其他类型的沙盘游戏一样,都是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以行为的处理为主要手段[12],借助沙盘中直观、具体的团队互动来实现行为模式的调整。只是靶式沙盘游戏对行为的研究,方向更明确,目标更清晰,即所研究的行为是由各自不同心理能量值的核心源冲突和残留有坐庄沙盘未能得以有效解决的问题纠结所带来的,团队互动时,全部聚焦靶问题,直击内心痛点和问题固着。这种“靶目标”的架构能促使成员对问题的解决更迫切,为疗愈注入强大的心理动力。

(六)问题解决的靶向认知导向

认知疗法认为,人的心理问题通常是在错误认知、歪曲认知、不合理信念等认知因素基础上,激发不良情绪和行为所造成的。要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必须着眼于认知因素的调整和改变[13]。基于此,靶式沙盘游戏重视核心沙盘环节的设计,在坐庄沙盘的基础上突出核心源互动带来的内心体验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渴望,并以此引导制作者进行深层次思考:关于你的核心源,你对它的感觉如何?它让你想到什么?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喜欢或不想面对的事或物或人时,一般情况下你会怎么处理?现在呢?等等。这种构筑在已有知识结构上的目标性导入、分析和探索,更有可能趋近制作者无意识的深层次,有助于中职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从大家的分享中获得问题解决的信息,学习、修正或改变不合理的、消极的、歪曲的认知(信念、思想或思路),从而使紊乱的情绪合理化,产生适应的社会行为,最终让问题得以修通和解决。

(七)焦点解决的靶向目标导向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短期焦点咨询技术主张以发展为取向,以问题的解决为焦点,以最少的生活侵入和归因溯源,短程而快速地解决来访者问题[14]。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靶式沙盘游戏的创编,紧扣问题解决的靶目标,设计以“解决”为焦点、以“解决”为导向的系列活动,即以关注中职生身上正向资源的积极视角,针对他们的问题行为,通过系列活动的共振,如放松——尽快进入潜意识,坐庄沙盘——训练团队的协作能力,核心沙盘——以核心源为焦点展开效仿、学习、调整行为练习,在反复的训练中朝着靶目标的方向努力。

在继承和借鉴这些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靶式沙盘游戏着力构建自己的操作理念和结构体系,为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努力。

二、靶式沙盘游戏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机制

靶式沙盘游戏是在卡尔夫沙盘游戏治疗原理的架构下,由团体沙盘游戏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在调整、改善问题行为靶目标的引领下,在限制性规则的约束下,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团体成员打开接触内在感觉或心灵的通道;以坐庄沙盘和核心沙盘为载体,在自由、创造性的游戏中建立意识与无意识的联结;通过对靶问题核心源的聚焦、互动,激活了团体成员的内在潜能,使制作者自我疗愈的力量得以表现,在团体行为效仿、学习中实现心理能量在潜意识层面的宣泄、梳理,从而获得内在秩序,情结被化解,不良品行得以转化。其干预机制见图1。

(一)无意识水平的靶向工作

靶式沙盘游戏遵守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原则,在唤醒潜意识环节增加了放松训练,并通过抚沙体验和各种玩具模型的挑选,更快地打开了潜意识的通道,在沙盘游戏的塑造过程中搭起了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沟通的桥梁。聚焦靶问题核心源,在沙盘指导教师容纳性守护、参与性观察和陪同性探索[14]下,沿着靶目标的方向,对来自潜意识层面问题行为的冲突进行宣泄、表达、梳理,使无意识内容处于明晰的状态,为不良品行的转化提供了途径和创造了机会。

(二)聚焦问题解决的团队人际互动

人在成长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团体的陪伴和支持。靶式沙盘游戏构筑了一个以沙盘为媒介,以解决中职生品行问题为靶目标,以潜意识为途径的人际互动城堡,通过聚焦不同品行心理能量值的核心源带来的靶向团队人际互动,直击靶问题,探索潜意识层面的冲突,在团队的学习、分享过程中促使品行内在结构与能量的协调运作提速,情结被化解,从而实现中职生不良品行的转化。

