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某校区设计理念

2018-06-11

山西建筑 2018年13期
关键词:晋祠高差校区

成 飞 燕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山西太原某大学校区项目,地处风景旅游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和生活。本学院为一所高等学校,不仅为国家培养输送高级经济管理人才,还以高职、成人教育的方式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本学院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贡献。

本学院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南内环西街和太原市晋祠路的交汇处,紧邻滨河公园,南校区则地处风景旅游区内,两校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

学院有1院9系3部共13个教学单位,25个高职专业,有国家级试点专业1个,院级重点专业4个,规划在校生5 000人,南校区容纳3 400人,北校区容纳1 600人。

2 现状场地分析

2.1 场地条件

本项目距晋祠风景区2 km,距晋源区政府3 km,总用地83 928.90 m2。基地以台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高差较大。

本地块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阳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的建设控制地带和《晋祠天龙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环境控制区。

2.2 气候环境

太原市四季分明,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为:热能、光能资源比较丰富,降雨量比较少;冬季时间比较长,干冷晴朗;春季温暖,干旱风大;夏季炎热雨多;秋季时间非常短促。

2.3 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

本项目场地属山地地形,整体地势起伏较大,场地东西有22 m左右高差,南北有15 m左右高差。

2.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1。

表1 技术经济指标表

3 设计理念

1)设计定位及目标。本次设计仔细考察了晋祠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查找了三晋文化的各类资料,走访了山西的很多古建遗址,以晋源区晋祠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为依托,考虑到本校区总体规划风格要融入到晋祠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当中去,并在自然环境中融入人文环境,统一规划,校区的功能定位充分明确,各类建筑、活动设施及绿化环境相互依托,相互呼应,使资源充分共享,形成整体的教育科研环境,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长远的需求。

2)竖向设计理念。本项目场地属山地地形,整体地势起伏较大,场地东西有22 m左右高差,南北有15 m左右高差。从高校新校区的总体土方平衡考虑,本区地势较高,属于需要挖方的用地,以提供校区内其他需土方量较大的填方要求。就以上用地条件,竖向规划设计的原则为: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山地规划校区内建筑、道路、绿化、广场等,将道路、场地、建筑与现状地形充分协调,有机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保证校区内各功能和空间的使用完整性,形成相对完整的校园氛围。

3)建筑外立面造型设计理念。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与晋祠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和古建筑风格相融合,与古建筑相接轨,考虑三晋古建和晋祠古建的特点,结合现代技术的构件的特点,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出传统的飞檐、抬梁仿古元素,并且与现代的材料玻璃相结合,让师生进入到既古朴又现代的教学环境中去,让学生更能领会到古建筑的博大精深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

a.在实训的设计当中,设计的构成元素融入了建筑、道路、绿化甚至是人,让人通过通透的玻璃门厅,能够看到建筑另一面的景观庭院,庭院内的景观楼梯又与园区景观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让人造的设计、自然的景观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自然,一切归于和谐。

b.在学生餐厅的设计中,建筑巧妙的利用地形高差,餐厅依山而建,形成了从“有形”到“无形”,蜿蜒曲折的山势与曲折蜿蜒的台阶和餐厅的曲线美形成活泼优美的校园氛围,餐厅屋顶花园与校园道路通过弯弯的小桥连接,又为校园增添了浪漫的气氛。宿舍楼通过拱形桥与餐厅屋顶花园连通,让学校的校园更加有趣生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体系。这些并与校园的入口广场景观相对,成为校园入口景观节点。

c.在图书馆的设计中, “前圆后方”是我们渗透进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图书馆主入口处,也是建筑的前方设计了外廊,外廊为圆形木构架构成,造型像是古代的油纸伞,轻柔而美丽,形成了前部形态的虚;主体建筑为正方形,体形方正,相对于轻柔而美丽油纸伞似的外廊,建筑形体庞大厚重,构成了后部的实。外廊与主体通过玻璃体大厅虚实相连,加上屋顶排列整齐的木构屋架,在阳光下呈现出别样有致的光影效果。

d.在学生公寓设计中,将大院文化与城关文化引入建筑理念,像是回到了家庭生活当中去,创造了别具特色的休闲的校园环境。

4)绿化设计。太原市是北方黄土高原城市,这里绿化少,降雨量少,风沙大,干旱,重工业又集中,环境污染严重,所以绿化就尤为重要。设计中引入丰富多样的植物树种,规划布置层次搭配分明,通过道路、景点、建筑、构筑物、广场自然的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自然充分地融合,形成连续流畅的生态环境,让校园的四季都充满了生机,美丽如花园。

4 项目的规划特点

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因素,大量参考了三晋古建和晋祠古建的特点,将校区充分融入晋祠旅游区当中去。将晋元古建筑风貌和现代化建筑构件技术相结合,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出传统的飞檐、抬梁仿古元素,并且与现代的材料玻璃相结合,让古建筑的博大精深和现代科技完美的结合。

园区结合地形,随山势而建,与山峦的曲线自然一致,背面依托龙山,顺势而下,环境优美而宁静,夏天从山顶望去,校区坐落在一片绿荫当中,林密叶茂,风景尤为秀丽,校园的特色建筑与山川的美丽景色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校区广场的设计更是将原有的山势地形应用得淋漓尽致。利用地势较为平缓、面积较大的地面设计为喷泉和活动广场,周围设计为台阶和步道,更加有利于人们的来往和穿梭。并且保留了原有的一些高大粗壮的树木和较为完整的绿植,既对环境形成一定的保护又独具特色,既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场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在绿化生态设计中,因势利导,利用天然地形高差,引进丰富多样的植物树种,颜色层次分明,利用场地自然高差将园区绿地设计成慢坡形式的百花花田,创造立体的自然绿化景观,与山更好更自然的充分融合,丰富了校园空间层次,营造出许多意趣、深刻的空间。不仅可以增加校园景致,又为学校师生创造了一个休憩、读书、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休闲场所。

5 道路交通组织

各楼座之间由校区道路相连,校区道路兼做消防车道。校区道路进行了合理规划布局,交通便利却不互相干扰。校区道路有的蜿蜒曲折,傍晚在幽静的道路上散步、曲折的台阶、屋顶花园、草坡上看书,真是一种惬意。

由于校园是人员活动比较集中,且以学生为主流人群,校区内的道路根据其特有功能进行了合理的分级规划以满足内部交通的互联互通并减少相互之间的交错干扰。交通线路的布置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即教师和学生的出行特点,实现了步行和骑车优先的设计原则,将主要出入通行道让给这一绝大部分人群,又在校区周围修建了供轿车及校车等机动车的通道和停车区,满足极少部分人的通行需求。

校区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更加注重功能区分,极大程度上保证了人车分流,提供了安全保障。

6 建筑无障碍设计

本校区设计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每个建筑入口都以无障碍入口设计,供行动不便的人员使用的门均为推拉门或平开门,建筑内部的卫生间均设计了无障碍卫生间。

7 结语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们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本项目不仅体现了学院所应具备的应有的功能,而且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充分发挥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更加体现了现代学校的人文与环境相融合的设计理念,让人们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大自然,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也让人们从建筑的形态了解到我们山西三晋文化的底蕴,从而热爱山西,热爱我们的家乡,为我们的家乡更加美好更加富有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晋祠高差校区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高差影响下的城镇燃气管道水力计算简化公式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框架结构梁板面钢筋叠合产生的高差问题探讨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晋祠周柏
同时对向间接高差精密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地形高差较大的别墅区排水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