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传统城区水系变迁研究

2018-06-11李升松唐子韬覃佩玲韦玉姣

山西建筑 2018年13期
关键词:水塘水系南宁市

冯 露   李升松   唐子韬   覃佩玲   刘 增   韦玉姣*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南宁市传统城区,由宋代始建、完善于明清的府城——邕城发展而来,至今依然是南宁市的中心区。根据(清)《邕城府志》记载,当时的古城为宝瓶状平面,四周筑有城墙,城北倚望仙坡(位今人民公园内),西临邕江,城墙外的南、东、西均开挖濠塘环绕(如图1所示)。南宁传统城区濠塘,根据城市的城门和城墙分为南、北、东、西四个濠塘。这些濠塘与其外围的众多水塘以及朝阳溪、邕江共同构成了邕城的水系。自民国至今,城墙(范围见图2~图5的内圈黑线)逐渐被拆除,濠塘、水塘被填埋,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今当阳街、江滨路、南环路、新华街均为拆除城墙而开辟的道路,其包围的城区总面积约0.6 km2。至今,除了邕江、朝阳溪及望仙坡脚下的水塘保留,其余水体变成城市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建筑、道路或广场。这些水体,在当时作为市政或生产生活用途,在生态、景观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如今城市逢雨便涝、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下,对城市水系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南宁市传统城区水系为对象,研究其变迁历史,特别是弄清不同阶段水系的变化,统计水系的面积及其与陆地的比例关系,研究填埋濠、塘对城市造成的影响,为南宁市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次调查的范围:西北至朝阳溪、北至望仙坡(今人民公园)、东至古城路、南至邕江(范围见图2~图5外圈黑线),这个区域是市民心目中的传统城区,也是水系变化最剧烈的区域。

1 南宁市传统城区水系变迁总体历程

研究分析南宁市传统城区,从清代、民国三十四年、1950年、1970年及2018年等各个重要时期,水系基本概况以及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各时期水系数据特点分析水系变迁对传统城区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清代南宁传统城区城墙完善共6扇城门,有护城濠塘作为军事防护。水运交通码头主要位于城区西南侧。

民国时期城墙西南侧被拆除,城区向外西扩张;护城濠塘基本保留,城郊存在众多水塘起灌溉、蓄水作用。邕江起运输作用,有多个水运码头。

传统城区城墙被大量拆除,护城濠塘基本保留,但被道路分割;城郊东侧开垦大量的水塘用于灌溉、蓄水。邕江延续之前的运输作用。

城市建设用地迅速发展需要,城墙基本被拆除;护城濠塘被大量填埋,仅剩部分东、北濠塘,水系面积急剧减少。城郊水塘大量被填埋,仅剩零星水塘。建成邕江大桥,邕江水运作用减弱。

传统城区护城濠塘及周围水系基本消失,仅存白龙湖作为景观用地。朝阳溪、邕江水流量减弱,邕江起运输、观览、防洪蓄水等综合作用。

表1 南宁传统城区水系变迁数据对比

通过不同时期南宁市传统城区,水系变迁历程的特点与数据研究(见表1),发现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大量城市水系被填埋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用地。导致城市水面总面积不断下降,水陆比值越趋减小。特别是1970年—2018年间,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导致水面面积和水陆比急剧下降。城市蓄水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增多。因此,水系变迁与城市各方面息息相关,探讨研究水系变迁规律特点对城市合理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 南宁市传统城区水系变迁调研

为清晰表达南宁传统城区水系变迁,以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地图为参考(如图2所示),根据调研范围,划分为不同水系片区。并主要对1945年、1950年、1970年及2018年水系片区的各项水数据进项详细调研分析。

2.1 传统城区东、南、西、北濠塘水系

东濠塘大致位于今东至新民路西段,西至南环路,北至民乐路,南至民生路。南濠塘大致位于今民生路—南环路—七星路—经文街—新民路。西濠塘大致位于现在的解放路—新华街—人民东路—高峰路。北濠塘大致东临友爱路,西至共和路偏东,北至有爱南路与人民东路交叉口,南至民主路。

四个濠塘各时期的水面面积分别为:1945年,东濠塘水面面积约30 000 m2,南濠塘约43 000 m2,西濠塘约85 000 m2,北濠塘约77 700 m2。1970年东濠塘约30 000 m2,南濠塘约43 000 m2,西濠塘约45 000 m2,北濠塘约77 700 m2。1970年四个濠塘被填埋的只剩下北濠塘,面积约23 000 m2,而今濠塘已被全部掩埋。

民国时期濠塘防御性作用减弱,且大片濠塘不利于交通联系与城市建设。(民国六年)1917年开始部分填埋东、南濠塘,南濠塘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在1950年—1970年期间,城市建设发展快速,东、南濠塘被填埋速度加快,水面愈小只余一小片水塘。1990年东、南濠塘被全部填埋。现今南环路地势较高,而南环路东侧地势较低,与南宁古城墙和南濠塘地势的高差吻合。民国六年(1917),西关路将西濠塘隔断成两部分,开始填埋西、北濠塘。1945年西濠塘南段被部分填埋,北濠塘北部被填埋隔断成两片小濠塘。1950年—1970年,西濠塘全部被填埋,后建设为今朝阳广场和民族商城。1990年北濠塘也被全部填埋,后作为教育、居住等用地。

2.2 一片区水系(传统城区东北方向白龙湖及周边水系)