三、靶式沙盘游戏的实施程序

沙盘游戏发展至今,在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等方面都在不断地演变或完善,并发挥着良好的疗愈功能。靶式沙盘游戏的构建主要由放松和抚沙体验、坐庄沙盘、核心沙盘、分析互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了保证操作效果,每组5~8人需接受七次以上的靶式团体沙盘训练,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

(一)放松和抚沙:潜意识的导入

放松训练和抚沙体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放松身心,加快进入潜意识的步伐。靶式沙盘游戏开始时,我们设计了大约六分钟的放松训练和2~3分钟的抚沙体验活动,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激活学生的潜意识,降低唤醒水平,促进意识与潜意识的联结。

(二)坐庄沙盘:自拟主题的介入

大约40分钟的坐庄沙盘相当于靶式沙盘的热身环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泄、表达,学习团队协作技能。庄家自拟主题的介入在坐庄沙盘中显得尤为重要,更贴近团队成员的实际,操作难度低,制作方向明确,有助于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体现在选择物件的速度、移动的频率和作品的构思等方面,为核心沙盘的制作提供良好的技术和心理准备。坐庄沙盘的操作通常由中职生抽签决定本次沙盘操作的“庄家”(“庄家”尽量不重复),“庄家”有权决定沙盘制作的主题,对组员不解释、不说明;沙盘制作时,每轮的第一次操作和最后调整权(移动物件须征得物件主人的同意)都归“庄家”,其他成员依次按抽签决定的顺序分轮默契配合,共同完成“庄家”的主题沙盘。

(三)核心沙盘:聚焦靶问题核心源的互动

约40分钟的核心沙盘是靶式团体沙盘的目标靶,目的是让各自不同心理能量值的核心源所带来的潜意识冲突得以宣泄、表达和表现。关于核心源,依照荣格“心理值”理论,当很高的心理值被投入一种观念或情感时,也就意味着这种观念或情感拥有相当的力量以左右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15]。测定相对心理值的一种方式是讓一个人在各种不同的事物中作出选择,看他最后究竟选择了什么。核心沙盘正是在坐庄沙盘的基础上,组织成员各自从盘面众多物件中挑选自己最有感觉、最在乎、最触动心灵的物件(此时这个物件的心理能量值最高,我们称其为本次核心沙盘的核心源),并将此物件单独提取出来放到新的沙箱中,全体成员按照原来的操作次序,围绕着各自的核心源重新制作一个与内心世界相对应的场景,体验每次不同能量值的核心源在目标靶上互动时所引发的内心冲击,学习情绪处理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通过多轮次的核心源互动,不断地宣泄、表达、梳理内心能量,实现目标靶上品性情结的瓦解,完成中职生不良品行的转化。

(四)分析互动:师生共振下的自我探索

通过潜意识层面的努力,沙盘心理指导教师在团体成员每完成一个沙盘作品后,可采用支持、启发等方式帮助学生澄清沙盘作品所表达的含义,以增强现实感。具体讨论提纲如下。

1.说说作品制作完成后的感受。

2.欣赏自己的作品,并说说摆放物件的意图。

3.说说每个人对作品主题的定义。(此环节只有核心沙盘才有)

4.谈谈作品中最满意或者感触最深的部分或物件,并结合主题讲一个故事。

5.联系实际谈谈当遇到我们不喜欢或……的东西时,我们应怎么面对它?

6.在制作过程中,说说我们有没有不经意地触犯规则?

7.结合日常生活,谈谈沙盘游戏的制作带来的启迪。

8.找找作品中大家协作配合特别好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9.小组协商为作品取个共同的名字。(坐庄沙盘不需要这个环节的讨论)

(五)分享与作业

在“坐庄沙盘”和“核心沙盘”两次“师生共振下的自我探索”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沙盘操作的感悟分享,帮助学生将操作层面所获取的零碎知识通过集体分享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把感性知识通过整合上升为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作业的题目就是本次游戏的心得体会、内心成长并付诸一周的实践。最后,结束游戏。

四、精心实验,中职生品行教育取得满意效果

靶式沙盘游戏的理论创新,仅仅是我们课题组创新工作的第一步。我们从某中职校2016级542名学生中筛选出有品行问题的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进行了九轮的靶式沙盘游戏干预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人口学等主要变量均无显著差异,实验过程样本不流失。

我们以沙盘游戏信任度、满意度、游戏物件指数、动沙次数以及违规记录等要素作为有效沙盘的过程评估指标,以沙盘作品的整体性、丰富性、动力性及流畅性等特征作为作品评析的结果指标,统计发现,过程要素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实验干预的要求,而整体性等四项指标在九轮沙盘的结果数据中呈现逐次递增、逐步攀升的明显趋势,说明整个干预过程符合靶式沙盘游戏的实验要求,“干预过程”的变量控制有效,干预效果具备科学性基础。

在干预效果的数据采集上,我们选择青少年问题行为倾向问卷[16]与Ac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17]作为前后测评估工具,分别以三个维度(违规倾向、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和八个因子(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作为效果评估指标。经过心理学统计发现,原本与对照组处于同一基线水平的实验组学生问题行为倾向和因子,均较干预前显著减轻,表明实验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一方面,干预前后实验组变化非常显著。在不良行为倾向上,违规倾向、攻击倾向、总分等因子均达到0.001极为显著的差异水平;在情绪与行为问题上,退缩、焦虑/抑郁、注意问题、攻击行为、总分等因子达到0.001极为显著的差异水平,而躯体主诉、违纪行为、社交问题等因子也都达到较显著的差异水平(p<0.05),说明靶式沙盘游戏实验组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干预之后则有显著变化。在不良行为倾向上,包括违规倾向(p<0.05)、攻击倾向(p<0.05)、总分(p<0.05),以及在负性情绪与行为问题上,包括退缩(p<0.01)、焦虑/抑郁(p<0.05)、社交问题(p<0.01)、注意问题(p<0.01)、攻击行为(p<0.01)、总分(p<0.05)等,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说明实验组实施靶式沙盘游戏的干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自由沙盘游戏方式下的游戏辅导效果。

除此之外,在实验结束后我们还组织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访谈,大家一致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前后表现差别明显,实验后他们在课堂上随意讲话、睡觉、玩手机等行为明显比实验前少了许多,学生纪律性增强了,迟到、无故旷课的现象也得以控制,期末学业测评成绩有所提高;而那些对照组的学生前后表现则差别不大,与实验组的学生呈明显的反差。实验后检测的数据和学生在实验后的行为表现均表明,这种在潜意识层面进行品行干预的靶式沙盘游戏,优化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一次有效探索。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常规立项课题“中职生品性情结在沙盘游戏中的整合与疏通研究”(FJJK16-319)的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钱锦彬。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谭银辉.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3]李灵.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技术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7):19-21.

[4]Bradway, K. Sandplay in psychotherapy[J].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1993, 6(2):85-93.

[5]Baron, & Margaret. Review of 'Sandplay in Three Voices: Images, Relationships, the Numinous'[J]. The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2006,51(6):475-476.

[6]Albert, S. C. Sandplay therapy with coupl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J].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2015,60(1): 32-53.

[7][荷]胡伊青加著,成穷译.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8]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9]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Merry T.著,鄭玄藏译.人本心理学入门[M].中国台北:心理出版社,1997.

[11]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严由伟.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体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4]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魏广东.心灵深处的秘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6]张俊涛,陈毅文,田树军等.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 321-326.

[17]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作者单位:1.福建省宁德职业中专学校,宁德,352100;2.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福州,350117)

编辑/于 洪

猜你喜欢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