该片区水系为现今人民公园及南环路—人民公园交叉口片区。

据记载白龙湖始称于宋代,北靠望仙坡,地势相对于传统城区较高。望仙坡是邕城的靠山,靠山有水是有灵气。该片区水系水面总面积1945年约65 200 m2,1950年约61 300 m2,1970年约58 500 m2,而今只剩约45 000 m2。而白龙湖40年为蓄水湖泊,水塘周围为城郊用地并有少量人居住。50年则作为周边居民用水,其余水塘被填埋作为建设用地。70年至今白龙湖及周边用地一直作为南宁市人民公园。

2.3 二片区水系(传统城区东南方向的大片水系)

该片区水系为现今南至七星路—东至七星路一巷路—北至民族大道—西至康乐路片区。

该片区水系水面总面积1945年约100 300 m2,1950年约185 000 m2,1970年约14 500 m2,而今已被全部填埋。该片区由于民国时期地势低洼形成大片水系,周围有大片水田。1950年,1970年该片区部分水系用于建设供水厂,提供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且部分水塘位于住宅区内部。现今水系全部被填埋,作为行政、居住等用地,还可以看出明显的地势、坡度变化。

2.4 三片区水系(传统城区西侧及西南方向的水系)

该片区水系为现今北至关东街—东至民主路—南至高峰路—西至华强路片区。

各时期的水面面积分别为:1945年,该片区水面面积约40 400 m2。1950年约9 500 m2。到了1970年该片区水系被全部填埋。该片区水系位于西濠塘与朝阳溪之间,临近传统老城区,所以周围较多城市建设引用地。1950年大量被填埋,1970年全部消失,今主要作为市第九中学、和平商场、小区住宅等教育、居住、商业用地。

2.5 四片区水系(朝阳溪南段的周边水系)

该片区水系为现今南至江北大道—东至解放路—北至西关路—西至北大南路片区。

该片区水系水面总面积1945年约21 400 m2,1950年约21 400 m2,而今已被全部填埋。该片区民国时期位于城郊,主要用于农田灌溉、蓄水等,因其临近朝阳溪与邕江,地势较低。1950年的时候,随着东南面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水系逐渐被填埋作为居住、教育等用地。该片区一直作为市立中学的教育建设用地至今。

2.6 传统城区范围朝阳溪及邕江河段水系

1)朝阳溪:1940年朝阳溪成为城市与郊区的分割线,其东为城、其西为田,经过城区的仅有大坑口码头一处。粗略估计当时水面最宽达60 m,最窄之处也有20余米。而现今经治理后的朝阳水面,平均宽度仅为16 m。随城市建设发展,朝阳溪的水岸变化由自然覆土到混凝土硬化,河床被全面硬化。水面的减少和河床的硬化,使得朝阳溪的蓄水、灌溉功能减弱。

朝阳溪民国至现今,周边住宅用地逐渐发展增多;朝阳溪周边有众多分散的蓄水水塘,下游靠近原民生码头,来往商贾下船后均在城内以及城周围行商,使得旧时朝阳溪周边有大量行商人士买地搭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新阳街区还是郊区农村,西宁桥片区都是农村。

2)邕江:邕江的岸线侧蚀速度较快,侧蚀速度平均每年0.5 m~0.7 m。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水位抬高、机动船舶增加、洪水冲刷和大量掏沙等原因,造成邕江塌岸或浅层滑坡。1950年初还未在邕江水岸建立堤坝,至1958年南宁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之后才建起邕江大堤。由于建立起河堤,使得沿江部分地势高于中心位置的地势,地势自江边向内部降低。即今西园路、西江路和星光大道都可以看到高差变化的存在。

3 水系变迁与城市建设发展

3.1 水系消失后所产生城市的问题

大面积的填水造地,使更多用地投入到城市建设的生产发展之中。虽有利于加快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但也会带来大量城市问题。

1)城市蓄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隐患增加。

南宁市大面积的水系被填埋,城市的蓄水能力降低,且城市不渗水下垫面加多增加了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增加了内涝隐患。

2)自然水系生态系统被破坏,城市小气候现象明显。

大面积的水系被填埋,原本互为连通的城市水系,被割裂成为死水,导致水系自我净化能力降低,水系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水系的减少,导致城市空气干燥、质量变差,热岛效应现象明显。

3)城市景观单一,以绿植为主,缺少水景。

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中,重点放在绿化种植上,水系资源可整合开发利用少。景观环境单一,并缺少水系营造的城市连续景观。

3.2 水系变迁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

1)水系变迁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对比各年代水系图与水陆比可知,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扩张。大部分水系被填埋,水系面积不断减少,并作为新的城市建设用地满足发展需求。

2)水系变迁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

城市水环境属于城市重要生态环境系统,水系通过水汽的挥发调节着城市气温,影响着城市气候,并通过渗水下垫面吸收雨水,保持土壤肥沃。

3)水系变迁与城市供水的关系。

城市发展需要充足的供水,城市水系可在降雨时储水、渗水,缺水时供水、补水,解决城市的供水问题。

4)水系变迁与城市自然景观的关系。

城市水系可营造成为城市重要自然景观,增加其景观活力与多样性,并影响着城市绿化的种植。

4 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启示

1)城市建设规划,应着眼水系的保留与规划建设。对具有一定的防洪排泄、调节区域气候、文化纪念价值的水塘湖泊应该予以保留;对自然分布的水塘进行合理的组织、开挖和疏浚,提高雨水接蓄容量。

2)众多分散的、小规模的城市水系,容易遭到破坏填埋,也不利于满足城市建设用地发展。适当整合城市水系资源,建立适宜规模的大水系,有利于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城市建设规划。

3)城市水系可结合当前“海绵城市”“城市双修”等生态的城市建设规划理念。从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宜居出发,建设综合城市水安全格局与水生态基础设施,推动城市生态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水塘水系南宁市
水塘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Sam’s Family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关 公
醉在水塘
荒漠水塘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